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那會兒,中國剛從動蕩年代走出來,正搞改革開放,中央領導層開始琢磨怎么讓干部隊伍年輕化點,畢竟老一輩年紀大了,得讓年輕人上來接班。這事兒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沒那么容易。電力工業(yè)部就出了這么一檔子事:部長劉瀾波要退下來,推薦副部長李鵬接班,結(jié)果部里一些老同志不樂意,聯(lián)名給中央寫信反對,說李鵬太年輕,辦不了大事。陳云知道后挺生氣,直說推動干部年輕化阻力真不小。這件事后來成了推動年輕干部上位的典型例子,反映出當時干部調(diào)整的各種糾結(jié)。
那時候,中央領導像鄧小平、陳云他們,都覺得干部隊伍老化是個大問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1980年國家機關主要領導平均年齡63歲,66歲以上的占四成多,55歲以下的才9%。這情況擱誰身上都著急啊,國家發(fā)展這么快,老同志思路跟不上,年輕人又沒機會練手,怎么行?陳云從1978年底復出后,就一直念叨這事兒。他強調(diào)干部要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得從知識分子里選一批中青年上來。1981年4月,他還提出至少得提拔一萬名中青年干部,確保梯隊穩(wěn)當。電力部的事就是在這大環(huán)境下冒出來的。
李鵬那年52歲,算中青年干部。他背景挺硬的,1928年生在上海,父親李碩勛是革命烈士,1931年犧牲時李鵬才3歲。從小跟著母親顛沛流離,1941年13歲時被送到延安學習,在陜北公學念書。那時候他成績好,還引起過高層注意。1948年,黨組織送他去蘇聯(lián)莫斯科動力學院學電力專業(yè),1955年學成回國。
回國后沒去大城市享福,直接要求去基層,從東北豐滿發(fā)電廠技術(shù)員干起,當過副廠長、總工程師。后來調(diào)到阜新發(fā)電廠當廠長,1966年去北京供電局任代理書記,一干13年。1979年升電力工業(yè)部副部長,積累了30多年電力經(jīng)驗。按理說,這樣的履歷接部長沒毛病,但老同志們不這么想。
1980年底,具體是12月31日,劉瀾波把李鵬叫到家里,說自己年紀大了,準備調(diào)到國務院顧問委去,推薦李鵬接部長。劉瀾波是老資格,覺得李鵬專業(yè)強,基層經(jīng)驗足,適合扛起電力工業(yè)這攤子事兒。中央組織部也找劉瀾波談過話,希望他盡快找接班人。李鵬自己倒挺謙虛,說部里老同志多,都是他的老上級,自己資歷淺,怕服不了眾。但劉瀾波堅持上報中央。
沒想到,消息一傳開,電力部里炸鍋了。一些老同志想不通,覺得李鵬五十出頭,太嫩了。有人說,他歲數(shù)跟自己孩子差不多,怎么當部長?還有人用老話講,“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意思是年輕人沒胡子,辦事不穩(wěn)當。甚至從豐滿發(fā)電廠那些老同志那兒傳來風,說李鵬在基層干得不錯,但領導整個部委還得再練練。這些意見很快就集中起來,幾個人聯(lián)名給中央寫信,反對李鵬馬上上位。信里列了理由:李鵬雖是培養(yǎng)對象,但立即當部長部里難服眾,建議再等等。中央收到信后,第一輪名單沒把李鵬放進去。
這事兒傳到陳云耳朵里,他挺上火。陳云一直推干部年輕化,這下子直接碰到釘子。1981年7月2日,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開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座談會,議題就是加快中青年干部選拔。陳云在會上講話,專門拿電力部這事兒舉例。他說,劉瀾波推薦李鵬,中央本想同意,但部里老同志聯(lián)名寫信反對,李鵬第一次名單沒上,第二次劉瀾波力薦才批下來。
陳云直言,李鵬從蘇聯(lián)留學回來,電力搞了30多年,完全符合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標準,為什么還這么難?可見干部年輕化阻力真大。他強調(diào),老同志關心國家建設沒錯,但時代變了,得早點交棒給年輕人,不然等老同志走人再培養(yǎng)就晚了。這話說得挺重,現(xiàn)場氣氛都嚴肅起來。
其實,陳云的火氣不是針對個人,而是對整個干部調(diào)整的阻力。他覺得,這不光是電力部的問題,其他地方也這樣。許多老同志退休后不放心年輕人,怕他們沒經(jīng)驗出亂子。陳云在會上重申,選拔中青年干部是戰(zhàn)略問題,決定國家命運,得當成頭等大事抓。結(jié)果,這次會議震動不小,大家思想慢慢轉(zhuǎn)過來,推動年輕化取得進展。李鵬最終在1981年3月2日正式上任電力工業(yè)部部長、黨組書記。那年他53歲,上任后很快就進入狀態(tài),領導電力工業(yè)恢復和發(fā)展。
李鵬任職后干得怎么樣呢?事實證明,老同志的擔心多余。他推動電網(wǎng)建設,特別在核電上出力大。1982年,他兼水電部副部長,1983年升國務院副總理,主管能源等領域。1987年當國務院總理,1998年轉(zhuǎn)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一直到2003年退休。整個職業(yè)生涯,他參與了不少國家決策,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力。2019年7月22日,李鵬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他的路徑成了年輕干部的樣板,證明中央推年輕化的方向?qū)︻^。
這事兒為什么有內(nèi)涵呢?它反映出改革開放初期干部調(diào)整的現(xiàn)實矛盾。老同志有功勞,但保守思路有時擋路;年輕人有活力,但需要機會證明自己。陳云的堅持,讓大家看到,阻力雖大,但不能退縮。類似情況在其他部門也發(fā)生過,比如一些地方黨委選拔年輕書記,也遇老同志反對,但中央一再強調(diào)制度化選拔,慢慢就規(guī)范了。到1982年十二大,中央委員會里年輕干部比例明顯升,平均年齡降下來。這不光是人事變動,更是國家治理的進步。
電力部這檔子事雖小,卻關乎國家大計。它告訴我們,變革中阻力在所難免,但方向?qū)α?,就得往前推。陳云的怒氣,其實是著及國家未來。李鵬的成功,證明了年輕化的必要性。今天中國干部隊伍年輕有為,跟當年那批決定分不開。這段歷史值得回味,提醒大家選人用人得長遠眼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