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能生倆,新生兒很快破4000萬!”在2015年冬天,這樣的預測在全國熱議。要知道獨生子女政策那陣子,為多要個孩子大家花樣頻出,有人甘愿交天價罰款,甚至躲進深山老林。。。
按這勢頭,政策一松綁,大家還不得扎堆生?可誰能想到,現(xiàn)實竟成了“大型翻車現(xiàn)場”——新生兒不僅沒暴漲,反而一年比一年少。
預測有多敢說,現(xiàn)實就有多骨感
說新生兒能沖4000萬,可不是隨口喊。這是中國人民大學翟振武教授團隊算出來的“權威數(shù)據(jù)”。消息一出,母嬰行業(yè)像打了雞血:奶粉廠連夜加開生產(chǎn)線,生怕供不上貨;幼兒園老板拿著錢到處找場地,琢磨著怎么擴建;小區(qū)里的母嬰店也跟風擴招店員...
可熱鬧勁兒撐了沒兩年就蔫了。2016年政策落地頭一年,新生兒1786萬,比上一年多了131萬,看著還行,但連預測數(shù)的一半都沒到。2017年更明顯,數(shù)字掉頭往下走:1723萬、1523萬、1465萬……到2022年,直接跌破千萬大關,只剩956萬。
2023年再創(chuàng)新低,902萬這個數(shù),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還低,跟2016年比,幾乎砍了一半。
從“偷著生”到“不想生”,差的不只是政策
同樣是生孩子,現(xiàn)在“不想生”和當年“偷著生”簡直是極致反差。獨生子女政策嚴的時候,懲罰有多狠?超生了,工作可能沒了,家里的縫紉機、自行車都能被拉去抵罰款,農(nóng)村還可能扣口糧??杉幢氵@樣,照樣有人躲著生、偷著生,甚至生三四個。為啥?因為那時候養(yǎng)孩子,成本低得只用“添雙筷子”。
那會兒哪有什么奶粉錢?大多是母乳喂養(yǎng),加點米糊糊就能糊弄大。衣服更是“傳家寶”,老大穿舊了縫縫補補,老二、老三接著穿。上學更簡單,學費就幾塊錢,放學自己跑回家,家長根本不用管。
現(xiàn)在呢?養(yǎng)個孩子簡直像“吞金獸”。要知道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只有3.9萬元,但是在大城市養(yǎng)一個孩子一年花10萬都打不住,這收入壓根填不上養(yǎng)孩子的窟窿。
更愁人的是媽媽們的職場困境——某招聘平臺統(tǒng)計,媽媽們求職時都會被問“能不能保證不影響工作”、“有沒有生二胎的打算”?而且現(xiàn)實壓力確實大,現(xiàn)在孩子上學距離都遠不說,接送時間更是和上班時間高度重合.....
有個數(shù)據(jù)特別扎心:1980年,女性平均生育年齡24歲,差不多剛結(jié)婚就生娃;到2023年,這個數(shù)變成29.4歲,好多人三十好幾了還在猶豫“要不要生”。不是不想生,是真的生不起、養(yǎng)不起,連時間和精力都耗不起。
說到底,生孩子這事兒,從來不是政策松了就有人搶著來。過去“多子多?!保且驗楹⒆幽軒图依锔苫睿杀镜?;現(xiàn)在年輕人算的是“生娃賬本”,背后是房貸、教育、職場三座大山。專家當初只看到了“能生”的政策空間,卻沒算清年輕人“敢不敢生”的現(xiàn)實賬單。
結(jié)語
如今,各地開始發(fā)育兒補貼、建公立托育園,可效果還得慢慢看。畢竟生育意愿這東西,就像種莊稼,得先把土松好、肥施足,才能盼著豐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