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宇琛
2025年9月3日,日本東京的一節(jié)地鐵車廂內(nèi),一場因手機音量引發(fā)的爭執(zhí)通過網(wǎng)絡視頻迅速發(fā)酵,其主角并非日本人,而是中國人。
根據(jù)網(wǎng)絡流傳的、由旅日女子拍攝的視頻顯示,一位東北口音的女子(視頻博主“東北老媽在日本”)與其同伴正沉浸在手機屏幕上播放的閱兵畫面中。軍用卡車與裝甲車組成的鋼鐵洪流滾滾向前,雄壯的進行曲通過手機揚聲器,毫不吝嗇地填充著原本安靜的車廂空間。
畫面外的字幕解釋說,因為看閱兵:
比較激動。
這份激動很快被打破。一名身穿藍色襯衫、背著包的年輕男子走上前。他看起來像個普通的上班族,先是禮貌地站定,然后用清晰的中文,輕聲提醒了兩次:
公共場合不要外放。
空氣凝固了一瞬??撮啽呐浚瑢仕{衣男子,開始了第一輪交鋒。
男子試圖講道理,他依然保持著克制:
大家都很安靜的。
這句話似乎并未起到安撫作用,反而激起了對方更強的反應。女子用一連串質問搶過話語權,方言的聲調(diào)開始浮現(xiàn):
跟你有什么關系???你誰啊你???
此時,男子切換了語言?;蛟S是出于習慣,或許是想強調(diào)環(huán)境,他用日語說了一句讓沖突徹底失控的話:
ここは日本ですよ。(譯:這里是日本。)
這句話像一枚投入滾油的火柴。女子的情緒被瞬間點燃,日語與東北方言開始在她口中交替出現(xiàn),音量陡然拔高,仿佛要用聲浪壓倒對方:
日本関係ないわ!(譯:跟日本沒關系?。?/strong>
她緊接著拋出了一個讓整個事件性質升華的靈魂拷問:
私中國人だから、見ちゃだめなの?(譯:我是中國人,我看不行嗎?)
在女子的邏輯里,看閱兵的權利似乎超越了公共場合的禮儀,而國籍則成了這一切行為的最終解釋和堅實后盾。
藍衣男子顯然沒預料到一場關于音量的提醒會演變成國籍身份的對抗。
他有些錯愕,但仍試圖將話題拉回到秩序本身,反復用日語的敬語說“靜かにしてください”(請安靜),并解釋道:
周りの方に迷惑…(譯:會對周圍的人造成麻煩…)
但“迷惑”這個詞,顯然無法穿透女子此刻用民族情感構筑的堅固壁壘。她毫不示弱地頂了回去:“我也覺得迷惑!”在她看來,任何形式的勸阻都是一種挑釁,是對她愛國熱情的褻瀆。
有網(wǎng)友評論稱,在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保持安靜,是一種近乎本能的社會共識。
手機通常會調(diào)至靜音模式,日語中稱之為:
マナーモード。(譯:禮貌模式)
顯然,這位女子沒有開啟這個模式,無論是手機上的,還是心里的。
爭吵的后半程,藍衣男子也放棄了日語,再次切換回中文。他同樣提出了一個拷問,但角度完全不同:
不覺得丟臉嗎?
這個詞精準地刺痛了對方。女子反復用日語的“誰ですか?”(你是誰?)來回避問題,直到她終于確認對方也是中國人時,她找到了新的、也是她認為最致命的攻擊點。
在她看來,一個中國人在日本的土地上,用日語,甚至用中文來提醒另一個中國人遵守日本的規(guī)矩,這本身就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背叛。
于是,她用最熟悉的語言,發(fā)出了她認為最解氣的最終審判:
跑這里裝B!
男子最終在持續(xù)的“滾犢子”、“提姥的B”等一連串高聲辱罵中選擇了退讓,他轉身走向車門,身影消失在晃動的車廂里。
拍攝視頻的女子,也就是當事人的同伴,在事后與朋友的微信聊天中復盤了整件事。她承認自己當時“摟不住”,但依然堅定地認為對方“多管閑事”。在語音里,她用一種勝利者的口吻,輕蔑地稱呼那個試圖維護公共秩序的同胞為:
鬼子。
現(xiàn)場視頻的最后,旅日女子手機里的Siri彩色球形圖標在手機屏幕上亮起,似乎是被這嘈雜的爭吵意外激活了。
它只是靜靜地懸浮在那,像一個沉默的、來自不同維度的觀察者,無法理解這場發(fā)生在兩個中國人之間,關乎音量、國籍與尊嚴的爭吵。
它大概也無法理解,為何那份本該帶來團結與榮耀感的閱兵進行曲,最終卻成了一場異國他鄉(xiāng)“裝b”鬧劇的背景音樂。
李宇?。⒂趬m)
寫于2025年9月4日
本文已開啟快捷轉載,歡迎轉載至您的公眾號
存檔防刪,接力傳播
愿意借我公眾號助我發(fā)文的朋友,請閱讀此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