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2018年7月初的一天,應(yīng)該記錄在我的“閱讀史”上。因為這一天最讓我喜出望外,我居然發(fā)現(xiàn)了清代女詞家吳藻《花簾詞》一個被沉埋的清人手抄本。
我常跑浙江圖書館孤山古籍部,卻不知道館內(nèi)善本特藏書庫在本部。那天,我在善本特藏書庫檢索書目,忽然“華簾詞鈔”4個字躍入我的眼簾?!叭A”是“花”的古字,莫非這是《花簾詞》的手抄本嗎?
果然是!
清高龔甫手抄本《華簾詞鈔》一冊,署名:仁和吳藻蘋香著。
一連幾天,我坐在善本閱覽室里比對,發(fā)現(xiàn)《華簾詞鈔》中竟有34首詞是《花簾詞》集中所沒有的。也就是說,《華簾詞鈔》中的未刊詞不是幾首,而是34首。
另外,《華簾詞鈔》的作品排列次序與《花簾詞》也不盡相同;而且《花簾詞》卷尾詞作17首都沒有抄錄。由此看來,這個抄本極有可能是據(jù)《花簾詞》刊印之前流傳的稿本傳抄而來。
手抄《華簾詞鈔》的高龔甫,名??担?841年—1899年),字龔甫,仁和(杭州)人。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副貢生,候選訓(xùn)導(dǎo),工書法。陳從周《梓室余墨》論杭州書家,就有他的名字。高龔甫后來將《華簾詞鈔》贈送給他的學(xué)生楊志濂,《華簾詞鈔》卷尾附有楊志濂的跋語:“余十四齡時從仁和高龔甫先生讀,案頭見吳蘋香女士所著《華簾詞》一冊,愛不釋手。先生故工詞,乃示以填詞法,并此冊授之?!?/p>
楊志濂的跋中還提到,他曾整理刊刻其族曾祖母顧翎《綠梅影樓詩詞》遺稿及綠梅影樓填詞圖題詞,親眼見過吳藻所題《洞仙歌》“楷法工秀”的手跡。
楊志濂(1852年—1943年),字筱荔,號評蓮,江蘇無錫人。清光緒舉人,歷任湖州、嚴州、寧波知府,辛亥革命后回故鄉(xiāng),以教書為業(yè)。20世紀60年代,楊志濂之子楊懷白把這本《華簾詞鈔》賣給浙江圖書館。這個手抄本后附有楊懷白1963年寫給圖書館的一封信件。
也是拜命運所賜,《華簾詞鈔》中34首未刊詞的水落石出,讓我整理并注釋的《吳藻全集》之稱更加名實相符。
值得一提的是,未刊詞最后有兩首疊題《錦槎軒集》原韻贈張襄(云裳)的《金縷曲》,也帶來意外的驚喜。一首題為《云裳妹偕倩湯眉卿自西江赴蘇,便道枉過,喜而賦贈,再疊題錦槎軒集元韻》,一首題為《春杪偕云裳泛湖,再疊前韻以志別》。這兩首詞為研究吳藻與張襄的交往補上了一段空白。
原先業(yè)內(nèi)一直以為,吳藻與張襄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吳門別后,只有深情寄懷之作,就再也無緣重逢了。中國臺灣學(xué)者鐘慧玲在考察她倆的交游時,也認為“吳門一別,竟成永訣”。殊不知,此后某一年春末,張襄偕同夫君從江西返回蘇州的途中,特意在杭州停留,與吳藻見面,并一起泛舟西湖。吳藻“喜而賦贈”,也讓我們感受到人世滄桑、生死契闊之間的友情芬芳和悲喜交集。
原標題:《善本書庫里的驚喜 | 江民繁》
欄目主編:黃瑋 文字編輯:欒吟之 題圖來源:概念題圖來自新華社 圖片來源:內(nèi)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來源:作者:江民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