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臺對面站著的要是孫穎莎,這事兒可就有點意思了。你說陳熠能不能贏?別說你真沒在心里琢磨過。孫穎莎是誰?現在女乒數一數二的人物,世界排名常年頂在前頭,打球又兇又穩(wěn),跟她打比賽,好多對手沒上臺心里就先虛了一半。陳熠呢,是咱們這幾年冒出來的新星,勢頭不錯,沖勁十足,可要說真能扳倒莎莎,很多人還是搖搖頭:難,太難。
但體育比賽最有意思的,不就是這個“難”字嗎?要是都能一眼看到結果,誰還熬夜看比賽???咱今天就掰扯掰扯,陳熠要是再碰上孫穎莎,到底有沒有機會。
得看看倆人的底子。孫穎莎這球員,打球有點像什么呢?像那種功夫片里的大宗師,招式看著不算特別花哨,但功底太扎實了。她正手爆沖那一下,力量大、落點刁,很多對手明明看著球過來,就是接不住。反手呢,也穩(wěn)得像山一樣,能扛能變,不輕易丟分。再加上她發(fā)球好,接發(fā)球腦子又清楚,比賽節(jié)奏把握得特別老道,根本不像是這個年紀的運動員。她這幾年國際大賽冠軍拿了不少,經驗、信心都處在頂峰狀態(tài)。
陳熠是另一種風格。她屬于沖擊力特別強的選手。打球有股狠勁,敢于搏殺,關鍵分手上也不軟。她有點像那種初生牛犢,管你對面是誰,我先打了再說。這種勁兒非常寶貴,尤其是對付頂尖選手的時候,你一旦露怯,比賽就沒法打了。陳熠的技術也在進步,尤其是相持能力和線路變化,比以前豐富了不少。
倆人以前交過手,結果沒啥懸念,基本都是孫穎莎贏了。但看比賽不能光看結果,得看過程。有些場次,陳熠并不是沒機會,她可能拿下一局,甚至在某些階段打得難分難解。這說明啥?說明她不是完全沒得打,差距是有,但并非遙不可及。
乒乓球這項目,水平接近的選手之間,輸贏就看那么幾個關鍵點。一個是臨場狀態(tài),誰當天手感更熱,精力更集中。另一個是戰(zhàn)術對不對路,能不能用自己的長處打對方的短處,限制住對手的特長。還有一個更玄乎點,就是心理。面對孫穎莎這種級別的對手,你技術差一點或許還能拼,心理要是扛不住,技術動作一變形,那就真沒戲了。
陳熠想贏,得做到幾點。第一,發(fā)接發(fā)環(huán)節(jié)不能吃虧太多。孫穎莎的發(fā)球搶攻是一大得分利器,陳熠接發(fā)球必須處理好,盡量別讓她第一板就沖起來。反過來,自己的發(fā)球要有變化,不能讓孫穎莎太輕松地上手。
第二,相持階段要敢于變線,不能老老實實跟孫穎莎打套路。孫穎莎的節(jié)奏感太好,你一旦落入她的節(jié)奏,她就越打越順。得多一些節(jié)奏變化,突然加速、輕擋一板、撇個角度,打亂她的預判。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心態(tài)得放平。不能想著“我可是在跟世界第一打”,而是要想“我就是來沖擊你的”。背上想贏怕輸的包袱,手腳就捆住了。陳熠年輕,沒什么可輸的,就得拿出那種“拼一分是一分”的勁頭。有時候運動員爆冷,技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那股子豁出去的信念。
另外,大賽環(huán)境也不一樣。歐洲的比賽,現場氣氛、時差、飲食,這些因素對雙方都有影響。年輕隊員適應能力強,有時候反而可能比成名已久的球員調整得更快。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變數。
當然啦,說一千道一萬,孫穎莎的實力肯定是更強的那一方。贏她是小概率事件,但體育比賽不就是因為存在這種小概率,才顯得迷人嗎?想想當年劉國正打金澤洙,多少賽點都救回來了?乒乓球是圓的,啥都可能發(fā)生。
咱們球迷看球,除了希望看到自家球員贏,也更愿意看到一場精彩的、充滿對抗的比賽。陳熠如果能打出自己的風格,給孫穎莎制造足夠多的麻煩,逼迫她拿出全部本事,那這場比賽就算沒白打。對于陳熠自己來說,能和頂尖高手過招,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贏一場能信心倍增,輸了也能找到差距,知道自己該練什么。
所以啊,下次她倆再碰上,你別急著下結論。泡杯茶,安心看??搓愳谀懿荒艽虺鲂┬聳|西,看孫穎莎如何應對。這比賽啊,肯定有看頭。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