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十位開國元帥中,彭德懷稱得上威名赫赫。他的“威”,既在于打仗時的勇猛無匹,也在于他耿直火爆,嫉惡如仇的性格。
彭德懷是吃得苦霸得蠻的湖南人,性格就和辣椒一樣火辣辣,經常是有啥說啥,看到做得不對的直接懟過去了,一點兒也不會給人留面子。
因彭德懷一點就爆,且不會迂回的性格,很多人都和彭德懷玩不到一起。
開國元帥和大將中,就有3位將帥因各種原因,和彭德懷發(fā)生了一點小糾葛。
那么,這三位將帥都是誰呢?他們?yōu)槭裁磿团淼聭旬a生矛盾?
粟裕和彭德懷的矛盾
粟裕和彭德懷的矛盾,產生于五十年代。
新中國成立后,南征北戰(zhàn)、為國家出生入死的將帥們征塵未洗,依然在為鞏固人民政權,維護國家安全與穩(wěn)定而殫精竭慮。
1954年,粟裕被任命為總參謀長。這個職位的政治意味非常濃厚,但粟裕卻并不適應這套政治運作方式,缺乏在官場上長袖善舞的能力。
換句話說,我們的粟裕大將太老實了。他從不說假話空話和大話,更不會見風使舵,盲目迎合。
這種實事求是,固執(zhí)己見的個性,就讓他缺了搞政治的那根筋。
彭德懷和粟裕的矛盾,便源于此。
當時,粟裕在總參部,而彭德懷在國防部擔任國防部長,兼任軍委副主席,算是粟裕的上級,兩人在工作上多有交流。
交流合作多了,矛盾和摩擦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
這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粟裕“越級匯報”的事。
粟裕進駐總參部后,毛主席叮囑他,每半個月就要向自己匯報一次工作,粟裕老老實實地照辦。
但好死不死,他給毛主席匯報的事被彭德懷發(fā)現(xiàn)了,彭德懷當即暴脾氣就上來了。
越過他直接向毛主席匯報工作,這不是越級上告是什么?粟裕這是什么意思?
所以,怒氣沖沖的彭德懷就和粟裕說了這個問題。
這下子,粟裕也沒辦法只說,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不向毛主席匯報吧,毛主席那里不好交代,正常向毛主席匯報吧,彭德懷又不高興,這可怎么辦?
粟裕急的毫無頭緒,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于是,他決定每上交一份報告,就在上面寫“彭副主席并轉呈中央、主席”。
這樣既可以完成毛主席交代的任務,又照顧到了彭德懷的情緒,不算越級上報吧?
沒想到,這個法子不僅沒緩解問題,反而讓彭德懷更生氣了。
彭老總將文件重重地拍在桌子上,整個人都在暴走的邊緣:“我不是你的通訊員!”
這件事就這樣始終橫亙在二人中間,因此,粟裕和彭德懷之間始終有點別扭。
當然,工作矛盾歸工作矛盾,彭德懷對粟裕本人是沒有意見的,典型的對事不對人,更不存在私人恩怨。
他倆就是一個太過沉靜老實,而一個太過暴躁了,所以才會爆發(fā)矛盾。
不過,這兩位將帥能協(xié)助毛主席打江山,人品和能力沒得說。性格上有無傷大雅的小缺點也很正常,不是嗎?
彭德懷氣哭劉伯承
1932年,中央開始策劃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劉伯承擔任總參謀長。
在這期間,為了提高紅軍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水平,劉伯承在機關報上批評了紅軍的“游擊戰(zhàn)術”,說紅軍缺乏大兵團集群作戰(zhàn)能力。
彭德懷看到報道,整個人氣不打一處來。
“按他劉伯承說的,與國民黨硬對硬,紅軍這點老本就要輸光了!”
彭德懷的語氣硬邦邦的:“就他劉伯承行,那是口里說話牙齒不痛?!?/strong>
這兩人的梁子,就在這時候結下了。
后來,在劉伯承的指揮下,紅三軍團攻打南豐失利,彭德懷對劉伯承的印象就更不好了,罵劉伯承是在瞎指揮。
其實,彭德懷不知道,劉伯承也和他一樣,不贊同攻打南豐。他事先找任弼時和項英講了這件事,但他們都沒聽。
左起:彭德懷、任弼時、毛澤東、賀龍,左六為王震。
不明真相的彭德懷,就在劉伯承的頭上,扣了一頂“洋派教條主義”的帽子。
后來,這兩人忙著反“圍剿”,忙著抗日,哪怕在戰(zhàn)場上配合默契,相處和諧,但始終沒有坐下來好好聊一聊,消除隔閡。
朱德、彭德懷、劉伯承等在山西沁縣參加東路軍將領會議
百團大戰(zhàn)期間,心里有疙瘩的兩人又生矛盾,在進攻和撤退之中爭執(zhí)不下,甚至爆發(fā)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劉伯承說著說著,眼淚都流出來了。
雖然,戰(zhàn)斗結束后,彭德懷向劉伯承道歉請罪,劉伯承也接受了,但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完全失控。
1944年4月30日,劉伯承對晉冀魯豫七年的抗戰(zhàn)工作做了一個總結報告。報告里,他提到了百團大戰(zhàn),還客觀地點出了此戰(zhàn)的錯誤之處。
以此為起點,百團大戰(zhàn)和彭德懷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彭德懷被罵“魯莽、動機不純、狼子野心”,百團大戰(zhàn)也說是背著毛主席打的。
前排右第二人起:劉伯承、毛澤東、朱德、聶榮臻。二排右一為彭德懷。
估計劉伯承自己都沒想到,不帶任何私人恩怨的一份客觀報告,會掀起這么大的風浪。
有這么一份報告在,彭德懷和劉伯承怎么也不可能解除誤會了。
后來,劉伯承淡出了軍界,彭德懷也遭到迫害,郁郁而終。
兩位老帥終此一生都沒有解除誤會,真是令人心痛的遺憾。
前排左起:龍云、張治中、葉劍英、徐向前、鄧小平、劉伯承、朱德、毛澤東、彭德懷
彭德懷和賀龍的小誤會
彭德懷和賀龍之間的齟齬,來源于一個人——段德昌。
段德昌是紅3軍第9師的師長,和彭德懷、賀龍是老鄉(xiāng)。
賀元帥手下有四名師級領導,段德昌就是其中之一。
段德昌
段德昌指揮能力優(yōu)秀,作戰(zhàn)能力突出,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將領。他領導的第9師跟著賀龍南征北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是紅三軍的利刃。
賀龍很器重段德昌。無論形勢如何,賀龍都一直讓段德昌擔任第9師的指揮員。
那么,段德昌和彭德懷又是什么關系呢?用一句話概括:段德昌是彭德懷在革命路上的引路人。
段德昌和彭德懷相識于1926年10月。
當時,段德昌在國民革命軍里負責宣傳工作,和彭德懷在同一支部隊。
兩人第一次見面就對彼此有好感,不喜歡客套的彭德懷,甚至說出了“以后常來”的話。
從這之后,段德昌時不時去找彭德懷。彭德懷入黨,段德昌就是介紹人。
后來,彭德懷和段德昌在各自的戰(zhàn)場上戰(zhàn)斗,很少有見面、交流的機會。但在彭德懷心中,段德昌依然是值得他敬重的人。
可是,就在1933年,段德昌被人誣陷,含恨而終。彭德懷一聽到這個噩耗就淚灑當場,埋怨賀龍為什么不救段德昌。
彭德懷不知道的是,賀龍不是沒有救,而是沒法兒救。
在段德昌出事之前,賀龍阻止過,但沒人聽他的,他還招來了一頓批評。彭德懷以為他不救段德昌,屬實有點冤。
不過,埋怨歸埋怨,彭德懷還是有大局觀的。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彭德懷和賀龍強強聯(lián)合,解放了大西北。彭德懷在前線沖鋒陷陣,賀龍就坐鎮(zhèn)后方,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時候,彭德懷也不管那些小恩怨了,坦坦蕩蕩地承認:“賀龍是不顧一切地支援西北戰(zhàn)爭?!?/strong>
由此可見,彭德懷和賀龍之間,只能稱得上小誤會,連矛盾都夠不上。
這兩位元帥從性格上來看南轅北轍,但卻能打出如此默契配合,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有同樣的戰(zhàn)斗目標,有一顆相似的愛國心。
在這種情況下,一點小小的摩擦又算什么呢?
參考資料:
1.兩位老帥的誤會:彭德懷氣哭劉伯承——2013年01月17日 15:31 來源:人民網
2.共和國“第一號烈士”段德昌:毛主席親筆為他簽發(fā)烈士證——2018-01-03 09:34:52 解放軍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