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5日下午,你怎么和江青認(rèn)識的?”周世釗半開玩笑地拋出這個問題,毛主席微微仰頭,呵呵一笑,窗外梧桐葉剛好飄下一片。
這一問并不唐突。兩人從1913年省立師范的預(yù)科教室起算,已經(jīng)并肩走過37個年頭,若把晚清的薄暮、民國的風(fēng)塵、新中國的曙光全部捆在一起,他們的交情整整橫跨六十三年。坐在中南海靜靜的客廳里,回憶像茶香一樣慢慢涌出來。
時間先得撥回到辛亥革命剛止息的春天。彼時的長沙城,磚墻偏斜,書聲卻鼎沸。毛澤東無錢續(xù)讀中學(xué),看見師范免學(xué)費的廣告,一錘定音去報考;周世釗家里田薄人多,也被那行“不收膳宿費”的小字拽進考場。預(yù)科第一班,二十歲的毛澤東與十六歲的周世釗,同桌借筆記,同去飯?zhí)么蝻?,一來二去,少年意氣就這樣黏在一起。
課堂之外,兩人更忙。陳舊校舍里開不出幾盞燈,他們就搬凳子到走廊下討論《民報》和《新青年》。遇上同學(xué)抱怨寢室漏雨,毛澤東丟下一句“條件差擋不住讀書心”便鉆回堆滿剪報的鋪位。周世釗聽了暗暗記下,這股不服輸?shù)膭?,后來成為他一生面對課桌和黑板的底氣。
1917年秋,學(xué)友會改選。毛澤東提出由學(xué)生自理,章程一夜之間改得面目全非:文學(xué)部、美術(shù)部、體育部、教育研究部,統(tǒng)統(tǒng)列了出來。周世釗被推成文學(xué)部部長,忙著收稿辦壁報;毛澤東則騎著破腳踏車跑工人夜校。開會時同學(xué)七嘴八舌,毛澤東總是最后發(fā)言,把各派意見揉成一張薄薄的決議。周世釗站在旁邊,第一次直觀地看見何謂“統(tǒng)籌”。
畢業(yè)后去社會闖蕩,他倆分了道。毛澤東留長沙籌勤工儉學(xué),緊接著投身建黨;周世釗返鄉(xiāng)執(zhí)教,希望用粉筆為鄉(xiāng)里“小開天窗”。三年、五年……通訊中斷又接上,接上再中斷,一封封信里寫滿“打倒軍閥”“培新民力”這些大字。
進入二十年代末,白色恐怖籠罩湘江,朋友們四散。周世釗轉(zhuǎn)去東南大學(xué),毛澤東輾轉(zhuǎn)井岡、閩西、贛南,槍火與粉塵相隔,友情卻沒斷線。1936年,陜北窯洞里那封談抗日的長信,給了周世釗“不再沉悶”的勇氣。信尾一句“真能愛我又真能于我友益的人”成了外界解讀他們關(guān)系的經(jīng)典注腳。
湖南和平解放前夕,一師群龍無首。省府找周世釗“臨時頂一頂”,他扛起校長職務(wù),把八十名學(xué)生分成五班夜巡,守著校舍等解放軍進城。8月5日長沙塵埃落定,他卻寫信自責(zé)“無功”“慚愧”。毛主席在北平批上四字——“駿骨未凋”。這四字把周世釗從自責(zé)中硬是拉了出來。
1950年國慶前,張淼洪回湘,帶來毛主席的口信:“把世釗叫來北京看看。”周世釗放下教務(wù),九月三十日抵達北平。國慶觀禮、游頤和園、逛北海,心頭卻總惦記那位老同學(xué)。直到10月5日下午的電話,他才坐車進了中南海。
寒暄畢,周世釗終于問出一直盤旋在耳邊的疑惑——江青何許人也。毛主席抿了口茶,答得輕描淡寫:“二十七年秋,我在延安講《矛盾論》,第二天她單槍匹馬來敲門;問的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啥還要同老蔣周旋?!彼尳嘞热シ约簩懙摹斗磳θ毡镜蹏髁x的策略》,答案自在人心。從那以后,江青常抱劇本來討教,討論一次,熟悉一分。毛主席說到這里,手指在茶杯上無意識地敲了兩下:“她的問題多,但肯鉆,聊得投機,就靠近了?!?/p>
周世釗一聽,覺得故事有點浪漫又帶幾分學(xué)術(shù)味。不過他也知道,當(dāng)時延安警衛(wèi)極嚴(yán),一個來自白區(qū)的女演員頻繁出入中央首長住所,確實免不了風(fēng)聲。毛主席坦白:周恩來、朱德都找他談過,怕出岔子;組織也同江青面談過背景、關(guān)系、紀(jì)律,最終拍板同意婚事。毛主席一笑:“革命隊伍不光打仗,也要成家立業(yè)嘛?!?/p>
夜深了,客廳臺燈下只剩二人。周世釗忽然想到另一個問題——主席為何常常深夜辦公?他勸改作息,毛主席擺擺手:“延安留下的老習(xí)慣,夜靜好想事,白天就補覺?!敝苁泪摀u頭,仍勸了兩句。毛主席沒再辯,抬眼看窗外:“世釗,你還記得妙高峰的晨霧嗎?那些霧氣,不也是凌晨四點才最濃……”兩人相視而笑,茶涼了,再添,又熱。
此后的二十余年,他們見面不多,書信不斷。大躍進、三線建設(shè)、廬山風(fēng)云,周世釗偶有疑惑,總敢寫信直問;毛主席批紅字回信,字?jǐn)?shù)雖不多,卻句句針對。一次信末,他寫下“賢能得兼”四字,外人讀來似官方客套,當(dāng)事人卻懂,那是當(dāng)年文學(xué)部部長的“同窗專屬”。
1976年9月,北京天空灰蒙。噩耗傳到長沙,年近八旬的周世釗怔坐良久,晚飯幾乎未動筷子。有人勸他休息,他擺擺手,起身走向書柜,抽出那摞舊信。燈下紙已發(fā)脆,批注墨仍深,最上面那封寫著: “世釗同志——真能愛我,亦真能友益,此語萬年不移?!?/p>
老先生把信揣進懷里,很輕地合上柜門。友情有時像一壇老酒,不必言說,也已醇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