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又一次集訓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本來是想借著亞洲杯的余溫打一打鐵,結果剛開營沒幾天,先是山東小將張子宇因為高反嚴重不得不提前回家,再到四川鋒線冉珂嘉受傷離場,場面一度有點尷尬,球迷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波操作到底圖啥
先說張子宇,這位山東U18女籃的核心,本來是被寄予厚望的新星,結果在海埂基地出現(xiàn)嚴重高原反應,頭暈、嘔吐都來了,最后只能靠高壓氧艙調整,還是沒能完全緩過來,只能黯然回山東,這就讓人很難不質疑,集訓地點和節(jié)奏是不是考慮不夠周到,畢竟年輕人身體底子雖好,但高原訓練的適應期可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事
再看冉珂嘉,被稱作“李夢接班人,是四川U22的當家得分手,才剛進后衛(wèi)訓練營沒幾天就受傷,宮魯鳴設立這個營地的初衷是想針對性培養(yǎng)后場,因為亞洲杯上我們就是被日本田中心打爆,可偏偏主角一上來就倒下了,這戲劇性是不是有點大,球迷只能搖頭苦笑
更微妙的是時間點,中國女籃剛打完亞洲杯,轉身球員們又去全運會預賽,身體疲勞已經(jīng)肉眼可見,現(xiàn)在再拉出一個兩個月的集訓,結束時離全運會決賽階段只剩不多的緩沖期,楊舒予、韓旭這些核心又都是地方隊的爭冠主力,真要在國家隊練廢了,誰來負責,這就是眼下最大的矛盾點
其實球迷們也不是不理解,宮魯鳴想抓基礎、想培養(yǎng)新人,甚至搞了個“萬次投籃計劃,聽上去挺熱血,可問題是,這種訓練強度和周期放在這個節(jié)點上,效果真的能立竿見影嗎,還是說只會把年輕人磨到疲憊,等她們回聯(lián)賽再慢慢忘掉,該打的硬仗也沒打好
換個角度說,女籃現(xiàn)在確實有后衛(wèi)短板,亞洲杯上我們被日本小個子沖擊得狼狽不堪,這個問題不解決,未來大賽還得吃虧,可培養(yǎng)新人和保護主力之間的平衡,本來就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尤其是眼下距離全運會和WCBA新賽季都很近,年輕球員的賽程幾乎沒有喘息空間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國家隊的需要,犧牲個人也值得,但問題是,張子宇和冉珂嘉的遭遇擺在眼前,球員不是鐵人,短期內反復拉扯,身體和狀態(tài)很難不出狀況,結果就是國家隊沒練出什么質變,地方隊和聯(lián)賽也跟著遭殃,這樣的雙輸局面,真的是大家想看到的嗎
再把話說直白點,女籃的體系建設不是靠一兩個集訓周期就能完成的,后衛(wèi)短板、技戰(zhàn)術升級、體能儲備,這些都是長期課題,而不是在全運會前的窗口期猛灌一波雞血,歷史上我們也見過類似情況,結果往往是投入不少,收獲卻有限,甚至還要為傷病買單
當然,這次集訓也不是全無意義,至少年輕人感受了國家隊的氛圍,有機會跟高強度訓練碰撞,這是經(jīng)驗積累的一部分,只是代價顯得過于高昂,尤其當壞消息接連出現(xiàn)時,輿論場的質疑聲自然會被放大,誰都不希望看到好苗子因為一次集訓就留下隱患
總結來說,中國女籃這次集訓想法沒錯,但時機和方式都值得商榷,球員的消耗和風險比想象中要大,收益卻未必立刻看得見,與其硬剛高原、硬拖周期,不如更科學地規(guī)劃,合理分配任務,把關鍵資源放在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否則再多熱情也可能打水漂,到頭來既沒練好,還落下一堆麻煩,這真是得不償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