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河南南樂城的一處臨時駐地,一場特殊的“較量”正在上演。陳賡大將為了能讓日夜操勞的彭德懷元帥補充營養(yǎng),費盡心思設計了一場“雞湯計謀”。
當炊事員顫巍巍端上最后一道菜時,彭總瞇起眼睛盯著這位老部下:“陳賡啊陳賡,我差點著了你的道兒!”
湘軍歲月:兩顆革命種子的萌芽
1916年3月,湘潭少年彭德懷加入湘軍,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這個性格剛烈的湖南漢子因在家鄉(xiāng)鬧糶被迫出逃,選擇了一條改變命運的道路。湘鄉(xiāng)縣龍洞鄉(xiāng)的少年陳賡也做出了人生重要決定——13歲的他偷偷跑出家門,投奔湘軍。
盡管兩人同屬魯滌平部第六團,彭德懷在一營,陳賡在二營,但命運的紐帶早已將這兩個湖南老鄉(xiāng)聯(lián)系在一起。彭德懷后來回憶初見陳賡時的印象:“那個娃娃兵個子還沒槍高,卻有一股子機靈勁。”
1921年,彭德懷在湘軍中組織“救貧會”,提出“滅洋人收回海關、滅老財救濟窮人”的主張。這股反抗精神深深感染了陳賡。一次偶然相遇,彭德懷關切地問陳賡:“你都當兵四年了,怎么還不升官?”陳賡指著領子上的士兵符號,無奈地說:“卡脖子唄?!?/p>
當談到克扣軍餉的連長時,彭德懷憤慨地說:“你們那個連長只會吃喝嫖賭,不干正事!”這次談話后,彭德懷悄悄向陳賡透露了鬧餉的計劃,并承諾:“如果鬧不成,就到我的連里來?!边@份仗義,成為兩人友誼的最早基石。
長征歲月:擔架上的深情厚誼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此時彭德懷任紅三軍團軍團長,陳賡擔任干部團團長。隊伍行進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面臨著一個棘手難題——周恩來副主席病重高燒,需要專人抬擔架。
彭德懷為此事焦急萬分,連續(xù)幾天面對墻壁郁郁寡歡:“我怎么就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他甚至下令扔掉兩門迫擊炮,騰出40名戰(zhàn)士專門抬擔架,但始終找不到合適的擔架隊長。
這時陳賡主動請纓:“我去當擔架隊長!”彭德懷打量著他受傷的腿,搖頭道:“你是個瘸子,還是先保住你自己吧!”陳賡急得拍胸脯保證:“我陳賡沒有什么本領,但對革命還是心底赤誠。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一定把周副主席安全抬到目的地。”
見彭德懷仍在猶豫,陳賡急忙補充:“我當過醫(yī)生,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時開過醫(yī)院,除了拔牙接生什么都會!”彭德懷忍不住笑了:“你那是冒牌醫(yī)生。” “不管冒牌不冒牌,我住過兩次醫(yī)院,久病成醫(yī)嘛!”陳賡的執(zhí)著最終打動了彭德懷。
后來周恩來得知此事,感慨地說:“東征時是你救了蔣介石,長征路上又救了我?!标愘s幽默地回答:“如果當初我知道蔣介石后來如此反動,我就不會把他從戰(zhàn)場上背下來了?!?/strong>
南樂雞湯:一場溫情的“陰謀”
1939年,彭德懷到河南南樂城視察工作。時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旅長的陳賡見老總日夜操勞,身體消瘦,決心要給他補補營養(yǎng)。但深知彭德懷最反對請客吃飯,陳賡便設計了一個“三步走”的計劃。
第一天,陳賡先打“預防針”:“南樂這里比較艱苦,沒什么好招待的,就讓戰(zhàn)士到河里撈了幾條桂花魚,請您嘗嘗特產(chǎn)?!甭犝f魚是戰(zhàn)士自己撈的,沒花錢,彭德懷欣然接受。
午餐時,炊事員先端上清蒸桂花魚,彭德懷吃得津津有味。接著上來一盤肉丸子,彭德懷警覺地問:“不是吃魚嗎?怎么又弄來肉丸子?”陳賡面不改色:“這丸子是魚肉做的?!迸淼聭褔L了嘗,確有魚味,便繼續(xù)用餐——其實這是魚肉和肉餡混合制作的。
最后一道菜是燉雞。彭德懷笑著問:“難道這只雞也是魚做的?”陳賡見計謀被識破,笑嘻嘻地盛湯解釋:“這是野雞,戰(zhàn)士在河邊抓的,專吃魚和蚯蚓……”彭德懷嚴肅地說:“現(xiàn)在是減租減息的時候,不是打土豪。這雞我吃不得。”最終這只雞他一筷子都沒動。
幾天后,彭德懷再次來到陳賡駐地。這次陳賡改變策略,給彭德懷端上白水煮蘿卜,自己卻關起門吃燒雞。彭德懷發(fā)現(xiàn)后又好氣又好笑:“好呀你陳賡,給我吃白水煮蘿卜,自己關起門吃好的!”說著拿來碗筷一起吃起來。吃到一半突然醒悟:“陳賡,我像是又中了你的圈套!”陳賡笑得把飯都噴了出來。
朝鮮戰(zhàn)場:默契配合克強敵
1951年,朝鮮戰(zhàn)爭進入關鍵階段。彭德懷在志愿軍司令部心急如焚——第三次戰(zhàn)役后,志愿軍第三兵團180師在轉移途中遭敵包圍,損失慘重。彭德懷立即給國內(nèi)發(fā)電:“火速派陳賡來!”
總參謀部回復說陳賡還在越南,能否換人?彭德懷堅決回答:“不行!”陳賡接到急電后,立即告別胡志明,拖著傷腿奔赴朝鮮。一到前線,彭德懷就任命他為志愿軍副司令員兼第三兵團司令員。
在一次總結會議上,彭德懷嚴厲批評60軍軍長,氣氛緊張。陳賡見狀起身打圓場:“老總,該吃飯了,肚子都餓了?!迸淼聭颜l(fā)火,見是陳賡,只好緩和語氣:“好,吃飯?!?/strong>
面對美軍猛烈炮火,彭德懷提出挖“貓耳洞”的戰(zhàn)術。陳賡立即心領神會:“這個辦法好!在百團大戰(zhàn)時就用過。”他全力推廣這一戰(zhàn)術,解決了坑道挖掘中的諸多技術難題。1952年4月,陳賡主持召開各軍參謀長會議,形成了完整的坑道防御體系,為后期作戰(zhàn)打下堅實基礎。
性格互補:剛柔相濟的革命情誼
彭德懷與陳賡,一個嚴肅剛直,一個幽默風趣,卻成為最默契的搭檔。周恩來曾說過,他最喜歡的兩個知識分子戰(zhàn)將,一個是彭雪楓,另一個就是陳賡。
這種性格差異從早年就顯現(xiàn)出來。彭德懷組織“救貧會”時,用鐵鍬鏟土堆表示鏟除惡霸的決心;陳賡則用機智幽默化解危機。在長征路上,一個負責制定戰(zhàn)略,一個善于調(diào)節(jié)氣氛;在抗日戰(zhàn)場,一個運籌帷幄,一個妙計頻出;在朝鮮戰(zhàn)場,一個決策果斷,一個執(zhí)行有力。
他們的友誼經(jīng)受了戰(zhàn)火考驗,成為革命隊伍中一段佳話。彭德懷的嚴肅與原則性,陳賡的幽默與靈活性,相輔相成,共同為革命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72年,彭德懷在臨終前還惦記著這位老戰(zhàn)友。而陳賡早在1961年就因病逝世,走在了老戰(zhàn)友前面。兩位將軍用他們特殊的友誼,詮釋了革命隊伍中的同志情、戰(zhàn)友情,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往事。
【參考資料】《彭德懷傳》(當代中國出版社)《陳賡傳》(解放軍出版社)《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史》(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人物傳》(中共黨史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