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日期臨近,各國領導人都在期盼中方的邀請,然而,有這么八個國家,已經(jīng)早早表態(tài)一把手不會出席,更有這樣一個國家,明明一把手就在中國,卻非要趕在閱兵前緊急回國。
不來就算了,關鍵是這九個國家還借著這次閱兵活動大做文章。那么,他們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值得全世界慶祝的紀念活動,卻出現(xiàn)站隊的情況,中方又會做出何種回應?
歷史課上的集體怯場
美、英、法、德、日、韓、加、澳,這些西方世界的主要國家領導人,仿佛商量好了一樣,集體缺席,官方給出的理由出奇地統(tǒng)一:“行程沖突”。但這些所謂的“沖突”實在太過巧合,讓人不得不懷疑背后是否有某種默契。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選擇在閱兵的同一天接待波蘭總統(tǒng),德國總理朔爾茨則臨時取消了一個重要的對華投資聽證會。大洋彼岸的五角大樓,更是精準地選擇在同一時間發(fā)布年度軍力報告。這一連串動作,與其說是巧合,不如說是一種精心編排的外交信號。
說白了,這更象是一場“歷史課上的集體怯場”,他們害怕直面那段真實的歷史。在西方的歷史敘事里,諾曼底的灘頭似乎就是二戰(zhàn)唯一的轉折點,而亞洲大陸上長達十四年的浴血奮戰(zhàn)和三千五百萬人的巨大傷亡,卻被輕描淡寫成一筆帶過的注腳。
英國的博物館曾悄悄撤下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照片,德國的新版教材甚至將“中國戰(zhàn)場”直接劃入了“太平洋戰(zhàn)爭”的范疇。如果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出現(xiàn)在北京的觀禮臺上,無疑等于親口承認了他們長期宣揚的歷史版本存在偏差,這無異于自己打自己的臉。
于是,缺席成了避免承認錯誤、不用低頭挨罵的“最佳隱身術”。在這場歷史解釋權的爭奪戰(zhàn)中,他們選擇了回避,其中,日本表現(xiàn)得最為活躍,堪稱這次閱兵“最積極的反對者”。
它不僅自己不來,還呼吁全世界都來抵制,聲稱閱兵的“反日目的強烈”。這種跳梁小丑般的舉動,恰恰暴露了其不愿正視侵略罪行的心虛。
政客冷臉資本熱戀
然而,政治舞臺上的冷遇,絲毫沒有影響到經(jīng)濟領域的火熱。當西方政客們忙著找借口缺席時,他們本國的資本巨頭們卻正用真金白銀為中國市場投下信任票,上演了一出現(xiàn)實版的“政客冷臉,資本熱戀”。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在湛江的投資項目持續(xù)加碼,歐洲空客在天津的生產(chǎn)線不斷擴張,美國的特斯拉更是在上海創(chuàng)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跡。資本的嗅覺永遠是最敏銳的,它們追逐利潤的本性,讓經(jīng)濟現(xiàn)實與政治姿態(tài)之間出現(xiàn)了一道巨大的裂痕。
全球供應鏈深處,一場“靜默的革命”正在發(fā)生。盡管政客們高喊著“去風險化”,但企業(yè)們深知,放棄中國市場和供應鏈的代價是他們無法承受的。德國車企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感到頭疼,但他們更清楚,離開這里就等于放棄了未來。
韓國的策略最能體現(xiàn)這種矛盾心態(tài),十年前,樸槿惠頂住巨大壓力親赴北京觀禮;十年后,李在明政府則玩起了“人不到信到”的柔性外交。就在八月底,韓國一位前議長帶著總統(tǒng)的親筆信訪華,核心意思就一句話:“求理解韓國的難處”。
韓國的“難處”是實實在在的,一邊是美國,汽車關稅談判正處在關鍵期,對美出口占了他們總額的37%,而且國內民調顯示72%的年輕人更信任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
另一邊是中國,三星和SK在中國設的工廠,占據(jù)了全球NAND閃存產(chǎn)能的35%,這條供應鏈是萬萬不能斷的。因此,韓國只能把“是否出席”當作一張牌來打,既要向中國示好,又得給美國留足面子。
誰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與西方的“空椅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邊的“高朋滿座”,這其中,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的到來尤為引人注目。他將提前抵達天津,展開長達四天的深度訪問,這也是俄烏沖突以來他最長的一次出訪。
此行不僅是為了參加上合組織峰會,更是為了推動“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等重大能源合作。在西方嚴厲制裁下,人民幣結算已占到俄羅斯外貿總額的65%,成了名副其實的“氧氣面罩”。普京還將一枚寶貴的二戰(zhàn)“勝利勛章”贈予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此舉無疑是在強化兩國在歷史敘事上的共同立場和深厚紐帶。
除此之外,中東歐國家的身影也異?;钴S,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和斯洛伐克總理菲佐都將進行長達五六天的深度訪問。武契奇甚至巧妙地選擇北京作為與普京會面的“中立平臺”,以此避開來自歐盟的壓力。
匈塞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正將這些國家的未來與中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作為北約成員國,斯洛伐克總理菲佐甚至公開批評歐洲對俄的制裁政策,并希望在核電、高鐵項目上與中國深度合作。
這些國家正在國際秩序重構的大潮中,重新評估自身利益,尋找新的生存法則。他們的選擇清晰地表明,務實的合作遠比空洞的口號更重要。
至于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領導人悉數(shù)確認出席。他們看重的是“一帶一路”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雅萬高鐵的延線貸款、中馬東海岸鐵路的順利推進、柬埔寨金港高速帶來的發(fā)展機遇。
當然,他們之間也有微妙的差異,比如菲律賓可能壓根就沒收到邀請,至于為什么,自然是菲律賓的立場及在南海的挑釁問題。而印度的立場則更為復雜,總理莫迪采取了“只開會不觀禮”的策略,計劃參加完上合峰會就在閱兵前離開。
莫迪的謹慎背后,是邊境摩擦、國內民族主義壓力以及對中國軍事能力的深深顧慮。5月份印巴空戰(zhàn)中,巴基斯坦據(jù)稱使用了中國的殲-10CE和霹靂-15導彈,并取得了擊落三架法國陣風戰(zhàn)機的戰(zhàn)果。
中國武器的實戰(zhàn)表現(xiàn),無疑加劇了印度的焦慮,也讓莫迪在國內面臨巨大輿論壓力。他這種“騎墻”策略雖然技術一流,但在此次歷史性的節(jié)點上,風險也相當之大。
結語
面對外界關于出席名單的追問和猜測,中國外交部始終保持著一種淡定從容,回應只有一句:“適時發(fā)布消息。”對中國而言,真正的底氣,從來不在于捧場的人數(shù)多少,而在于自身的強大。真正的勝利,是讓你的對手不得不開始計算“缺席的成本”。
九把“空椅子”,照出了當今國際秩序的三重斷層:歷史觀的斷層、安全觀的斷層和發(fā)展觀的斷層。缺席者試圖維護一個以西方為中心的歷史敘事、一個依賴美國軍事同盟的安全體系、一個充滿制裁和封鎖的發(fā)展模式。而到場者,則用行動押注了一個全新的未來。
信息來源:
大河報2025-08-28《遭美國“羞辱”后 莫迪時隔7年再訪華》
新民晚報2025-08-28《普京、金正恩等26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將出席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