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的哥哥全進華在參加浙江衛(wèi)視的美食綜藝節(jié)目《百廚大戰(zhàn)》時,制作了一道家鄉(xiāng)風味的湛江白切雞。他選用了自家果園散養(yǎng)180天的走地雞,并配備了三種醬汁(沙姜、姜蓉和大蒜辣椒香菜)。
然而,評委周曉燕(淮揚菜大師)和岳云鵬在品嘗后,認為雞肉口感偏老、不夠嫩滑。結果,全進華被淘汰了。
對于評委的評價,全進華并不認同。他認為評委可能不了解廣東白切雞的傳統(tǒng)標準。他在節(jié)目中和事后都強調(diào),廣東白切雞,尤其是湛江做法,講究選用養(yǎng)殖時間足夠(例如180天)的雞,這樣皮才夠脆,肉質(zhì)才緊實有“雞味”。他甚至表示,在廣東,如果用30-60天的童子雞做白切雞,可能會遭到投訴。
但隨后,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全進華此前曾發(fā)布過推崇“嫩滑白切雞”的教程,這與他在節(jié)目中的說法有些矛盾,導致一些人認為他立場不一致。
許多廣東、廣西、海南的網(wǎng)友最初力挺全進華,認為他堅持了傳統(tǒng)做法。但也有聲音指出,問題可能不在于雞的品種和年齡,而在于全進華本人的烹飪技巧,比如“浸雞”的火候和時間控制不到位,導致雞肉煮老了。究竟是評委不懂吃?還是全進華不懂煮?這個問題真的不好說,因此網(wǎng)友的看法也不一,那么,大家對相關事件又怎么看呢!
一位內(nèi)蒙古的網(wǎng)友留言說:“全進華,2002年出生,2018年初中畢業(yè)輟學去上海某飯店干幫廚,打雜,月薪一開始2200,后來長到6000,2020年疫情開始一直在家。2021年他妹妹奪冠他開始了直播,后來有了流量,自封廚神?!?/p>
一位重慶的網(wǎng)友表示:“周點評的時候也就是說個人感覺吃起來偏老嘛,岳也這樣說,這個村席大廚就開始在說他可能喜歡吃30天、60天的雞什么的,給我的感覺很不好,評委點評說的個人觀點,他好像在看不起周一樣,一直在說不懂的人只能吃30天60天的雞,給我一種一直在嘲諷的感覺?!?/p>
一位廣西的網(wǎng)友質(zhì)問說:“真想問一句,廣東人就不懷疑是哪個廚師廚藝不行?真就覺得人家評委不是廣東人不會吃?還是真覺得雞好怎么做都好吃,不需要廚藝?那有沒有靚雞推薦,準備參加廚藝比賽了,就做白切雞,評委說不會吃我就說他不是廣東人不會吃。”
一位福建的網(wǎng)友直言:“總覺得,他沒做好白切雞。然后輸不起,就把話題轉移到雞的時間上。正常一個節(jié)目,評委總不能很白目的說做的太差了,和我吃過正宗白切雞差太多了?!?/p>
當然,力挺全進華的聲音也有不少。一位上海的網(wǎng)友評論說:“他說的很對,我們小時候自己家里做白斬雞不是很嫩的,看上去不油亮的,但很好吃,后來自從小紹興白斬雞出來那種油亮嫩的白切雞,一下子把白切雞給顛覆了,小紹興用的就是那種小小的童子雞,真正的白斬雞其實就是像全紅嬋哥哥說的那樣子的?!?/p>
一位廣東的網(wǎng)友表示:“這個不好評論,我們自己養(yǎng)的雞我們本地人喜歡吃,還貴。當朋友來做客(外省人),我們以為拿最好的招待,可朋友說太老了,不好吃。后來去外面買的雞肉做白切雞(朋友喜歡吃那種嫩,只有兩廣人懂)人家就是喜歡吃這種,所以說飲食文化是有差別的?!?/p>
一位廣東的網(wǎng)友力挺說:“在兩廣,白切雞的天花板是用起碼養(yǎng)了半年以上的放養(yǎng)雞,用剛剛起泡泡的熱水浸,火候一定要控制好,浸上三分鐘馬上拿起浸冰水,重復兩次,雞肉才皮爽肉滑骨紅,再配上靈魂醬料,才叫正宗白切雞?!?/p>
一位廣東的網(wǎng)友透露:“當年我請一個幫了我忙的陜西師傅吃飯,請他吃我引以為傲的白切雞。結果那師傅一口不吃,那時候我就明白,外省人的口味跟我我們廣東人差異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你去找外省人評判白切雞,等于去找體育老師評數(shù)學題一樣?!?/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