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電影《再見,壞蛋》宣布撤檔,原因是電影上映6天總票房才26.8萬元。
吳京為《再見,壞蛋》的出品人,也在片中露面客串。從這部電影的評論區(qū)來看,很多網(wǎng)友因為不喜歡吳京,才不去看這部電影。
這個成績,對于“戰(zhàn)狼”吳京來說,簡直是丟人丟到姥姥家了??傊?,當年的《戰(zhàn)狼》有多火,現(xiàn)在的《再見,壞蛋》就有多慘。
不僅如此, 社交平臺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惡搞、嘲諷吳京的熱搜,把他這些年的各種雷人雷語都給重新演繹了一遍。吳京也逐漸變成了很多人拿來取樂的一個網(wǎng)絡笑梗,甚至被人調侃為馬保國傳人。
吳京的“硬漢”、“猛男”的高大上形象,開始逐漸崩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覺得表面的原因,那就是吳京當初說的那些話,確實挺der的。
比如下面這段字字珠璣的捫心八問。
我跳過樓,你跳過嗎?
我被坦克軋過,你被軋過嗎?
我差點死過,你死過嗎?
野外生存我把人干了,你干過嗎?
中國的蚯蚓我吃遍了,你吃過嗎?
我能開飛機,你會嗎?
我能坦克漂移,你會嗎?
我干了兩件之前中國電影沒人干的事,你干了嗎?(攤手)
雖然這段話的原語境是,吳京為表示自己所追求的成就和外界認為的不一樣,用排比句的形式向記者演示。
結果說完之后,吳京自己信沒信不知道,觀眾們倒是都聽進去了。現(xiàn)在人們早就忘了這段話的初心是什么了,只是一昧地惡搞。
再比如,聽聽這樣的裝逼,你心中會不會覺得吳京是不是裝逼裝過了:
“坦克里沒有后視鏡的”,“槍炮是不長眼的”,“還有黑哥們兒的語言是不通的”……
吳京在回應《戰(zhàn)狼2》被質疑太個人英雄主義時說,“看不慣別看”。
那個時候的吳京風頭無兩,但是也過于自負了,以至于給人留下了“做作而又愛裝”的印象。
如今,他的這些話再次被提及,也成了新電影評論區(qū),用來嘲諷吳京的把柄。
當然上面這些只是吳京被“鞭尸”的“罪證”,他如今跌落神壇的深層次原因在于——時代變了。
吳京的起飛,源自于電影《戰(zhàn)狼》。
2015年,也就是十年前,《戰(zhàn)狼1》橫空出世,以5.25億的票房,讓賣房賭上身家拍電影的吳京成功翻身。兩年后的《戰(zhàn)狼2》,更是以近57億的票房,直接將他送上了神壇。
《戰(zhàn)狼》系列為何如此火爆?因為它精準踩中了時代的脈搏。
十幾年前的中國是什么環(huán)境?國內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國外面對美日等國的挑釁,處在一個處于被欺辱、被霸凌的地位。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當時全社會都有一種“渴望改變”的心態(tài),渴望國家變得強大。吳京的《戰(zhàn)狼》,就像一場酣暢淋漓的“爽片”,給了觀眾一個宣泄的出口。
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不僅僅是電影臺詞,更是當時社會情緒的具象化。從藝二十年卻不溫不火的吳京,也憑借這部電影,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
兩年后的《戰(zhàn)狼2》把故事背景拓展到非洲,迎合了一帶一路的時代旋律,塑造出“中國強大走向世界”的感覺,票房狂收50多億。
但這背后的根源是,吳京和《戰(zhàn)狼》系列,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共識產(chǎn)生了同頻共振,他們的走紅和成功,其實都是時代的產(chǎn)物。
問題在于,時代背景是會改變的,社會共識是會更迭的。
經(jīng)過十年的發(fā)展,中國國際地位迅速提升,擺脫了孱弱的地位,甚至可以和美國當面叫板。
什么軍艦下餃子,殲10古董機一戰(zhàn)成名,五代機、六代機層出不窮,AI和機器人等方面經(jīng)常有震驚世界的新作……曾經(jīng)人們期盼的“強大”已經(jīng)實現(xiàn),甚至變成了一種理所當然。
這就意味著,當年人們渴望的改變都實現(xiàn)了,渴望國家強大的社會共識被滿足了。這種情緒,在疫情前兩年的“抄作業(yè)”聲音中,達到了最高潮。
但革命的成功會消解革命的意義,同時也會掩蓋革命的根源。
當國家真的強大以后,人們反而忘記了吳京是怎么火起來的,《戰(zhàn)狼》系列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于是,吳京的表演和《戰(zhàn)狼》系列宣揚的情緒,就變得不可理喻了。
特別是,經(jīng)歷三年疫情之后,經(jīng)濟并未如預期向上,反而迅速下行,人們開始被失業(yè)、收入、養(yǎng)老等問題困擾。當人們有了眼前的切膚之痛,宏大敘事就不再能引起共鳴。
社會情緒開始由“外求”轉向“內求”,社會共識也從“國家強大”轉為“個人生活”。
這個時候,那些被生活困擾的人們再去看《戰(zhàn)狼》系列,便會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種感覺:“哥們,你和我鬧呢?”
人們不再關心“坦克有沒有后視鏡”,而是更想問一句:“你說的這些,跟我有什么關系?能讓我碗里多一個雞腿嗎?”
最近諷刺吳京的,大抵都是這些人;當年追捧吳京的,大抵也是這些人。
這些人當年把自己的渴望投射到吳京身上,讓他成了一個英雄;現(xiàn)在又把自己的不滿投射到吳京身上,讓他成了一個小丑。
當年的“吳京”是民族崛起的一個符號,如今又卻成了發(fā)泄不滿的靶子。
曾經(jīng)的“硬漢”形象被消解、被“去雄偉化”,他當年的“豪言壯語”,被拿來反復嘲諷,配上搖頭晃腦的GIF,一副很欠揍的模樣。
大眾通過將吳京“瘋癲化”,完成了一場對宏大敘事的無聲反叛。
在這個過程中,吳京有什么錯嗎?沒有。那追捧吳京和諷刺吳京的人有什么錯嗎?也沒用。他們都沒有錯,只是時代變了。
最后,這事兒,表面上看是吳京的滑鐵盧,實則是一個時代的注腳,也是大眾情緒潮汐的忠實記錄。
吳京只是把挨罵的錢提前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