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節(jié)期間,一段時長僅十余秒的視頻在國外社交平臺上悄然傳播。
在河南周口太昊陵的岳飛觀內,一名游客踩上香爐,高聲喊出“還我河山”,隨即掀動覆蓋香爐的鐵板,用力砸向跪在地上的秦檜鑄像。
金屬撞擊的清脆聲響透過屏幕清晰可聞,圍觀人群紛紛后退避讓,這段視頻傳至海外后,迅速引發(fā)日本網友的大量評論。
有人留言表示“這種行為太野蠻,人類不該如此對待已故之人”,更有甚者將事件上升至“中國人果然記仇”的層面,憤怒情緒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
實際上,在國內,“打秦檜”早已不是新鮮事,自從《滿江紅》電影上映以來,杭州岳王廟、河南太昊陵等設有秦檜跪像的場所,游客紛紛排隊想要“教訓”這位歷史上的奸臣。
據杭州岳王廟工作人員介紹,那里的秦檜夫婦跪像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因屢遭破壞,前后共修復過九次。
許多游客認為,敲打秦檜像不僅能宣泄對奸臣的憤恨,還能帶來“驅邪避禍、平安順遂”的好運,久而久之,這在各地岳飛廟中逐漸演變成一種小型民俗。
然而,此次太昊陵游客的行為顯然過激,事后景區(qū)發(fā)布聲明指出,被砸的秦檜像是1985年重新鑄造的現(xiàn)代仿品,并未受損,但該游客踩踏香爐、掀動鐵板的行為擾亂了公共秩序,警方已介入調查。
隨后,景區(qū)迅速為跪像加裝護欄,并增派安保人員,以防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國內網友對此議論紛紛,有人表示“打得痛快,秦檜就該被罵”。
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對著雕像撒氣太不成熟,還破壞公共財物,這不是敬岳飛,而是丟臉面”,這件在國內引發(fā)熱議的小事,傳到日本后卻引發(fā)強烈反響。
在海外社交平臺的評論區(qū),多數(shù)日本網友指責中國游客“缺乏素養(yǎng)”,有日本網友留言稱“即便此人是歷史叛徒,公開羞辱也顯得太過低俗,看到視頻都覺得惡心”。
還有人更加極端,甚至編造出“中國人把處決者頭顱當足球踢”的虛假信息,將個別行為擴大為對整個民族的攻擊。
當然,也有少數(shù)了解中國歷史的日本網友試圖解釋,指出“秦檜是害死岳飛的奸臣,中國人打他的雕像是表達對叛徒的憎惡,應先了解歷史背景再妄加評論”。
但這些理性聲音很快被淹沒,更多人堅持“無論出于何種原因,暴力行為都是錯誤的”,對中國游客行為進行批評。
面對日本網友如此強烈的反應,不少人心生疑問:這明明是中國的歷史人物、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與日本毫無關聯(lián),他們?yōu)楹稳绱思樱?/p>
其實,若深入觀察“文明批評”的表象之下,隱藏著更深層的原因。首當其沖的是文化與歷史觀的差異。中國人自小便聽聞岳飛忠君報國、秦檜賣國求榮的故事,“忠奸分明”的觀念早已根植于心。
對我們而言,擊打秦檜像并非真的要懲罰千年前的亡人,而是在堅守“不可背叛國家、不可陷害忠良”的底線,是一種延續(xù)千年的歷史警示。
但在日本的歷史文化中,對“背叛”的看法截然不同。他們的戰(zhàn)國時代充滿了“以下克上”、頻繁更換主君的武將,這些行為不僅未被視作奸臣之舉,反而因其“智謀與能力”被寫入小說、拍成影視,作為英雄廣為傳頌。
正如他們對三國時期呂布的推崇,只看重其武藝高強,卻無視他“三姓家奴”的反復無常。這種對“忠奸”界限的模糊認知,使他們難以理解中國人對秦檜千年不息的憎惡。
更難接受“打雕像”這種象征性懲罰。而真正觸動日本網民神經的,是他們內心對歷史的“隱憂”。
近年來,日本右翼始終拒絕正視侵華歷史,聲稱“那是上一代人做的事,與現(xiàn)在無關”,但內心深處卻始終害怕中國記恨,害怕被追究責任。
當他們看到中國人連千年前的秦檜都不放過,連雕像都要打,自然會聯(lián)想到自己尚未徹底清算的侵華罪行。
尤其在當前中國日益強大的背景下,這種“被報復”的焦慮更為明顯??吹健按蚯貦u”,仿佛看到了“未來的自己”,于是忍不住跳出來反對,實則是變相掩飾內心的不安。
這種不安也體現(xiàn)在日本的現(xiàn)實政策中,近年來他們一方面擴充軍備,一方面試圖介入臺海問題,還將中國列為“首要安全威脅”。
去年中國籌備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時,日本甚至要求其他國家不要參與,表面上看似強硬,實則是害怕中國重提歷史、擔憂戰(zhàn)爭罪行再次被翻出。
就像做錯事的人,嘴上不認錯,看到別人懲罰另一個犯錯者,就會下意識地覺得“下一個會不會輪到我”。這種“兔死狐悲”的心理,才是他們激烈反應的真正根源。
歸根結底,中國游客打秦檜像,是對千年奸臣的譴責,是對民族忠義底線的捍衛(wèi);而日本網友的憤怒,看似是對“不文明行為”的批評,實則源于文化差異下的誤解,以及歷史罪責未清算帶來的恐慌。
結語
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對待歷史都應持以清醒的態(tài)度。中國銘記秦檜,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
如果日本真想擺脫焦慮,不應批評中國游客的行為,而應正視自身歷史,展現(xiàn)出真正的悔意與誠意。
畢竟,歷史不會因逃避而消失,真正的文明,不在于對錯誤的縱容,而在于對正義的堅持。這一點,無論是對千年前的秦檜,還是對近代的侵略歷史,都同樣適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