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毛主席這句詩,不只是豪言壯語,也是真情實感。
放眼整個中國軍史,那種能“一把拖住整個戰(zhàn)場”的男人,真不多,彭老總算是為數(shù)不多能配得上“定海神針”的人。
打仗,他可真不是吹的。
八路軍時期打得日軍頭疼、國民黨針鋒相對時期搞得胡宗南膽戰(zhàn)心驚;再到那場令人腎上腺飆升的朝鮮戰(zhàn)場,彭老總甚至敢搭“破爛炮筒子”沖擊美軍空降作戰(zhàn)部隊。這不是凡人的膽量,而是將軍應有的擔當。
但事就奇怪在這兒了。
其他戰(zhàn)區(qū),都出了批一批名將,高官、上將、大將走馬燈似的冒頭。
而彭德懷呢?手底下,西北野戰(zhàn)軍干得也不賴,戰(zhàn)場上一把抓敵人喉嚨,但開國將帥名單里,這人怎么就老“帶不出人”?
怎么回事?眾將勤王時盡顯風姿,但在彭老總門下,卻沒幾個封得上“大將”的猛人?
陳毅一句話,把這事瞬間說透了。
而我們現(xiàn)在再回過頭去看看,不僅能讀懂那句話有多真實,還能更懂什么是延遲滿足、什么是做人不光看眼前,還得對得起自己一生走的路。
你可以這樣理解,他帶出來的勝利,比帶出來的人還多
西北野戰(zhàn)軍,也稱一野。一開始組建的時候,處境極慘,人員少、地形爛、資源缺,戰(zhàn)斗環(huán)境別提多刁鉆。
在整個解放戰(zhàn)爭里,華東、華中、東北這些戰(zhàn)場,那是什么位置?人口密集、交通便利、補給基礎(chǔ)好。
相比之下,彭德懷就在大西北那種既缺糧又斷槍子的環(huán)境里硬懟強敵,重要的是——他還打贏了。
對手是誰?胡宗南,精銳中之精,據(jù)說光部隊建制就有20萬左右。而彭德懷初期就掌握萬把人,這要沒兩把子,那真是去送命。
然而奇跡就這樣被硬生生炸出來了。
像沙家店戰(zhàn)役,吃透山地戰(zhàn)精髓,一戰(zhàn)殲敵近萬扭轉(zhuǎn)西北整體戰(zhàn)略格局,直接逼得國民黨左右為難,他們的“長安計劃”壓根跑不下去!
再之后,抗美援朝大家都躲著走,對手能不是打著機關(guān)槍、直升機,全天候炸你不黑夜雷達?
可彭德懷直接抬步上前,率第13兵團北跨鴨綠江,三次戰(zhàn)役把麥克阿瑟臉打腫。
這場仗打贏了,不止是讓美軍收斂,還為中國硬扛下一個戰(zhàn)略緩沖帶。
實力,有了,形象立住了。但——就這么點人拿了將軍銜?10位大將,西野出的,居然就一個:許光達。
比起別的野戰(zhàn)部隊,這差距不得不說是有點大。
陳毅的話,其實一針見血
那到底出了啥問題?槍都打響了,怎么沒人上飯桌?
這時候,陳毅這么一句就像命中要害:“一野出身根底薄,再一個,彭老總做人太規(guī)矩?!?/strong>
這聽起來是講一些環(huán)境因素,但深入到每一個細節(jié),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玩的是一套不吃糖的餅干派思維。
當年陳毅去了一次西野戰(zhàn)區(qū),實地轉(zhuǎn)悠了一圈,回來可是嚇一跳。
那火力差的都快成“文藝兵接硬仗”了。像迫擊炮,有些小隊整連合起來也不過一門炮,炮彈居然還是一打五發(fā)、七發(fā)配起來的。
咋打?上甘嶺那種碾壓火力,一野壓根不具備。
連武力碾壓都沒有扇手,帶出來的戰(zhàn)果顯然看起來“欠分量”。
再對比下華東華中這些隊伍,火力有波長、人手比例合適,戰(zhàn)術(shù)配備系統(tǒng),一打仗就跟流程圖安排好了似的。
最高精確度、高效包圍計劃一上手——瑞金這邊完勝蘭州。
所以光戰(zhàn)績,很多人確實干了活,卻不一定能那么光鮮地被人記住。
打勝了,那是大家淌著血硬爆出來的,不靠花哨、高大上的劇本,僅靠倔。不擺過場,一直真干。
將軍封銜現(xiàn)場,彭老總一句話夠鏗鏘:我一個人不能出兩個標準
1955年評銜,全軍上下風聲緊張,就怕爭功搶配。大家扒拉著祖墳里的事也要翻個三四起。
可當時坐車去開大會的彭德懷,居然開始到處婉拒替他人加銜請求。
陸續(xù)地,在分配到自己老部隊時,他做了一個最多人“悄悄罵他”的事——西北系統(tǒng)的評銜,統(tǒng)統(tǒng)偏低。真沒“平均主義”??墒且矝]得便宜。
不是偏向,是自己吃緊,讓人站得穩(wěn)。
他那親侄子彭啟超,當時上上下下都說能拿個“上尉”,結(jié)果分到一看:中尉?!
侄子當場翻臉,說話都震聲了,而彭老總給出倆字——“服眾?!?/strong>
就這一點,你讀懂他,就是明白這人打仗拼命、做事較真、發(fā)脾氣不會留余地、做人三分留一線也那是極少數(shù)見的。
許光達問他,是不是也可以主動降軍銜,而彭直接回了一個建議——可以提。
但周總理橫插一手,說許不能降,你降了其他人怎么辦?明著是清正,背后反而動蕩。
老實話,也許彭看得也舍不得讓兄弟吃虧。
可他心里也明白,吃些當初的虧,對整個伍長期的穩(wěn)定,是賺到了的。
許光達從步軍校長干起,不說功高蓋主,至少五級工資他志愿降成了四星中的唯一一個。
他和彭之間這種共享理念,不以外功炫耀,內(nèi)功越練越強。他聽諄言,不聽浮言。
外人只看名冊人數(shù),彭其實早已把“人品高下”“決策智謀”寫進了一紙養(yǎng)兵之道中。
老隊伍越硬氣,越懂什么叫勝不驕敗不餒
你要論實打?qū)崕С鋈祟^,再比較三野四野,好家伙,什么粟裕、陳賡、譚政、楊得志等一籮筐。
出去當負責人帶隊分一線輪晉升,輪到彭德懷,能打仗的人多,對調(diào)職培育高層的,比不得華野那種書香氣。
人總要扎在哪種煉爐?頭上要不要隨時來顆饅頭大小的彈?那些都塑造了“種在哪片土,操什么樣的人”。
西野這群戰(zhàn)士,其實就像風餐露宿的黑土地長出來的莊稼,高產(chǎn)不了,但極韌。
他們個月薪不是多勛章,而是多劇情。你也許沒瞧見他們在大紅綬帶上名字金繡字耀眼收光,但多看一眼你能懂,這些人,干的不是標配軍功,是托底子命根支撐的根斗。
結(jié)語:
當年評銜,對很多人來說,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塊牌子。
但對彭德懷來說,他更看重的,是不好看,但撐得住的不服輸精神。
人這一輩子榨到底,是誰信自己,有底氣讓全世界賠個沒下來。
所以西野沒那么多赫赫名將?非也。那是有人刻意不鋪陣仗,不占排面。
他更在意的,是那幫人,冷風夜里不攀比、不放棄、只咬牙三年五載徹底打服對手那股骨氣。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喜歡“一頁干炮轟力”,但歷史它長期有效,靜默,則體現(xiàn)。
這節(jié)信,不寫在大字表里。但,懂事的人,已經(jīng)刻在了骨子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