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我對《捕風追影》毫無期待。
原因無他,成龍大哥已經(jīng)十幾年沒有拍過好電影了。姑且能稱得上不錯的作品,也已是八年前的老黃歷《英倫對決》了。
特別是就在前不久,才剛上了一部打著大哥幌子結果主角是個丑亞裔,劇本還發(fā)爛發(fā)臭的《功夫夢:融合之道》。
一次兩次三四次,五次六次七八次,縱使我們這代人對成龍大哥的感情再深,也總有被磋磨殆盡的時候。
印象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成龍這個偉大的名字,已經(jīng)快和避雷劃等號了。
所以如此情況下,還該怎么對《捕風追影》提起興趣?
影片八月中旬上映,一直拖到現(xiàn)在,待風平浪靜,塵埃落定,黑子白子都消停了,才敢整理行裝如朝圣般邁入影院。
畢竟在此之前得到的訊息,匯總下來的結果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這可能是近二十年最好的成龍電影。
走出影廳,得承認,對這個結論我持贊成態(tài)度。
質量上能與之相媲美的可能得追溯到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
不過兩部片子走的是不同的路子。
《新警察故事》帶著些悲情,在故事厚度與角色深度方面,表現(xiàn)會更強一些。
《捕風追影》則是純粹的爆米花電影,怎么爽怎么來,把商業(yè)屬性推到了極致。
如果非要從這兩部中挑出一部來推薦給朋友,后者會更得我青睞,因為它對大眾的適配性顯然更強。
你幾乎挑不出不推薦它的理由,打戲爽利、劇情緊湊、細節(jié)到位,驚喜層出不窮。
它真就像形容一篇好文章說的那樣,有“鳳頭、豬肚、豹尾”。
開頭移形換影用幽靈車戲耍警方后,火速又以酒店變裝逃脫戲引人入勝,如鳳頭俊美精采。
中間雙線并行,一邊是老驥伏櫪的警隊老把式成立跟蹤隊,另一邊是老謀深算的狼王帶著狼崽子們靈活應對,你有張良計,他有過墻梯,兩邊針尖對麥芒,像豬肚充實豐滿。
結尾更是妙筆,最讓我贊嘆。沒有半點廢話,犯人落網(wǎng)、故事收尾,結束得干脆利落,似豹尾雄勁瀟灑。
好電影能聊的總是不少。
對于《捕風追影》,人物方面想聊的倒是不多,導演的功夫顯然也沒往這方面過多傾斜。
警察這頭,除了成龍和張子楓的角色,圍繞著警察的天職與人的天性之間展開了簡單的探討之外,其余角色大都較為工具化。如跟蹤隊的其他幾人,兩個小時看下來,觀眾是否能復述一遍他們的代號,以及是否能對得上各自的臉?答案裝在自己心里就好。
罪犯這邊,梁家輝扮演的角色是絕對亮點,在“癲狂”與“狠辣”方面算是被梁家輝演到頭了。至于其他角色和警察那邊一樣的問題,你能叫得上他們的名以及對得上他們的臉嗎?唯一值得說道的是一人分飾兩兄弟的此沙,從劇本來看,這對兄弟該呈現(xiàn)出那種不亞于豪哥與小馬哥的兄弟情,可從結果來看,他們的兄弟情很難讓人說一聲感人。
得申明一點,群像的薄弱我覺得算不上是影片的缺點,畢竟再好的人物也是為電影服務。雖然對不上反派幾個小伙子的名字,但他們凌厲的身手,以及在犯罪過程中那份獨屬于年輕人自信的張狂感,那股躁動的生命力,的確讓人感受到了。
在有取舍的前提下,作為動作片,我覺得導演做的就夠了。如果加點有的沒的進去,很難說會不會畫蛇添足。
關于影片,我最想聊的還是幾場印象深刻的動作戲設計。
其一,是幾個罪犯登上澳門旅游塔,以滑翔傘逃脫的戲份。
他們早有預謀,背著滑翔傘就從千尺高空一躍而下,后面追上來的警察只能愣在原地。
可又不甘心眼睜睜就看著這幾個賊人逃脫,何況他們剛剛才圍毆了他一頓,這口氣咽不下去啊。
于是他直接沖向一旁準備蹦極的游客,抱著他的腰就從蹦臺上俯沖下去,眼看繩長到了極限,游客滯在半空,他松手掉在地面為防不測準備的氣墊上。
這才不是藝高人膽大,這分明是豁出命了。雖然很明顯能看出來,落在氣墊上再彈到地上應該是特效。但這一幕,這一設計,還是給了我極大的沖擊。
如果時間倒退二三十年,我毫不懷疑,這個角色應該是成龍大哥的,這場戲也將會多個機位給到大哥特寫,同時也必將成為大哥演藝生涯的又一經(jīng)典場景。
其二,是梁家輝在孤兒院的“收割戲”。
戲里,前有武斗、后有文戲,這是角色第一次展示戰(zhàn)力的一場戲,也是展現(xiàn)這一角色恐怖之處的一場戲。
戲外,很難想象,就那么一把小刀,一把符合國家規(guī)定,可以帶上高鐵飛機的小刀,竟然能在他手里,發(fā)揮出那般駭人的威力,二三十個活人,他只是冷笑,殺人如喝水,照著脖子就是攮,步伐凌厲,一刀一個。
好一個白刃如霜影如鴻,踏夜無聲碎虛空。成家班的動作設計,你怎能不感嘆。
其三,是成龍和梁家輝在餐館的打斗戲。
環(huán)境越是逼仄,打斗越將兇險,這是鐵律。
這場打斗戲就設計在極其矮小的閣樓上,別說站起來了,半蹲著都要小心碰到頭。
就這么個環(huán)境,圍繞著梁家輝那把要了無數(shù)人的性命的奪命刀3000,兩人你來我往,稍有不慎,就得被扎幾個血窟窿。
不可謂不驚險,不可謂不刺激。
最后,提一個細節(jié)上的優(yōu)秀。
反派的偷盜戲,他們的早有預謀,體現(xiàn)在澳門旅游塔的滑翔傘,體現(xiàn)在速降時剛好足夠落地的繩索。
瞧出來了嗎?觀眾壓根不需要看到他們幾個人圍坐一團,婆婆媽媽地商量計劃的戲??吹剿麄兪窃趺醋龅?,自然就能明白他們計劃的周詳。
對這種節(jié)奏快的動作片,拖沓的戲絕對是大忌。
《捕風追影》沒有這種廢戲,140分鐘的時長,扎扎實實。
它沒去硬蹭情懷,沒讓大哥強行裝年輕耍帥,也沒在劇情里塞那些磨磨唧唧的注水戲。就專心把動作爽感拉滿,把商業(yè)片的節(jié)奏掐得死死的,該利落時絕不拖泥帶水,該炸場時也沒掉鏈子。
梁家輝的狠、成龍的穩(wěn),還有那些讓人捏把汗的動作設計,湊在一起就是一部明明白白的爽片。
看完影片半晌我忽然想到,成龍這個名字本就該是燙金的,當我們幾乎要將它放進記憶的檀木盒里珍藏時,《捕風追影》卻突然劈開時光,把那個曾經(jīng)用桌椅板凳都能打出花火的拼命三郎,連同一整個時代的動作美學,轟然拽回我們眼前。
不必爭論它是否真能比肩黃金年代的杰作,只需知道影片中的那一幕幕,梁家輝劃破空氣的刀尖,成龍逼仄空間的閃轉騰挪,還有那澳門塔上千尺高空的一躍而下······它們無不彰顯著同一件事,我們熟悉的成龍電影,回來了。
這不是復刻,更不是懷舊。
而是一位古稀老人用微弱的氣力點燃的烽火臺,照出的是華語動作片曾經(jīng)最輝煌的模樣。
商務/阿樂(微信:pachongsw1)
進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