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甘草湯證(小便失禁)
姬某,女,50歲。曾病陰虛血崩,經(jīng)余治愈。今尿頻、尿急月余。稍有尿意急需臨廁,略遲則失禁,尿時不痛,亦不灼,腰不痛,納后化遲,大便一日一行。舌淡紅,苔白微膩,脈弦細弱。腹診:腹皮薄弱,無壓痛,惟腹肌緊張耳。
以脈癥觀之,此乃陰血不足,肝木失養(yǎng),疏泄太過證也。治當柔肝緩急,《傷寒論》芍藥甘草湯,首選方也。
擬:
白芍15g 甘草15g 三劑
二診:尿頻、尿急明顯減輕,納化仍差,于原方加雞內(nèi)金10g ,三劑。
三診:小便失禁之狀,再未發(fā)生?;颊邞植?fù)發(fā),求再服三劑,余欣然授之。
桂枝新加湯證(大便失禁)
邢某,男,11歲。從7歲始,每日或隔日總大便失禁一次。一般遺褲不多,偶有盡便于褲中者。同學(xué)嫌厭,父母憂慮,四年余尋醫(yī)不愈。觀其面色萎黃,形體瘦弱,認系先天不足,從腎主二陰立論,擬補腎方治之。服藥十余劑,屎遺依舊。余固知補腎之治,非朝夕之事,然若對證,總應(yīng)微有效應(yīng),今無反應(yīng),必有所因。細詢之下,獲知口干思飲,寐后汗出甚多。診其脈,沉緩無力。
竊思脈緩汗出者,營衛(wèi)不和也。表不和,里不固,故而遺漏。治當調(diào)營衛(wèi),和表里。以其不發(fā)熱,脈不浮,不投桂枝湯;復(fù)以其不惡寒,肢不冷,陽不虛,不遣桂枝加附子湯;而以其口干思飲、脈象緩弱而用桂枝新加湯。
擬:
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6g 黨參15g 生姜3片紅棗5枚二劑
二診:藥后四日未便,第五日方臨廁一次。未遺褲,汗出減少,今微咳,舌淡紅,苔白微膩,脈緩弱。
原方加杏仁10g ,二劑。
后其母患病來診,知其子再未遺褲,每三四天一便,夜汗止。精神佳。
按:桂枝新加湯方出《傷寒論》,為汗法不當,致表邪未解、氣陰已傷之治方。今營衛(wèi)不和,復(fù)加口干思飲、脈象緩弱等氣陰不足之證,故用本方以治,營衛(wèi)和,氣陰復(fù),則遺褲不治自愈。
李映淮老師評語:大便失禁一癥,一般多用補中益氣湯。以桂枝新加湯獲愈者,源于營衛(wèi)不和也。
本文內(nèi)容來源《臨證實驗錄》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