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女人,拿著報紙,淚流滿面,說:“這不是我家李老頭嗎?他怎么……”這究竟是什么事呢?
時間回到1932年,南京城外的老虎橋監(jiān)獄里,關押著一個已年逾半百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做陳獨秀。當時國民黨為了警告共產黨人,把他的照片登在報紙頭版。
一個叫潘蘭珍的年輕婦人,正是那個老者的妻子,可報紙上寫的卻全用化名,把丈夫蒙得死死的。
潘蘭珍剛從上?;氐郊依?,本該在門口等著丈夫李老先生,可等來的是空屋。翻箱倒簍,找不到一個字條。
鄰居拍了拍她肩膀:你丈夫不在家,我聽說今早被帶走了。她急得眼花,跑到報攤前一看——報紙大標題:“李先生涉‘共黨叛亂’被逮捕”。
照片旁邊站著一排國府憲兵,嚴肅得像石雕。那一刻,她什么都顧不得了,只記得要見到丈夫,確認他的安危。
就這樣,識字不多的潘蘭珍憑著陳獨秀教她認的幾個字,一字一句地拼報紙上的地址,拼出“南京”“監(jiān)獄”“老虎橋”三個字,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南下的火車。誰能想到,她一個讀書不過幾個月的女人,竟然到了南京,找著了那座陰森的大牢。
走進獄門,獄卒不讓見,她就不走。獄卒攔住:家屬都得有證明。
她咬牙,堅持要見“李先生”。對面人一愣,放她進去了。
鐵門后,走廊長長的,鐵窗嚴嚴實實。她從一個牢房窗口往里看,突然一個背影微微發(fā)頓。
那人伸手一摸,嘴角帶著一絲歉意的笑:“蘭珍?你怎么來了?
”陳獨秀強忍著激動,把窗柵往下一按,他的聲音隔著鐵條傳來:“誰叫你來的!回去!
”他怕連累她,怕她也被坐上‘教唆共黨’的帽子。
可是潘蘭珍卻倔強地回說:“我不走!”她的目光很堅定:無論接下來怎么樣,都要陪你一起受。
這一刻,牢房里外,都靜了。獄卒只聽見潘蘭珍攥緊拳頭,一字字道出心聲:“你在哪兒,我就在哪兒。
而此時,由于蔣介石在報紙上大肆渲染,各界名流、教育界、法界都出來喊冤,有人寫電報給總統府,有人掛橫幅游行。國民黨中央也犯了難:要聲討黨內極端分子,又擔心國際輿論。
蔣介石心里并不想放人,但為了“面子”,最終只好坐下來談,把此案交給法院定奪。法院一審,判了陳獨秀有期徒刑十三年,聽起來重,可換了鐵證如山,他在獄中待遇卻出奇地好——可以照常收到來訪者,可以帶書、帶紙筆,偶爾還放人去醫(yī)院檢查身體。
消息傳到獄里,潘蘭珍高興得幾乎跳起來,她說:“這下你總算能讀書,不用擔心牢里的風吹日曬了。”陳獨秀卻嘆口氣:“我想的是你,怕你吃苦。
”那天,他伸手握住她的手,冰涼而有力。
南京的日光透過獄舍斑駁投下鐵欄影子,獄里獄外,每天只有短短幾次接見。潘蘭珍就租了監(jiān)獄附近的一間小屋,早上當街打雜,晚上給獄友的家屬送飯,她不用洋涇浜話也能跟人打交道。
有人問她累不累,她總笑著說:“累是累,可比瞎等強?!睅啄晗聛?,她在牢門口成了“李先生”最可靠的后盾。
不過好景不長,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隨時可能淪陷。陳獨秀看著妻子時常被轟炸驚得臉色發(fā)白,心里又急又愧。
一天夜里,他握著她肩膀說:“蘭珍,你得走,千萬別跟我一起受這罪。”她卻抬頭看著滿天炮火,堅定地搖頭:“兩人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
”那一夜,南京城幾乎要被炸成廢墟,可就是沒有炸散那對相依為命的夫妻。
真盼來一線生機,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蔣介石在張學良逼宮下,不得不跟共產黨暫時合作,談釋放政治犯。
南京政務院一拍桌子:把在押共產黨人一次性放出來。就這樣,鐵門解開了,陳獨秀和潘蘭珍終于手牽手走出牢門,仿佛從陰暗的地底升到光天化日。
其實這并不是陳獨秀第一次坐牢。1911年因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風潮,他一周就被放;1919年的“五四運動”之后,他被捕六十天;還有幾次在上海的小牢,都是“領導運動被捕”。
蔣介石當年還曾派人去軟硬兼施地勸他投降,甚至請宋美齡出面,以夫妻之義相勸??申惇毿阆騺碛芯湓捳f得鏗鏘:“我的兩子一女均因他所死,我今生與蔣介石之間不共戴天!
”他的長子陳延年殉難于“四一二政變”,次子陳喬年戰(zhàn)死于抗日,女兒也因悲傷過度而撒手人寰,三條命都跟蔣介石脫不清關系。
那么,為什么老蔣最不容忍的,是陳獨秀的那股不屈傲骨呢?因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真正敢撕下“革命教材”講真話的人少之又少。
陳獨秀卻總是戴著帽子,舉著筆,不斷沖破禁區(qū),激起無限漣漪。他在黨的早期可謂功勛卓著,然而與權力中心漸行漸遠,最終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
多年以后,當兩人在江南鄉(xiāng)下過著恬淡晚年生活,潘蘭珍還會半開玩笑地問他:“老頭子,你這輩子最牽掛什么???”陳獨秀抬頭看天,嘆道:“我牽掛的是那些信我的人,和還在黑牢里的人。
”他又回頭摸摸妻子:“有你相伴,也算死而無憾。”
兩人相守走過十余年風雨,也算平生一大幸事。歷史的洪流中,多少人被卷走,又被拋棄。
可他們相互扶持,讓彼此在黑暗里生出亮光。這樣的感情,這樣的堅守,讓人讀來,忍不住想問:若不是那份傲骨與深情,誰又能在亂世里活得如此清醒?
參考資料:《陳獨秀傳》 信息來源:[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