原標題:今日出伏,老話說“冷不冷看出伏”,怎么看?看什么?今年冷嗎?
今日(8月19日)出伏,今年30天的三伏天就正式結束了(7月20日入伏)。
從傳統(tǒng)意義上講,出伏以后,就意味著夏天暑熱漸消,即將迎來涼爽的秋季和寒冷的冬季了。
出伏這天也可以說是過渡日,民間有“冷不冷看出伏”的說法,具體原因以及深層次的寓意,本篇內(nèi)容,小幫手就和大家詳細說說。
“冷不冷,看出伏”
這句話的意思很好解釋,有2個方面的含義。其一,指的是出伏過后,會不會很快迎來涼爽的天氣,炎熱會不會很快消退,這里的“冷”不是指寒冷,而是指涼爽。
其二,指的是當年冬天冷不冷,通過出伏當天的天氣表現(xiàn),可以預測當年冬季的寒冷程度。
從氣候?qū)W角度來看,出伏是夏季和秋季交替的關鍵節(jié)點。出伏以后,太陽直射點持續(xù)南移,北半球接受的太陽輻射逐漸減少,氣溫逐漸下降。
從實際情況來看,隨著天氣變化復雜,出伏以后,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的高溫天氣,并不是立即涼爽。
從大氣環(huán)流方面來看,如果出伏以后,副熱帶高壓仍強勢控制,暖濕氣流活躍,高溫天氣就會延續(xù),冷空氣相對較弱,冬季不冷的概率較大。
相反,如果出伏后冷空氣過早襲來,或預示著大氣環(huán)流調(diào)整較快,冬季受冷空氣頻繁影響,當年冬天寒冷的概率增加。
看看農(nóng)諺怎么說
- “出伏逢雙,旱死牛”
這里的“雙”指的是出伏當天的農(nóng)歷日期為偶數(shù)。今年出伏陽歷時間是8月19日,農(nóng)歷是閏六月廿六,農(nóng)歷為雙數(shù)。按照該農(nóng)諺的說法,出伏以后,降雨天氣或比較少,田間出現(xiàn)干旱的情況。
如果出伏逢雙的年份,加上受副熱帶高壓異??刂?,暖濕氣流難以北上的話,北方地區(qū)出現(xiàn)秋旱的概率確實會高一些。
- “早出伏扇不丟,晚出伏涼颼颼”
按照民間說法,如果出伏在處暑節(jié)氣之前,稱為“早出伏”,如果在處暑節(jié)氣之后,則稱為“晚出伏”。
早出伏也意味著副熱帶高壓消退較慢,高溫天氣還將持續(xù)一段時間,人們還離不開扇子。
晚出伏則意味著冷空氣活動相對較早,天氣轉(zhuǎn)涼更快,出伏以后很快就能感受到?jīng)鲆饬恕?/p>
今年出伏(8月19日)在處暑(8月23日)之前,屬于早出伏。
按照“早出伏扇不丟”的說法,今年出伏以后,或許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的高溫,扇子還不能丟掉,天熱需要扇。
- “出伏晴一天,處暑熱相連;出伏雨淋頭,處暑涼颼颼”
從字面意思來看,如果出伏當天是晴天,那么到了處暑節(jié)氣,高溫炎熱的天氣會持續(xù)相連,也就是說炎熱天氣不會隨著出伏而消失,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
相反,如果出伏當天是降雨天氣,那么到了處暑節(jié)氣時,氣溫會變得涼爽宜人,也就是說,炎熱天氣消失,秋天涼爽天氣到來。
- “出伏是晴天,入冬穿薄衫”
字面意思是說,如果出伏當天為晴天,那么到了冬季,人們穿著單薄的衣衫就能過冬,或預示冬季氣溫偏高,屬于暖冬的可能性較大。
從氣象邏輯來看,如果出伏當天是晴天,或意味著副熱帶高壓仍保持著強勢,未能及時南撤或減弱。導致秋季氣溫偏高,“秋老虎”現(xiàn)象明顯。甚至可能會延續(xù)到冬季,出現(xiàn)氣溫偏高的暖冬現(xiàn)象。
- “出伏雨淋淋,三九多雨雪”
這句農(nóng)諺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如果出伏當天降雨了(雨淋淋),那么到了冬季的三九天,雨雪天氣會比較頻繁,也會更冷一些。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時段,如果當年再出現(xiàn)雨雪多,說明冷空氣活動更為強烈,冬季更為寒冷了。
看到這,相信大家對于“冷不冷看出伏”,有了一定的了解。結合農(nóng)諺總結一下,今年出伏的時間上預示,可能出伏以后,還會炎熱一段時間。
另外,如果當?shù)爻龇乔缣?,當年冬天可能會偏暖一些,如果是雨天,當年冬天可能會偏冷一些?/strong>
今天就是出伏了,我們這里是晴天,你們那里呢?
來源:農(nóng)民的小幫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