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奧運冠軍陳若琳被親生父母拋棄,被舅舅養(yǎng)大,當她斬獲22個世界冠軍后,親生母親卻找上了門,但陳若琳的舉動讓人意外。
陳若琳有個哥哥,童年生活要比她幸福得多,3歲那年,陳若琳父母因感情不和離婚,哥哥跟隨母親去了加拿大,有著母親的寵愛,衣食無憂,也不缺愛。
年僅3歲的陳若琳成了“孤兒”,雖然有父母,卻和沒有一個樣,娘不疼,爹不愛,都將她視為累贅。
多年之后,陳若琳成為了奧運冠軍,原本在加拿大定居的母親,卻突然找上門了,一臉的懺悔之意,表示想要彌補心中的虧欠。
“若琳,當年的事情,是媽媽對不起你,可你要明白,媽媽就是一個女人,養(yǎng)兩個孩子,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看到你取得成功,媽媽真心為你高興,這么多年你受苦了。”
陳若琳以為自己再見到母親時,內(nèi)心會毫無波瀾,母親一走多年,對自己置若罔聞,自己不是早就習慣了“母愛缺失”嗎?為什么心里還會悶悶的,像是一塊大石頭壓著,根本喘不過氣。
說“不記恨”母親當年的所作所為,可能嗎?況且陳若琳明白,母親之所以“幡然醒悟”,并不源于心中的虧欠,而是自己一連拿下20幾枚金牌的“跳水皇后”的身份。
那么多年過去,母親還是沒有任何變化,依舊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我知道了,這么多年,有疼愛我的姥姥和舅舅,他們對我很好,我過得很好!”
陳若琳內(nèi)心平靜了好一會兒,才艱難說出這句話,這本飽含著無盡的委屈,可在母親聽來卻是陳若琳“原諒”了自己,面上一喜,又開口說了一番話。
“媽媽這次來巴西,很不容易的,就是為了見你一面,你愿意在比賽結(jié)束后跟著媽媽一起回家嗎?”
聽到母親說的這句話,陳若琳原本還算淡定的表情突然就裂開了,她嘴角帶著苦澀的笑容,家,這個詞匯,不應(yīng)該從母親嘴巴里說出來,不是嗎?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陳若琳做出計劃,為國爭光,奪下最后一枚金牌之后,就選擇退役,誰料,這個特殊的時間里,卻來了一個“特殊”的人。
一個穿著時髦,妝容精致的中年女人,陳若琳與她長相有些相似,她便是拋棄3歲陳若琳,自此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的親生母親。
陳若琳那么多年,確實過得極為辛苦,好在有將她當成親生女兒一樣對待的舅舅,還有一個吃飯必須給她留下一個大雞腿的和藹外婆。
3歲那年,陳若琳母親離開,舅舅和外婆看著這個可憐的女娃娃,心疼的落淚,自那之后,陳若琳便和舅舅生活在一起。
年幼的陳若琳身體不是很好,舅舅聽說練習游泳可以增強體質(zhì),便與陳若琳商量,讓她練習游泳,沒想到,陳若琳卻十分有天賦,就連教導(dǎo)她的教練都嘖嘖稱奇,說她是個“好苗子”。
算是舅舅的啟蒙,改變了陳若琳的一生,既然有天賦,陳若琳又對游泳感興趣,那就學習游泳吧,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長大一些之后,陳若琳進入了體校,每天在訓練館里揮灑汗水,拼命訓練,那個時候,陳若琳就一個想法,自己一定要成功,一定不能辜負舅舅對自己的疼愛和信任。
母親,對于陳若琳而言,似乎只是一個“名詞”,舅舅和外婆才是陳若琳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可以為了二人,付出一切。
訓練生活總是伴隨著枯燥無味和揮灑如雨的汗水,可回到家中,陳若琳卻從未說過一聲辛苦。
2003年,陳若琳開始正式參加比賽,一舉獲得全國少兒跳水比賽的三枚金牌。
自那之后,陳若琳的人生正式“開掛”,一枚一枚金牌如同探囊取物,眾人歡呼中國出了個了不得的“跳水皇后”,可只有舅舅看著陳若琳流下了心疼的眼淚。
他看得見陳若琳獨自擦拭的汗水、也看得見陳若琳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進行訓練、更看得見陳若琳因為訓練身上從未消失的淤青……
2016年,陳若琳已經(jīng)奪得了20多枚跳水冠軍的金牌,她也決定退役,最后一場比賽,本應(yīng)該是她輝煌的跳水生涯的終結(jié)時刻,卻沒想到,被突如其來的女人打破了。
雖然那次她拿到了最后一枚冠軍金牌,可心中卻高興不起來,面對母親的“相認”,陳若琳心中不愿,可想起舅舅和外婆,陳若琳還是做出了妥協(xié),輕輕說了句:“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