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為模
美國運動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Kinesiology僅限160人)院士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教授是運動與健康在測量與評價方面的國際知名學者
在SCI和SSCI雜志上發(fā)表科研論文100多篇
曾擔任美國體育測量與評價協(xié)會主席(1997-1999年)
美國總統(tǒng)體質與競技體育委員會科學顧問(2003-2006年)
美國著名《鍛煉與運動研究季刊》)主編(2012-2018年)
文章來源:朱為模院士
已授權《臨床營養(yǎng)網(wǎng)》轉載
一項針對結腸癌患者的試驗顯示,參加運動 干預 的人癌癥復發(fā)和死亡風險都明顯降低。
這項開創(chuàng)性研究為 “ 運動可提高癌癥生存率 ” 的觀點增添了新的有力證據(jù)。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502760
這項隨機對照試驗覆蓋六個國家的 55 個癌癥中心,近 900 名患者參與。研究對象為接受過標準手術和化療的 III 期或高風險 II 期結腸癌患者。研究人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健康教育對照組和運動干預組。 健康教育對照組的患者在常規(guī)隨訪的基礎上,接受了提倡運動和健康營養(yǎng)的一般健康教育材料。
運動干預組的患者則在獲得相同材料的基礎上,額外獲得了一本為結腸癌幸存者開發(fā)的運動指導手冊,以及一名認證的運動干預顧問為期三年的支持。該支持計劃以 “ 計劃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 ” 為指導,包含了 17 項基于循證的行為改變技術,并分三個階段實施 。
在項目的前 6 個月(第一階段),患者需參加共 12 次面對面的行為支持課程(每兩周一次),同時每兩周還需參加 12 次在監(jiān)督下的運動課程,另在交替的周次推薦參加 12 次監(jiān)督下的運動課程 。
在第二個 6 個月(第二階段),患者每兩周需參加一次行為支持課程(可以是面對面、電話或視頻形式),若為面對面參加,還需配合一次監(jiān)督下的運動訓練 。
(圖片來源于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在最后兩年(第三階段),患者每月需參加一次行為支持課程(可以是面對面或遠程),若為面對面參加,還需配合一次監(jiān)督下的運動課程 。
該運動計劃的目標是在前 6 個月內,將患者的日常有氧運動量在基線基礎上提高至少每周 10 代謝當量小時( MET-hour ),并在接下來的 2.5 年中維持或進一步提高運動量。計劃重點推廣至少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其代謝當量約為 4 MET 。需要說明的是, MET 表示活動強度,而非時間。例如快走一小時即為 4 MET-hour 。然而,患者可以自主選擇有氧運動的類型、頻率、強度和持續(xù)時間 。 雖然 患者可以選擇多種運動方式,如騎車、慢跑、游泳或皮劃艇,但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每周四次、每次 45 分鐘的快速步行。
(圖片來源于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結果顯示, 五年后,運動組中 80% 的患者仍未出現(xiàn)病情復發(fā),而對照組為 74% 。八年后,運動干預組平均每 14 人中就有 1 人因該計劃而避免死亡,也即參與結構化運動干預的人群無論是癌癥復發(fā)還是新發(fā)癌癥的風險都顯著降低。與對照組相比,運動組的死亡風險降低了 37% ,癌癥復發(fā)或新發(fā)的風險降低了 28% ! 更重要的是 這種死亡率下降主要表現(xiàn)在結腸癌相關死亡,而非其他原因如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
目前,結腸癌患者通常接受手術和化療后便被安排出院,許多患者在治療后會問 “ 還能做些什么來改善預后? ” ,但大多醫(yī)生僅會簡單建議他們多運動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所以 “ 過去幾乎是靠運氣祈禱癌癥不要復發(fā), ” 但現(xiàn)實中,高達 30% 至 40% 的患者會復發(fā)!
此 前的研究(包括中國利用新郭林氣功的研究)也都觀察到運動能幫助降低癌癥病人的復發(fā)和死亡的風險,但多為觀察性研究。這篇最新發(fā)表的研究用的是醫(yī)學研究的“金標準”試驗設計:隨機分組。這樣的試驗設計可以讓研究人員得出以下結論:
“ 我們現(xiàn)在有了確鑿證據(jù)表明,運動不僅僅是為了改善生活質量或提升體能,它還是一種可以延長壽命的干預措施,應該成為標準治療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于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目前尚不清楚運動為何能降低癌癥復發(fā)或新發(fā)的風險。兩組患者的體重變化類似,因此減重并非主因。不過,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并減少炎癥。研究團隊也采集了患者的血樣,未來將分析是否這些機制導致了生存期的提升。
當然,這類干預措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效果,還取決于有多少人能夠長期堅持運動。這次臨床試驗中的患者普遍比典型癌癥患者年輕且健康,也更有運動意愿。即使是對照組,其運動量也有所上升,只是干預組增幅更大。
將患者納入結構化的、持續(xù)支持的運動項目是本研究成果的關鍵。該干預計劃為期三年,共包括 48 次與運動顧問的會面,顧問幫助患者解決障礙、制定可行計劃、提升鍛煉趣味性,并定期評估體能狀態(tài),每位患者的總花費約為 3000 至 5000 美元 ,完全在醫(yī)?;騻€人可以支付的范圍。
封面圖片來源于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臨床營養(yǎng)網(wǎng)》編輯部
本站動態(tài)欄:
截止到 2025 年 9 月 13 日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shù)為:403218 名。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