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必定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但是對于一旦亮出“武統(tǒng)”態(tài)度,戰(zhàn)斗又將在多長時間結束?
只得說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實際在4月“海峽雷霆-2025”演訓后,便有人預測,演訓結束后的數(shù)據(jù)評估顯示,解放軍在72小時內完全控臺的戰(zhàn)術推演成功率已達92.7%。不過每個人看法不同,自然,一場關于武統(tǒng)時長的軍事預測暗戰(zhàn)正在兩岸專家間激烈交鋒。
張延廷堅持的96小時閃電戰(zhàn)。
臺空軍退役副司令張延廷在分析2024年漢光演習后斷言,解放軍若全力攻臺,96小時內必破臺軍防線。他的推演基于兩個致命殺招。
075兩棲攻擊艦搭載的氣墊船可在30分鐘內完成首波搶灘,而攻擊-11無人機群能同步封鎖臺島東西海岸。
更關鍵的是,美軍航母從橫須賀基地馳援需要4天,當星條旗飄至臺海外圍,紅旗早已插上臺北101大樓。
帥化民的的關注點不一樣,他看重能源絕殺。
前陸軍將領帥化民將目光投向臺灣脆弱的生命線。他在2025年7月的電視辯論中算了一筆賬:臺灣天然氣儲備僅夠支撐11天,發(fā)電量78%依賴進口能源。
且他非常認定,摧毀臺中接收站,72小時內全島停電,而緊跟最直接的態(tài)度,便是導致臺積電3納米工廠將成廢鐵,城市交通陷入癱瘓,連帶效應便是恐慌的民眾會沖垮臺軍防線。所以說,現(xiàn)代戰(zhàn)爭打的是能源命脈,而非單純兵力對比。
當然,張召忠的電磁風暴說法也并非弱。
“48小時鎖定臺海!”軍事評論家張召忠曾透露一段機密級演訓畫面:32架殲-16電子戰(zhàn)機突破“中線”時,臺軍強網(wǎng)雷達系統(tǒng)突現(xiàn)12分鐘黑屏。而這恰是火箭軍東風-15B導彈集群完成瞄準的窗口期。
而另外的羅援斬釘截鐵,24小時內摧毀臺軍作戰(zhàn)體系。當衛(wèi)星鎖定地下指揮所,電磁脈沖燒毀電路,臺軍引以為傲的“雄風-3”導彈射程直接縮水四成,上億美元裝備淪為廢鐵。
甚至在《臺海防衛(wèi)白皮書》中解析:臺軍引以為傲的“鏈結22”數(shù)據(jù)鏈系統(tǒng)存在37個已知漏洞。
而解放軍的攻擊序列能夠直指要害,首輪石墨炸彈癱瘓電網(wǎng),次輪反輻射導彈摧毀樂山雷達,末輪網(wǎng)絡攻擊切斷指揮鏈路。
可以說即使幾位少將說的直接,但也難擋如今臺軍防御的致命短板。
臺軍防空體系存在致命漏洞。宜蘭至桃園200公里海岸線竟無戰(zhàn)機常駐基地,IDF戰(zhàn)機緊急升空需6分鐘。而解放軍殲-16從平潭起飛抵臺北僅需3分鐘。
且這個3分鐘死亡時差被臺退將稱為“不設防的北大門”。更嚴峻的是,2011-2019年臺軍僅補充21名新飛行員,現(xiàn)役飛行員中20%寧愿賠款300萬新臺幣也要提前退役。
此外美軍印太司令部推演報告顯示,若解放軍采取“冷啟動”戰(zhàn)術,由常態(tài)巡航直接轉實戰(zhàn),那美日聯(lián)盟需72小時完成兵力投送。
但山東艦航母戰(zhàn)斗群配合鷹擊-21反艦導彈已形成600公里拒止圈,2025年6月西太平洋演習中,該組合成功在54小時內“擊沉”美軍模擬艦隊。當成本超過萬億美金,五角大樓的決策天平必然傾斜。
而軍事專家們掐表計算的時間,本質上也是一場對“臺獨”幻夢的倒計時清零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