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上鐵流滾滾、戰(zhàn)機呼嘯,而太平洋另一端,美國空軍司令部的燈光徹夜未眠。
北京長安街,9.3勝利日大閱兵展示的多款新型無人機、東風-5C彈道導彈和鷹擊-21空射高超音速導彈讓世界屏息。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凱文·施耐德上將在一場線上論壇中強硬宣稱:“我們不會被嚇倒”。
這種表面強硬與內部焦慮形成的鮮明對比,勾勒出當今中美軍事較量的真實圖景。施耐德一面宣稱“美軍將持續(xù)保持技術代差”,一面卻不得不承認“中國占據了我們關注的焦點”。
施耐德在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的論壇上,試圖展示美軍的信心。他闡述了所謂的“威懾效能公式”:能力×決心×信號傳遞。
他試圖傳遞的信息很明確:美國不會被中國的閱兵所震懾。但這種高調表態(tài)恰恰暴露了美方的關注甚至焦慮。
施耐德特別提到B-21隱身轟炸機和F-47六代機項目,作為美軍技術優(yōu)勢的證明。然而尷尬的是,F-47項目至今仍停留在紙面階段。
與美軍將領的口頭信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閱兵展示的實際裝備。9.3閱兵亮相的全是國產現役裝備,許多是首次公開。
閱兵中展示了四種無人機和四種新型反艦導彈。攻擊-11飛翼艦載型號證實了解放軍正大力發(fā)展無人艦載航空——這個領域美國反而長期停滯。
更令人震撼的是戰(zhàn)略核力量方陣。東風-61洲際導彈射程達1.8萬公里,可攜帶12枚分導式核彈頭;東風-5C則以2.4萬公里射程實現“全球覆蓋”。
盡管美軍將領公開表態(tài)強硬,但實際行動暴露了他們的真實心態(tài)。閱兵后72小時內,美國防部緊急召開三次兵棋推演會議。
更說明問題的是,就在閱兵裝備信息官宣后不久,美國空軍參謀長、四星上將阿爾文·格雷迪突然宣布提前退役。這位技術型領導與特朗普政府在空軍發(fā)展戰(zhàn)略上存在嚴重分歧。
美國《軍事觀察》雜志明確指出,美國在六代機領域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已經蕩然無存,中國目前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我們的優(yōu)勢不僅僅在于現有裝備的先進,更在于強大的工業(yè)生產能力。所有參閱裝備均可實現95%國產化,核心零部件100%自主可控。
這意味著即便面臨國際封鎖,中國仍能保持軍工產能——這正是美國最忌憚的“戰(zhàn)爭潛力”。相比之下,美國軍工復合體依賴全球供應鏈,一旦遭遇封鎖,連坦克履帶都造不出來。
美軍的F-35戰(zhàn)機目前任務完成率才51.5%,大修一次平均需要180天,積壓的零件上萬。這種后勤保障能力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施耐德的演講中對某些關鍵領域保持了沉默。中國閱兵展出的無人車、機器狗、無人機協(xié)同作戰(zhàn)小組,以及各種反無人機炮系統(tǒng)、海陸激光炮等西方概念中的武器,他只字未提。
同樣被忽略的還有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家族和水下無人作戰(zhàn)家族。這些裝備正在助解放軍構建更嚴密的反介入網絡。
施耐德強調了跑道修復能力和快速部署部隊的重要性,但對于加強設施物理防御以抵御攻擊的討論卻幾乎缺席。這個問題在美軍內部仍然是一個激烈爭論的焦點。
一位前美軍海軍指揮官觀看閱兵后坦言:“美軍根本無法完成這樣的閱兵,甚至連與之接近的水平都達不到?!?/p>
五角大樓周邊披薩外賣量在閱兵后72小時內驟增300%。這個異常數據暴露出美軍高層的深度焦慮。
特朗普政府在閱兵后緊急推出“美軍重振計劃”,承諾未來5年投入1.2萬億美元更新裝備。但現實是骨感的——美軍F-22生產線早在2011年就已拆除,重建需至少8年。
表面鎮(zhèn)定與內心焦慮,已經成為美國對中國軍力發(fā)展的真實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