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又到一年七夕。
一直以來,關(guān)于七夕的浪漫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
清代散文集《浮生六記》中,就有這么動人的一幕。
一女子在臨水的軒榭中,設(shè)香燭瓜果,祭拜天地。
她虔誠禱告,默默祈愿:
愿與夫君長長久久,愿此生活得暢快盡興。
這位拜月的女子,正是作者沈復(fù)的妻子蕓娘。
曾經(jīng),我以為轟轟烈烈的愛情,才最浪漫,最可遇不可求。
直到看完《浮生六記》,我才明白:人這輩子所求的,不外乎這四件事。
1
一生所求,不過溫暖與良人
沈復(fù)與蕓娘相識時,尚且年幼。
13歲那年,他隨母歸寧,第一次見到了舅父家表姐,蕓娘。
二人一見鐘情,沈復(fù)發(fā)誓非蕓娘不娶。
于是,沈復(fù)便開始央求母親,為他去舅父家說媒。
在他軟磨硬泡下,母親總算同意,五年后娶蕓娘進門。
熬過幾千個相思的日夜,蕓娘終于成了自己的妻子,沈復(fù)恨不能百倍千倍地對她好。
他謊稱早上需要蕓娘侍奉,幫她免去一大早去婆母那請安的習(xí)俗;
他夜里回家,瞧見睡眼惺忪的蕓娘還在等,便從此減少應(yīng)酬,一心陪妻子;
他怕蕓娘累著,不許她再繡花;怕蕓娘無聊,就找各種小說話本給她看;怕蕓娘吃不好,就單獨給她請廚子開小灶……
在沈復(fù)的呵護下,蕓娘可以開懷地笑,可以盡情地綻放自己。
他們的結(jié)合恰似那一句話: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有一種人,光是遇見,便已是幸運;有一種情,不必熾烈,也足以讓人歡喜。
平凡的日子里,若我們身邊也有個相知相許的人,請一定要珍惜。
七夕佳節(jié),對身邊的那個人,說聲謝謝。
感謝TA出現(xiàn)在最恰當?shù)臅r間,感謝TA成為我們生命里最美好的人。
人這輩子,吃什么山珍海味,穿什么綾羅綢緞,都不及有良人相伴。
那種被珍視、被呵護的感覺,那種被人疼、被人愛的熨帖,更是前世修來的福分。
2
一生所想,不過餐飽與被愛
沈復(fù)、蕓娘平日里賞花弄月,卻也是踏實過日子的人。
日?,嵥?,起居飲食,他們從不兒戲,一日三餐都認真對待。
春天,青梅結(jié)果,蕓娘便摘下果實,洗凈晾干,再倒入白糖米酒、釀制青梅果酒。
夏天,荷花晚閉早開,蕓娘就在傍晚,將茶葉藏于荷花蕊中,待次日清晨,烹煮荷花茶。
秋天,蕓娘會去郊外采幾株菊花,插入花瓶,置于餐桌,增添飲食的趣味。
而冬天,蕓娘會親自下廚,為沈復(fù)熬一鍋暖粥,再配以精心制作的小菜。
一年又一年,夫妻二人就這樣在三餐四季中,過著他們幸福的小日子。
書里,還有一則關(guān)于吃的趣事。
蕓娘吃飯,喜歡搭配“臭腐乳”,還愛吃蝦鹵瓜。
這兩樣“臭東西”,是沈復(fù)平生最厭惡的,回回看妻子吃得香,就總是調(diào)侃她。
一次,蕓娘“忍無可忍”,就拿起一塊蝦鹵瓜,捏著沈復(fù)的鼻子,讓他吃了下去。
誰曾想一入口,這臭臭的蝦鹵瓜,竟有一番難得的美味。
沈復(fù)又聽蕓娘的,用麻油、白糖伴著臭腐乳吃,味道更是鮮美無比。
更有趣的是,沈復(fù)后來竟把蝦鹵瓜搗爛來拌臭腐乳,稱其為“雙鮮醬”,味道也很別致。
沈復(fù)就很感慨:最厭惡的吃食,最終成了最愛,難解難解?。?/p>
蕓娘卻說:“情之所鐘,即使丑陋也不嫌棄。”
有人說,世間最大的浪漫,是和相愛的人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頓飯。
你看著我大快朵頤,我看著你細嚼慢咽,吃吃喝喝,有說有笑。
日子,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只留下一片歲月靜好。
七夕良辰,不妨找個時間,和愛人好好吃頓飯。
聊聊工作生活,談?wù)勅ぢ劙素裕P(guān)心關(guān)心彼此近況。
在愛與被愛中,把肚子填飽,把飯吃好,也是一種幸福。
三餐四季,煙火人間,一蔬一食,最撫人心。
3
一生所重,不過幸福與快樂
七夕,就像是生活樂章中一個浪漫間奏。
它的存在,就是讓人停下忙碌,去主動尋覓浪漫與快樂。
其實,只要你愿意,尋常日子里,也藏著無數(shù)歡樂。
看書時,有這么一段,讀來很有意思。
沈家附近的醋庫巷,有一個供奉洞庭君的神祠,俗稱“水仙廟”。
每逢洞庭神的誕辰,人們就在廟里懸掛一種特別好看的玻璃燈,還要在燈下比賽插花。
夜幕降臨,還有人把蠟燭插在瓶花間,是謂“花照”。
花光燈影,寶鼎香浮,如同龍宮中舉辦夜宴一般。
蕓娘聽后,狠狠地說:“可惜我不是男子,不能去看。”
沈復(fù)說,這有何難,你女扮男裝,穿我的衣帽去玩。
蕓娘猶豫再三,最后還是被沈復(fù)裝扮成小生,拉著去了。
游廟會時,蕓娘拱手闊步,粗著嗓子說話,笑得沈復(fù)前仰后合。
從廟里出來,蕓娘找一處落腳休息,竟習(xí)慣性地坐到一姑娘身邊。
蕓娘身子一側(cè),不小心碰到姑娘,結(jié)果對方怒斥道:哪里來的狂徒。
蕓娘慌忙摘下帽子,支支吾吾說:我也是女的……
這一幕,更令沈復(fù)樂不可支。
很多年后,每每回憶起這場“女扮男裝”,夫妻倆都笑做一團。
他們倆,就像王小波說的,像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神秘果醬罐,一點點品嘗,看看這漫長的人生中,到底有多少甜。
在愛人面前,你可以完全卸下防備,輕松地做自己,大膽地放聲笑。
不必怕對方笑話,更無需顧慮重重,因為只有你快樂,TA才更快樂。
有時候想想,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
不就是為了快樂而充實地度過每一天,不負有生之年?
與喜歡的人,過歡喜的生活,沒有比這再令人向往的了。
把日子過得盡興開懷,就是普通人能擁有的最大幸福。
4
一生所愿,不過平安與健康
看《浮生六記》,心情好似過山車。
書的前三記,盡是賞心樂事,可后半部分,卻寫盡人間苦難。
養(yǎng)家糊口的艱難、生離死別的苦楚、孤獨終老的惆悵,把人折磨得叫苦不迭。
而一切的轉(zhuǎn)折點,都在蕓娘患病之后。
某年春天,沈復(fù)隨父親到邗江游幕,蕓娘獨留家中。
少了沈復(fù)的陪伴,本就郁郁寡歡的蕓娘,又時常被婆母、小叔一家為難。
后來,更有人捕風捉影,說蕓娘行為不端,結(jié)交三教九流,與娼妓為伍。
蕓娘氣不過,一下子病倒,而公婆更是大怒,將她和沈復(fù)統(tǒng)統(tǒng)趕出家門。
更慘的是,這個節(jié)骨眼上,沈復(fù)又陷入債務(wù)糾紛,被人逼債。
夫妻二人只能連夜背井離鄉(xiāng),去外地投親靠友,寄人籬下。
為了給蕓娘治病,沈復(fù)開了一個書畫鋪,但三天的進賬還趕不上一天的支出。
蕓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就背著沈復(fù)接了很多刺繡的活計。
結(jié)果,操勞過度,病勢加重。
一個冬日夜晚,饑寒交迫下,蕓娘香消玉殞,魂歸天際。
蕓娘死后一年,她與沈復(fù)的兒子也驟然病逝。
茫茫天地間,只剩下沈復(fù),形單影只地過活,好不凄涼。
過去的歡樂、溫存,被記憶埋葬,所有幸福,都成了夢幻泡影。
看到這里,我就很感慨:
人所有的幸福、期盼,其實都建立在平安、健康之上。
忙忙碌碌幾十載,腰纏萬貫也好,光鮮亮麗也罷,不過都是煙云過眼。
只有好好活著,人才能享受命運饋贈的一切。
無病無災(zāi),才能福澤綿長。
書里,還有一個細節(jié),很打動我。
沈復(fù),擅長作畫,很少去買別人的畫。
但他書房里,卻掛著一張月老像,是他遠赴苕溪找人買的。
只因這人畫的月老,最傳神,最靈驗。
他掛月老像,不是為了再求什么艷福,而是為了與蕓娘來世相聚。
蕓娘曾說笑:下輩子,我可要做男子,云游四方,無所拘束。
沈復(fù)一聽,趕忙說:那我做女子,與你相隨。
從青絲走至白發(fā),從今生盼向來世,真正相愛的人,總盼著永不分離。
我想,最好的余生,莫過于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繾綣的歲月中,就這樣相伴著,打鬧著,走過人生的風雨。
心里充滿愛,再苦的日子,也泛著甜;再無趣的日常,也會變得妙趣橫生。
七夕的浪漫里,愿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
愿有人與你生生世世不分離,一生所求皆如愿。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