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字形的透明小怪物,在顯微鏡里扭動觸手,像科幻片里的寄生孢子。自19世紀被拖網(wǎng)帶上甲板,它就被寫進標本冊,卻沒人見過它長大后的模樣。科學家干脆叫它y-larvae,代號“永遠長不大的幽靈”。
詹姆斯?伯諾特把冷凍樣本倒進培養(yǎng)皿,加入一點點甲殼類生長激素。48小時后,幼蟲褪去外殼,縮成一條軟塌塌的鼻涕蟲。這一幕讓實驗室瞬間安靜——只有寄生藤壺入侵螃蟹時,才會出現(xiàn)同樣的“縮骨變形”?;驕y序把y-larvae掛到藤壺家族樹的末梢,卻遠離那些已知的“蟹奴”。伯諾特聳聳肩:“遠房表親,但同樣靠別人吃飯?!?/p>
一次例行拖網(wǎng),撈上來的y-larvae超過一百種形態(tài)。17個正式記錄物種,眨眼變成三位數(shù)。沒人知道它們最終鉆進哪只宿主,或許就藏在市場那只青蟹的鰓縫里,悄悄把根須扎進肉里,替螃蟹“接管”身體。
藤壺的想象力遠不止于此。鯨藤壺搭免費郵輪,蟹奴藤壺直接奪舍,y-larvae則把秘密帶進深海。伯諾特團隊正在拼一張涵蓋全部藤壺的進化地圖,只為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這群家伙能在4億年里把自己改寫成無數(shù)版本?
答案可能寫在一滴膠水里。藤壺分泌的粘著劑能在潮濕表面瞬間固化,美國海軍每年多花數(shù)百萬美元燃油只為刮掉它們。實驗室里,工程師盯著那滴膠水兩眼放光:如果牙醫(yī)也能用,補牙或許不用再等干燥。
故事還沒完。y-larvae的成年體仍缺席,像一出懸疑劇缺了最后一幕。伯諾特把培養(yǎng)皿收進暗柜:“也許下一個港口,就有人從魚肚子里拽出那條鼻涕蟲?!?/p>
你覺得y-larvae最終會選誰當房東?評論區(qū)寫下你的腦洞,讓幽靈幼體聽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