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日凌晨,2025年羽毛球世錦賽男單決賽在法國巴黎上演了一場激動人心的逆轉之戰(zhàn)。中國選手石宇奇在先失一局的不利局面下奮起直追,最終以2-1戰(zhàn)勝泰國選手昆拉武特,首度奪得世錦賽男單冠軍。此役之后,“羽球一哥”的商業(yè)價值能得到多大提升?和其他項目相比水平如何?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體育明星想要真正“出圈”,光有成績遠遠不夠。賽場上贏球只是敲門磚,真正能持續(xù)產生商業(yè)價值的,往往是個人魅力、媒體活躍度、粉絲親和力這些“軟實力”。說起來,石宇奇在這些方面,確實還有一段路要走。
羽毛球在中國從來不缺觀眾,小區(qū)里、公園里,到處都能看到揮拍的人??善婀值氖?,這么一項群眾基礎扎實的運動,商業(yè)開發(fā)卻始終不溫不火,跟它的熱度完全不匹配。你說可惜不可惜?
體育圈里,“同績不同命”的現(xiàn)象挺常見的。有的運動員拿一塊奧運金牌,廣告代言就能接到手軟;可也有些世界冠軍,商業(yè)關注度始終不高。石宇奇這次拿下冠軍,商業(yè)前景究竟能打開多少,現(xiàn)在還真不好說。
他技術好、心態(tài)穩(wěn)、打法扎實,新一代“羽球一哥”的名號不是白來的——這些當然是談商業(yè)合作的底氣。但說實話,成績只是起步,后面的事兒,才真正考驗人。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林丹。為什么“超級丹”能成為羽毛球界商業(yè)價值最高的運動員?不光是因為他贏了多少比賽,更因為他那股舍我其誰的霸氣,和極具辨識度的個人風格。
甚至林丹和他一輩子的對手李宗偉,兩人之間那種既生瑜何生亮的瑜亮情結,充滿了話題度,讓人們興趣大增,無形中放大了兩人的商業(yè)價值。相比起來,石宇奇就沒有這么幸運,各方面都顯得低調很多,甚至有些內向。
體育圈早就不流行“默默奪冠”那一套了。如今運動員也得學會經營自己:社交媒體上露個臉、參加點兒跨界活動、講個好故事……這些看似“務虛”的動作,反而越來越重要。
當然,也不是說沉穩(wěn)踏實就不好。像石宇奇這種話不多、專注比賽的風格,反而更容易吸引那些看重專業(yè)、追求長期合作的品牌。比如高端運動裝備、健康食品類,甚至金融科技領域,都可能愿意跟他攜手。
但不得不承認,跟足球、籃球這些“大項”比起來,羽毛球的商業(yè)天花板確實低了不少。一個梅西、一個C羅,一年收入能頂多少個世界冠軍?這背后其實是運動在全球影響力和商業(yè)體系成熟度的差距。
不過羽毛球也有自己的賽道。它門檻低、適合男女老少,在全民健身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如果一個運動員能把專業(yè)形象和健康生活理念結合起來,說不定反而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你看,就連一些退役運動員轉型做自媒體,都能做得風生水起。石宇奇手里這塊世錦賽金牌,如果用得好、運營得當,機會其實并不小。
說到底,體育明星的商業(yè)價值,本質上是影響力的變現(xiàn)。石宇奇這次奪冠,已經攢下了一波關注,但能不能把它變成實實在在的合作與回報,還得看后續(xù)怎么運營。團隊專不專業(yè)、品牌方有沒有眼光、甚至市場環(huán)境變不變,都會影響結果。
他今年已29歲,運動生涯可算是在黃金期的末尾。如果能保持狀態(tài)、找準定位,再配上適當?shù)馁Y源推動,商業(yè)價值再往上走幾乎是必然的。但要想達到林丹那種量級?難度不小。
歸根到底,商業(yè)價值從來不只是“贏比賽”那么簡單。它是一個綜合命題,關乎成績,更關乎人格魅力、運營意識,甚至一點時機和運氣。
石宇奇面前的路挺清楚的:他得想辦法把“世界冠軍”這個身份,變成一個有溫度、有辨識度的個人品牌。怎么講故事、怎么跟球迷互動、怎么跨界傳遞價值觀——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考驗著他和團隊的眼界與執(zhí)行力。
這條路,羽毛球員走得尤其不易。但正因為難,誰先突破,誰就可能真正吃到紅利——不僅是為自己,也許還能為后來人蹚出一條新路。
機會已經來了,現(xiàn)在就看,石頭他能不能接得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