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澤連斯基怎么也沒想到,特朗普要把他跟普京的會面,定在烏克蘭的“傷心地”。
不久前的阿拉斯加會談,俄總統(tǒng)普京在臨走之前,給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留下了一句“莫斯科見”,等于是在告訴外界,雙方下次的談判地點,但卻被烏總統(tǒng)澤連斯基給否了。
圖為特朗普 資料圖
不知道是不是不信任普京,反正澤連斯基說什么也不肯去莫斯科,要是烏克蘭不參加,再來一輪特普會也毫無意義,而找到機會上桌的歐洲,開始積極物色談判地點。
比如,瑞士就向普京承諾,如果對方是為了參加和平會議,該國就會為他送上“外交豁免”,不會配合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不過,特朗普卻有另一個想法。
1994年烏克蘭在布達佩斯簽署《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
布達佩斯為何成“傷心地”?歷史舊賬與現(xiàn)實困境的雙重暴擊
澤連斯基怎么也沒想到,特朗普要把他跟普京的會面定在烏克蘭的“傷心地”布達佩斯。這個決定背后,藏著一段讓烏克蘭人咬牙切齒的歷史。1994年,烏克蘭在布達佩斯簽署《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放棄了世界第三大核武庫,換來美、俄、英三國“尊重烏克蘭主權(quán)和領土完整”的承諾。結(jié)果呢?2014年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并,2022年俄烏沖突全面爆發(fā),當年簽字畫押的國家沒一個站出來兌現(xiàn)承諾。如今重回布達佩斯談判,對烏克蘭來說,就像被人扒開舊傷疤再撒把鹽。
更扎心的是,匈牙利在這場沖突里的立場讓澤連斯基如坐針氈。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是歐盟里有名的“親俄派”,不僅公開反對制裁俄羅斯,還單獨跑去莫斯科跟普京見面。匈牙利甚至威脅要切斷對烏克蘭的電力供應,就因為烏克蘭襲擊了向匈牙利輸油的管道。這種明擺著的偏袒,讓澤連斯基懷疑:在布達佩斯談判,烏克蘭能有幾分話語權(quán)?
更絕的是,匈牙利正在退出國際刑事法院,這意味著普京即便去布達佩斯,也不用擔心被逮捕。這種法律上的“開綠燈”,讓布達佩斯成了普京的“安全島”,卻讓澤連斯基感覺自己掉進了狼窩。
圖為普京 資料圖
澤連斯基的無奈:去也不是,不去更難
澤連斯基對布達佩斯的排斥,遠不止歷史和地緣政治的考量。從現(xiàn)實政治來看,他要是真去了布達佩斯,回國后恐怕連總統(tǒng)寶座都坐不穩(wěn)。烏克蘭國內(nèi)民意堅決反對領土妥協(xié),前線士兵和極右翼勢力更是盯著他的一舉一動。澤連斯基能當上總統(tǒng),靠的就是“抗爭到底”的形象,如果他在布達佩斯跟普京握手言和,哪怕只是談談停火,都會被罵成“賣國賊”。
圖為澤連斯基 資料圖
更要命的是,布達佩斯談判本身就是一場心理戰(zhàn)。普京提議在莫斯科談,被澤連斯基拒絕;特朗普轉(zhuǎn)而提議布達佩斯,看似折中,實則暗藏玄機。匈牙利的親俄立場,加上歷史陰影,讓這場談判還沒開始,烏克蘭就已經(jīng)輸了氣勢。澤連斯基要是硬著頭皮去,就等于默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和烏東的占領;要是不去,又會被特朗普和普京扣上“破壞和平”的帽子。
澤連斯基面臨兩難處境
這種兩難處境,在澤連斯基8月18日訪問白宮時就已顯現(xiàn)。他帶著五位歐洲領導人去跟特朗普討說法,結(jié)果特朗普當場翻臉,公開施壓讓他“認清現(xiàn)實”,接受克里米亞回不來、北約大門關上的事實。這種赤裸裸的脅迫,讓澤連斯基明白:在布達佩斯談判,烏克蘭能爭取到的,可能只是一場“體面的投降”。
特朗普的算盤:拉攏盟友與戰(zhàn)略試探的雙重博弈
特朗普選布達佩斯,打的是一箭雙雕的算盤。一方面,他要拉攏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這個“歐洲異類”。歐爾班在歐盟里天天跟其他國家唱反調(diào),特朗普卻跟他稱兄道弟。這次把布達佩斯定為談判地點,既能給歐爾班撐場子,又能通過匈牙利撬動歐盟內(nèi)部對俄政策的分歧。另一方面,特朗普想借此試探普京的底線,同時向烏克蘭施壓,逼澤連斯基在領土問題上讓步。
特朗普想試探普京的底線
更深層的動機,藏在特朗普的“美國優(yōu)先”策略里。他上臺后凍結(jié)對烏軍事援助,削減外交投入,巴不得早點甩掉烏克蘭這個“燙手山芋”。布達佩斯談判要是能促成停火,哪怕是以烏克蘭割地為代價,特朗普都能宣稱“結(jié)束戰(zhàn)爭”,給自己的政治履歷添上一筆。至于烏克蘭的安全保障,他早就打好算盤:讓歐洲出錢出力,美國只負責賣武器。
特朗普同時向烏克蘭施壓
但特朗普的如意算盤也有打錯的時候。歐洲領導人對布達佩斯的選擇并不買賬。德國總理默茨、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等明確表示,任何協(xié)議都必須包含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不能讓俄羅斯白占土地。波蘭總理圖斯克更是直言,布達佩斯的選擇會激化歐盟內(nèi)部矛盾,讓本就脆弱的對烏援助雪上加霜。這些反對聲浪,讓特朗普的“布達佩斯計劃”從一開始就陷入爭議。
結(jié)語
布達佩斯談判的爭議,本質(zhì)上是一場權(quán)力與利益的博弈。對俄羅斯來說,這是鞏固戰(zhàn)果、爭取國際承認的機會;對美國來說,這是甩鍋歐洲、彰顯外交影響力的舞臺;對烏克蘭來說,這卻是一場用主權(quán)換和平的豪賭。澤連斯基的拒絕,既是對歷史教訓的銘記,也是對現(xiàn)實政治的無奈妥協(xié)。
但真正的和平,從來不是靠選個談判地點就能實現(xiàn)的。1994年的《布達佩斯備忘錄》沒能阻止戰(zhàn)爭,今天的布達佩斯會談也未必能帶來持久和平。如果各方不能在核心利益上做出真正的讓步——俄羅斯放棄領土野心,烏克蘭接受部分現(xiàn)實,西方提供切實的安全保障——那么,無論談判地點選在哪里,都不過是一場政治表演。而這場表演的代價,最終還是要由烏克蘭人民來承擔。
信息來源:
相關資料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