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局勢出現(xiàn)新動態(tài),中印關系也迎來關鍵轉折點——在印度主動邀約下,中國外長王毅時隔三年再度踏上印度國土,展開為期三天的密集訪問。這場聚焦全球目光的外交互動,不僅承載著兩國修復關系的期待,更被視為印度在復雜國際局勢中調整戰(zhàn)略的重要信號。
中印關系因邊境劃界爭議長期處于低溫狀態(tài),2020年6月加勒萬河谷的流血沖突更使雙邊關系跌入谷底。盡管2003年兩國建立特別代表會晤機制以管控分歧,但摩擦仍時有發(fā)生。轉折出現(xiàn)在2024年10月,雙方就邊境巡邏問題達成協(xié)議,兩軍對峙局面緩和,此后高層互動逐漸回暖: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防長辛格、外長蘇杰生先后訪華,創(chuàng)下近五年雙邊高層交往最密集紀錄。此次王毅應邀于8月18日至20日訪印,成為繼2022年3月短暫工作訪問后的又一次重要接觸。
印度對此次訪問的重視程度從細節(jié)中可見一斑。新德里北郊的薩姆爾卡空軍基地連續(xù)三日提升安保級別,貴賓通道全程封閉管控;中方代表團下榻的五星級酒店清空頂層全部房間,專供中方使用;安保方案歷經七次修訂,覆蓋交通路線、會場及住宿點。印度外交部東亞司長陶德更臨時從莫斯科趕回新德里,親自協(xié)調接待事宜。
接待規(guī)格同樣突破常規(guī):王毅抵達當晚即與印度外長蘇杰生舉行緊急會晤,次日重點展開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4次會晤,隨后印度總理莫迪將破格接見王毅——這一系列安排被外界視為印度釋放的"超規(guī)格善意"。
印度突然轉向的深層原因,既有現(xiàn)實需求也有戰(zhàn)略平衡。一方面,美印因關稅問題矛盾升溫,印度高調接待中國,旨在展現(xiàn)"戰(zhàn)略自主"姿態(tài),對沖美國壓力;另一方面,2024年印度對華貿易逆差近600億美元,制造業(yè)困境亟待中國資本與技術緩解,邊境穩(wěn)定也可減少軍費支出。正如印度前駐華大使顧凱杰在《印度教徒報》發(fā)文所言:"盡管分歧猶存,但印度需要中國的投資、技術,需要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更需要中國制衡'特朗普式混亂'的國際局勢。"
此次訪問被視為莫迪計劃八月底訪華并出席上合峰會的"鋪路之旅"——這將是其七年來首次正式訪華,被外界視為中印關系的"轉折點"。不過,中方對印度的"左右逢源"外交保持清醒認知:印度可能將中國作為與美國博弈的籌碼,而非真正轉向戰(zhàn)略合作。
據印媒透露,莫迪政府或在此次會談中宣布放寬中國在制造業(yè)、可再生能源及消費品領域的投資限制,作為改善關系的實質舉措。但中方是否回應印度的期待,仍需觀察其后續(xù)行動。這場為期三天的訪問,究竟是印度展現(xiàn)誠意的開端,還是又一場"戰(zhàn)略平衡"的表演,答案將在雙方互動中逐漸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