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普京這次訪華,表面上看是收獲頗豐:中俄蒙簽了“西伯利亞力量2號”備忘錄,還加碼了“西伯利亞力量1號”和遠(yuǎn)東管道的供氣協(xié)議。新聞一出,俄羅斯官媒立刻吹成了“新時代的能源同盟”。
但問題來了——在這場簽約秀背后,俄羅斯到底拿到的是 現(xiàn)金流,還是一張 延期付款的“友情賬單”?
備忘錄不等同訂單,核心就是“價格”
首先要看清一點:這次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只是備忘錄。別被“具有法律約束力”幾個字唬住——這種文件大多數(shù)是政治宣示,缺乏強制力。說白了,就是“先把姿態(tài)擺出來,真金白銀后面再聊”。
關(guān)鍵在哪?還是在 價格。2014年,西伯利亞力量1號簽的30年合同,金額高達(dá)4000億美元,那背后可是硬碰硬的談判。而2號管道,每年最大500億立方米,規(guī)??氨犬?dāng)年的北溪1號。一旦價格沒談攏,管子挖下去也只是“空管子”。
俄羅斯現(xiàn)在急的是找買家,中國急的是什么?不是能源,而是 能不能壓低價格。這才是中俄之間最核心的博弈。
俄羅斯的“賣方焦慮”
對俄羅斯來說,這些協(xié)議是財政續(xù)命的救心丸。俄烏沖突讓歐洲市場徹底關(guān)門,能源出口成了“孤注一擲”。簽備忘錄,對克里姆林宮而言,是一種政治安慰劑:至少能告訴國內(nèi)觀眾——“看,中國還在買我們的氣!”
但對中國來說,天然氣供應(yīng)渠道遠(yuǎn)不止俄氣:中亞管道、LNG進(jìn)口、甚至國內(nèi)頁巖氣,都在多元化布局。俄羅斯以為自己在“兜售最后的籌碼”,但在中國眼里,這更像是一場“降價甩賣”。
你要說這像什么?就像一個賣房人急得要命,天天追著買家喊:“哥,別走!價錢咱再商量!”
三份協(xié)議,只有一份是真落地
西伯利亞力量1號:從380億立方米提升到440億。這是唯一可以立刻增加現(xiàn)金流的協(xié)議。遠(yuǎn)東管道:100億立方米提升到120億,體量不大,算是“蚊子肉”。西伯利亞力量2號:500億立方米的潛力項目,但價格未定,全是變數(shù)。
對比一下:歐洲丟掉的北溪1號,每年輸氣能力也在500億立方米以上。2023年中國天然氣消費總量超 3800億立方米,俄羅斯目前供應(yīng)量只占 不到20%。
換句話說,俄羅斯離不開中國的市場,中國卻完全不依賴單一管道。
面子與里子的分野
這次普京訪華,面子上是“滿載而歸”,里子上卻暴露了俄羅斯的 談判被動。真正能立刻見效的,只有那60億立方米的額外供氣。
所以,問題并不是“中俄合作有多緊密”,而是——在能源博弈中,究竟是誰更離不開誰?
我的觀點很明確:俄羅斯在失血,中國在擇優(yōu)。協(xié)議越多,越說明俄羅斯急;談判越久,越說明中國穩(wěn)。而這種不對等關(guān)系,將在未來的價格博弈中持續(xù)放大。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你是中國談判代表,你會在價格上“出手拯救普京”,還是“繼續(xù)壓低到極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