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臨近之際,經(jīng)過9個月展陳改造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迎來參觀熱潮。自7月8日重新開放以來,這座位于宛平城內(nèi)的國家級紀念館日均接待量達1.2萬人次。
“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持續(xù)引發(fā)關注。展覽通過1525張照片、3237件文物以及80多件兼具歷史與藝術價值的雕塑繪畫作品,共同構筑起震撼人心的歷史課堂。
文匯報記者陳龍攝
“我要用自己的聲音講述歷史”
“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jīng)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26日上午,76歲的郭秀芝老人洪亮的誦讀聲穿透了嘈雜的展廳。這位雙耳失聰卻堅持佩戴助聽器講解12年的志愿者,正為觀眾動情講述抗日英雄趙一曼的絕筆家書。盡管身形瘦弱,但她講述楊靖宇、佟麟閣、“八女投江”等故事時迸發(fā)的力量,常令聽眾潸然淚下。
生于1949年8月的郭秀芝已經(jīng)在抗戰(zhàn)紀念館當志愿者12年了,這些年,不時有人慕名而來,專門要聽她的講解??箲?zhàn)紀念館規(guī)定志愿者不能超過70歲,但為這位熱情又熱心的“常青樹”破了例,70歲之后,她還是會偶爾來到館里,給觀眾們義務講解。
她說,最初萌生來這里當志愿講解員的想法是因為自己的父親?!拔腋赣H小時候受過日本兵的打,臨去世時頭上還帶著包。我要用自己的聲音來講給大家聽,讓大家知道日本怎么侵略咱們中國的,一定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p>
她總想著給觀眾們講得生動一些,讓人們將英雄事跡銘記于心,也讓英雄精神激勵他們更加努力、積極地面對生活。“八女投江”中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她們都背著槍、背著行李。郭秀芝給前來參觀的學生們講:“她們打仗,槍是她們的武器,你們上學書包就是你們的武器。”
實際上,郭秀芝已雙耳失聰數(shù)十年。依靠助聽器,她得以持續(xù)收獲觀眾的積極回應。有次講解時助聽器突然斷電,她完全聽不見外界聲音,卻仍堅持完成講解。結束后,她滿懷歉意地向觀眾說明情況:“抱歉大家,有時未能及時回應提問,因為我雙耳失聰,現(xiàn)在助聽器沒電了……”話音未落,觀眾們感嘆:“您太了不起了!”
主題展覽中近三分之一文物為首次展出
抗戰(zhàn)紀念館教育助理志愿者李力坦言,正是郭秀芝老人的講解打動了她,促使她加入志愿者隊伍。她回憶:“剛退休時偶然遇見郭阿姨給孩子們講述趙一曼的英勇事跡??粗⒆觽冋J真聆聽的模樣,眼神中滿是悲憤與感動,那一刻我就下定決心,有機會也要來做志愿講解員?!?/p>
為了講好抗戰(zhàn)故事、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抗戰(zhàn)紀念館還注重深挖細節(jié)、以物證史。此次主題展覽中近三分之一文物為首次展出,比如記載趙一曼從被捕到英勇就義的詳細檔案、七七事變中犧牲的中共地下黨員沈忠明的烈士證明書、關于八路軍在黃土嶺戰(zhàn)斗中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guī)秀的檔案等,這些都豐富了志愿者們的講解。
郭秀芝的父親曾是見證日軍暴行的親歷者,這份刻骨的記憶,化作她十年如一日志愿講解的動力。她說要告訴所有人,歷史不能忘記。在不少參觀者眼里,郭秀芝老人像一棵常青樹,用她有些沙啞卻堅定的聲音,將歷史的回響傳遞給每一個路過的人。她的故事,或許本身就是偉大抗戰(zhàn)精神最生動的注解。
原標題:《中國抗戰(zhàn)紀念館為何為七旬志愿者“破例”》
欄目主編:顧一瓊
來源:作者:文匯報 祝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