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尾村
莆田市第一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位于涵江區(qū)白塘湖畔
因 地處北洋平原近海處,故稱“洋尾”
洋尾村最早形成于唐代
是李氏族人聚居的村落
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
白塘李氏,科舉望族
從宋至清,出了98名進士
62名舉人、216名職官
有宋朝愛國將領(lǐng)、抗金英雄李富
明朝大理寺左丞李廷梧
廣東按察使司僉事李元鎮(zhèn)等
村中存有宋元明清各朝的古建
臨水而筑,古今相銜,交錯成趣
形成極富水鄉(xiāng)風(fēng)情的露天古建博物館
李富祠(李制干祠)
始建于明代
原為李富故居,后裔改為祠堂
占地面積381平方米
內(nèi)存宋代進士“種德傳心”的牌匾
明代重修李富祠的“永祠堂記”碑刻
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僉判第坊
建于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
為李富次子李廷耀所建
其隨父助國抗金有功
官授廣東惠州僉判
為官清廉,造福百姓
該僉判第坊明代重修,磚木仿樓閣式結(jié)構(gòu)
占地面積15.3平方米
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白塘科第坊
始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
清代重建,單體建筑
南臨白塘湖,面闊3間
占地面積47平方米
內(nèi)存明代“白塘科第”木匾
梁枋上刻寫李氏
功名有成的子孫名字和官職
記載自宋至清大小職官四百余人
是李氏科第鼎盛的歷史見證
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氏大宗祠
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
是李氏家族公祭的活動場所
現(xiàn)為清式一進廊院建筑
保存部分明代原構(gòu)件
建筑面積287平方米
內(nèi)存明弘治二年《白塘李氏重修先祠碑》
清乾隆二十八年《重建大宗祠碑》
是研究古建筑的重要實物材料
建筑的重要實物材料
栢府歸榮坊
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
為紀念明成化進士、廣東按察使司僉事
李元鎮(zhèn)榮歸故里所建
原始建筑橫跨于古官道上
坐東朝西,占地面積22平方米
乾隆《莆田縣志》里記載為“制干余芳坊”
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州牧祠
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
為紀念直隸司馬李光文而建
整座建筑坐北朝南
由磚埕、門廳、天井、主殿組成
內(nèi)藏有兩塊乾隆年間字樣的紅漆誥敕
正中墻上繪制著“八姓入閩圖”
梁上懸掛百家姓紅燈籠
現(xiàn)為莆陽姓氏源流館
白塘洋尾,古韻水鄉(xiāng)
高堂煥彩,世代書香
(點擊前往)
THE END
來源: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編輯:林靜
審核:蔡意 金晶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