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級官職,因為一個肩章甚至肩章上那一顆“豆豆”,多少年來,高風亮節(jié)的故事至今流傳的甚多,而“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的也不是沒有。
“許光達讓銜”,知道的人或已不少——1955年大授銜,他得知將被授予大將軍銜,連夜給毛主席和軍委寫報告,“我捫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現(xiàn)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毛主席看了許光達的“讓銜報告”,熱情評價道,“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lián)P”。毛主席特別指出,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
被“譽為”明鏡者,還有一位徐立清。時任解放軍干部管理部負責人的徐立清具體負責授銜工作,是主要的“操盤手”。評銜開始后,按他的正兵團級可評上將,可是他多次主動提出將自己降為中將??偢刹坎坎块L羅榮桓、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彭老總屢屢做他的工作,徐立清仍堅持讓銜。在給軍委的信中,他懇切地說,“我與黨和人民的要求相比,所做的成績是微不足道的,授予我上將軍銜心里很不安。論德、才、資、功,授予中將我就已經感到十分榮耀了,再三懇求軍委和總部領導能批準我的要求?!边B周總理聽說后找他談話,也被他說服了——總理稱贊道,“毛主席說許光達是一面鏡子,我說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鏡子,是一個難得的好同志?!?/p>
這兩面“鏡子”的故事,為什么要銘記不忘呢?因為“鏡子”也可以照出“兩面”。許光達、徐立清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都浴血奮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授銜時卻如此高風亮節(jié)。相比之下,黨史軍史上也曾有悔恨一生的反面教材,甚至鋃鐺入獄的驚人案例——1951年,時任開封市委書記的戴某人,居然也是“寫信”,向中央要一個“省委書記”的烏紗,只講過去的功勞,全不談自己在歷史上的嚴重錯誤。毛主席怒斥之下,斷然拍板“永不錄用”。次年2月22日,《人民日報》便刊登了對其“雙開”的決定。雖然多少年之后,戴某人恢復了一些待遇,但這對他、對全黨,不啻是一種莫大悔恨和深深教訓啊!
當然這些年來,還有一個曾任為某部政治部主任的盧某人,落馬一查,竟無一文受賄,行賄卻達數(shù)千萬元!原來這個小企業(yè)主出身的盧某,“就是想當官”,據央視披露,他曾向20多位黨員干部行賄,一路打點開路上位,竟變了個“高官”。盧某已經因行賄罪和單位行賄罪判了12年大刑,這不正是“因嫌烏紗小,致使枷鎖扛”的鏡鑒嗎?
“鏡子”的雋永,遠遠未曾消褪。這些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治生態(tài)清風氣正是主流基本面,一批批忠誠干凈擔當?shù)暮酶刹拷泧栏窨疾熳呱细骷夘I導崗位。但為了要“進步”這個本來并不錯的“要求”,也有少數(shù)心術不正者以“旁門左道,曲線捷徑”跑官要官甚至砸錢“買官”。在個別地方,不是還出現(xiàn)了一個局長一個區(qū)長“明碼標價”的極端個案嗎?“不跑不送,原地不動”,不是在少數(shù)官場成了流行一時的“口頭禪”“升官訣”嗎?當然,還有那種名為“政績”實為“要官”的風氣,什么“形式主義出官”“好大喜功上位”以及為了“官升一級”、為了“領導青睞”而不顧財力民生盲目“大干快上”以博一頂更大烏紗,造成地方寅吃卯糧、負債累累,“連利息都付不起”的某種變態(tài)變形嗎?
所以,這一切“少數(shù)異類”,難道都不值得用毛主席、周總理贊譽的“我們共產黨人自己的鏡子”時時地照鑒一下,難道不應當重溫七十年前許光達、徐立清等“讓官降銜”的強烈現(xiàn)實意義嗎?
原標題:《上觀時評|兩面怎樣的“鏡子”》
欄目主編:簡工博 文字編輯:簡工博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凌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