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5年到1965年,新中國共有1614人被授予了少將以上的軍銜,由于在1965年中央曾經中斷軍銜制,到1988年才恢復,所以為了區(qū)分兩個階段,就將最初十年佩戴將星的人統(tǒng)稱為開國將帥。
這一千多人都是那個時代的杰出者,大部分也都曾身居高位,但擔任過正國級的,卻只有六人。比較湊巧的是,正好是三位元帥三位少將,其他大將、上將、中將都沒有如此顯赫。
那么,你知道這六人分別是誰嗎?
一、朱德元帥
朱老總長期都是人民軍隊中的總司令,他的功績大家都耳熟能詳,到了戰(zhàn)爭后期,他基本上已經不再直接指揮部隊,而是負責謀劃整體大局了。
他更像是一根定海神針,哪里需要,就去往哪里,比如解放戰(zhàn)爭初期華北被傅作義打得很慘,朱老總便跟少奇同志一起過去改組整訓,這才有了清風店戰(zhàn)役、石家莊戰(zhàn)役扭轉頹勢。
建國后,朱老總的主要精力也是放在政務上,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央政治局常委等正國級職務。
因為朱老總地位崇高,又不再掌控軍隊,且為人友善厚道,在歷次風波中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二、林彪元帥
林總在歷史上前后變化之大真是令人唏噓,戰(zhàn)爭年代,他是主力部隊的重要軍事主官,紅一軍團、八路軍115師、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這條脈絡算是中央嫡系的嫡系。
但是建國以后,林總逐漸走上了一條不正確的路,他擔任過政治局常委,在九大上還被認定為“接班人”,一度也是軍隊的最高領導人,奈何啊奈何。
每次想到林總的經歷,心里總是會很復雜,他的軍功耀眼,但曾經差點連36位軍事家都進不去,還是黃克誠等人秉公直言,才讓他得到了比較客觀的評價。
三、葉劍英元帥
葉帥的人生經歷就相當傳奇了,從南昌起義開始,但凡他參與的歷史重要節(jié)點,他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并提供極大的幫助。
南昌起義之所以爆發(fā),是因為葉帥從張發(fā)奎處得知,武漢國民政府準備對賀龍、葉挺等心向共產黨的愛國軍人下手,組織這才下定決心打響武裝反抗反動派的第一槍。若沒有葉帥,賀龍、葉挺等人極可能會被算計控制住。
草地分兵之時,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某給陳昌浩的電報,被葉帥搶先看到。葉帥立馬偷偷匯報給了主席,中央紅軍才匆忙單獨北上。
若沒有葉帥,中央機關很有可能被挾裹南下,紅軍整體也會面臨更大的危機。
毛主席去世后,那四個人步步緊逼,葉帥選擇與華同志聯手將這些人粉碎,讓時局得以平穩(wěn)過渡。若沒有葉帥,華同志得不到老干部、軍隊的支持,下不了這個決心。
后來在鄧公復出一事上,葉帥也是鼎力支持,他當時地位很高、很有話語權,他的態(tài)度為鄧公出來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
若沒有葉帥,鄧公說不定還需多蟄伏一段時間,那將來的改革開放等讓國家經濟騰飛的政策,推行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為國家做出過這么多突出貢獻,葉帥的職務自然也是相當高,他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政治局常委。
四、李德生少將
在很長一段時間,李德生都屬于不顯山不露水的情況,即便他為革命做了很多,卻從來不去宣傳。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提起上甘嶺,大家想起的是不是只有15軍和秦基偉?其實此戰(zhàn)第二階段就是李德生率領的12軍打的,貢獻也很大。有人曾為此幫李德生鳴不平,但李德生卻絲毫不在意。
他躋身中央的一個重要契機是名字,毛主席在戰(zhàn)爭年代長期使用過“李德勝”這個化名,所以1968年一次會議點名時,毛主席就注意到了這個特殊的同名人。
后來李德生擔任過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qū)司令員,1973年又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是少將中第一個擔任正國級領導的人,超越了許多他自己昔日的首長。1988年,李德生被授予上將軍銜,按照重新出臺的制度,上將已是最高軍銜。
五、汪東興少將
汪東興情況比較特殊,他雖然有軍職在身,但大多數時間不用上戰(zhàn)場,而是負責保衛(wèi)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安全。建國以后,他也長期負責毛主席的警衛(wèi)工作,還被人稱為“毛主席的大管家”。
他在毛主席身邊工作幾十年,深得主席信任,不過他擔任正國級領導并非毛主席推薦的,1977年8月的十一大,汪東興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此時毛主席去世已有將近一年了。
成為正國級領導人后,汪東興思想上還是偏于保守,漸漸沒有跟上時代,所以在1980年他主動辭去了職務,此后就過上了隱退生活。
六、劉華清少將
“五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這是軍事圈里的一句老話,從兵種上看,想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是非常困難的,新中國海軍發(fā)展史上劉華清將軍的貢獻是不可不提的。
相信大家都看過他踮著腳想要看一看美軍航母內部構造的圖片,那時的我們太心酸了??!
在海軍組建之初,劉華清就開始往海軍方面發(fā)展,中央為了培養(yǎng)他,還讓他去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了近4年。等他學成回國后,每時每刻都在思考著如何讓國家的海軍變得更強大。
1970年5月,劉華清就向中央遞交了《建造航母的初步意見》,只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工業(yè)水平不足以完成這一項任務,所以暫時沒有批準。劉華清沒有氣餒,他說:現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也不行,我們一定會有自己的航母!
1980年中美蜜月期,劉華清率代表團訪美,當時美軍同意讓代表團參觀“小鷹”號、“突擊者”號兩架航母,一直有航母夢的劉華清特別高興,就想上去好好了解一番。
不過美軍也沒有那么無私,對于核心設備不允許觸摸也不允許靠近觀察,所以,就留下了那張劉華清踮腳看的辛酸照片。
1982年,劉華清成為海軍司令員,此后他多次請求中央開始建造航母,只是基于實際情況,中央給他的回復都是“再等等”。1988年,他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1992年,劉華清成為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正國級領導人。對于職務的上升,他更希望看到我們的航母服役。只可惜,他最后也沒等到那天。2011年1月14日劉華清病逝,2012年9月25日遼寧號服役,遺憾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