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真的不知道能寫點什么了。
最近新聞肉眼可見地變少了,大家心里也都清楚為什么。
這幾天,我刷到不少同類型賬號,開始往娛樂明星、八卦花邊那一塊轉移。說實話,這也是一種“避險”。我的號,之前一個月的封禁,再加上碰了某些話題,又硬生生被限流三個月。經歷過之后,自然懂得,有些話題不是“不想寫”,而是“寫不了”。
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能寫的,便是那層更深的人性與人心。
每個人的內心,都潛藏著光與影:欲望與節(jié)制,愛與恨,私心與真誠,卑劣與善良。本來,這些小奸小惡、細微的私欲,并不足以對社會造成什么影響,甚至連身邊的人都未必察覺。然而,一旦這種“小惡”失去了約束,就會膨脹成巨大的力量。人性之惡往往是相激相蕩的,它像一個可怕的螺旋,越旋越緊,直到更多人被裹挾其中,在“惡之循環(huán)”里互相消耗,直至失控。到那時,哪怕善的力量想要站出來拯救,也常常無能為力。
不知道大家對無人超市這種經營方式作何感想?
胖胖的看法是:它并不是在考驗商業(yè),而是在考驗文明。
有的地方,規(guī)則意識深入人心,大家覺得“不占便宜”才是體面,所以無人超市能運轉下去;可在另一些地方,若是缺乏這種共識,無人超市就很容易淪為“薅羊毛”的靶子。
說到底,規(guī)則如果只是“有人看著才遵守”,再高級的制度,也只不過是紙糊的房子;反過來,規(guī)則若能被發(fā)自內心地尊重,再復雜的社會,都能穩(wěn)穩(wěn)地運行。
8月30日,瀟湘晨報有一則報道:
8月29日,一條“4名青年凌晨闖入無人超市偷盜”的視頻在全網熱傳。
因為視頻發(fā)布者的IP顯示在湖南,不少人一度以為事發(fā)地在湖南,但據瀟湘晨報記者核實后發(fā)現,這起事件實際發(fā)生在遼寧營口鲅魚圈區(qū)。
當時,4名青年在凌晨4點闖進一家無人超市,有人用衣服蒙頭,有人戴著口罩,快速拿走貨架上的煙、檳榔、零食,用籃子裝走。
超市的值班客服通過監(jiān)控大聲警告:“您好,東西請還回去!我報警了!把東西放回去!”但幾人完全不為所動,繼續(xù)將商品裝滿后逃離。
隨后,警方介入調查,超市工作人員也確認視頻中的事確實發(fā)生在他們店里,目前案件正在處理之中。
這一幕,說驚訝也不驚訝。
驚訝的是,原來所謂“無人超市”,在一些人眼里就是“無人看守”的代名詞;不驚訝的是,這種心態(tài),其實在有些人的生活里從未缺席過。
說句不好聽的,很多人嘴上冠冕堂皇,可一旦燈關上、人少了,立馬就會暴露出另一副模樣。
有些人喜歡給壞事找個“歸屬地”,似乎這樣就能把自己摘干凈,好像問題跟我無關。
可事實上,不論在什么城市,這樣的行為,都是文明的裂口。
無人超市,理論上是一種對人的信任。
它的核心邏輯是:技術可以替代人工,社會的規(guī)則意識能夠彌補監(jiān)督的缺口。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相信顧客不會做壞事”。
這聽起來既高效又現代化,可是現實往往會讓人直面殘酷的另一面。
當個體相信逃避風險的概率高時,不道德行為的門檻就會下降。
群體的模仿性又會把個人的膽量放大。
那這是不是說明“無人超市在有些城市不行”?
胖胖不愿意這么武斷。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商業(yè)模型,只有與特定土壤匹配的成本結構。
無人超市的上限取決于人的下限,這話胖胖說著刺耳,但很實在。
只要有極少數人“穩(wěn)定地不守規(guī)矩”,就能把一個本來靠薄利跑量的模型,拖進虧損區(qū)間。
市場計算不出整體道德水準,算的只是概率與成本:
高峰時段看似一切正常,但在“無人 + 高價值 + 夜間”這個交集里,只要風險事件的頻率和損失超過閾值,曲線就會向下拐。
有人把鍋甩給“人品”,有人把鍋甩給“規(guī)則”,其實胖胖覺得更接近真相的是:
規(guī)則要承認人性里有不會消失的黑暗面,并在設計里把黑暗面“壓到可承受的密度”。
當然,偷就是偷,不能把別人的損失,換成為惡者心安的緩沖墊。
人性是復雜的。
有人看到無人超市,會覺得“這體現了對我的尊重”,于是心里更愿意守規(guī)矩;但也有人會覺得“反正沒人管我,我就占便宜”,于是走向另一端。
胖胖認為,規(guī)則的價值,不在于約束惡,而在于守護善。
沒有規(guī)矩的地方,壞人不一定會變好人,但好人很可能會被逼成壞人。
社會中很多現象都是這樣:
有人闖紅燈,后面的人猶豫了一下,想想“大家都闖,我不闖豈不是吃虧?”于是規(guī)則逐漸瓦解。
無人超市里也是如此。
所以,真正決定一個社會能否健康運行的,從來不是“有沒有監(jiān)控”,而是人心里有沒有那條“看不見的邊界”。
技術再先進,也替代不了人心。
技術能解決效率問題,卻解決不了道德問題。
這次事件就是最直觀的例子:
監(jiān)控里客服已經喊話了,“我報警了,把東西放回去!”但四個年輕人根本不理。
為什么?因為他們判斷,在那一刻,“沒有直接的制止”。
人性的弱點就在于此:
制止不立刻發(fā)生,規(guī)則就很容易被無視。
無人超市的存在,本身就是現代商業(yè)文明的一個象征。它代表著“我信任你,你也信任我”。顧客與商家之間,商家與社會之間,都需要這種基本信任才能維系。
可一旦這種信任被輕易破壞,傷害的就不只是一個超市的利益,而是整個社會對“信任”二字的信心。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你想,如果這種事情多了,無人超市只能倒閉,那么商家就會重新回到“防賊第一”的老路。
規(guī)則失效的代價,就是大家都活在互相防備里。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過的教育里,總是強調“知行合一”。
可現實往往是,知易行難。
每個人都知道偷東西是錯的,可真到了夜深人靜、無人看守的時候,還是有人會心存僥幸。
社會規(guī)則就是這樣被一點點消解的:
不是從大惡開始,而是從一顆顆小小的私欲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