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防火防盜防閨蜜!
重慶一名女子竟被所謂的“好姐妹”持菜刀襲擊,頭部遭受重創(chuàng),傷口長達5厘米,緊急送醫(yī)后縫合了十余針,血跡斑斑的現(xiàn)場令人觸目驚心。
案發(fā)后,施暴者試圖用2萬元現(xiàn)金私了此事,妄圖以金錢擺平一切,卻遭到受害女子斷然拒絕。最終警方依法對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處罰決定。
然而風波并未終結(jié),這名行兇者不僅毫無悔改之意,在獲釋之后更是屢次通過社交軟件發(fā)送挑釁信息,言語中充滿敵意與威脅。
事情經(jīng)過
三年前,加害人通過某社交平臺主動向受害人發(fā)出好友申請,看似偶然的相識,實則是一場早有預謀的情感操控開端。
這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心理圍獵,而受害者正是她鎖定的目標——一個性格溫和、缺乏社會經(jīng)驗、容易產(chǎn)生依賴感的對象。
初次見面時,對方言辭溫柔,極盡奉承之能事,不斷夸贊受害人外貌出眾、氣質(zhì)優(yōu)雅;相處過程中又表現(xiàn)得體貼入微,宛如一位知冷知熱的姐姐。
這種密集的情感輸出迅速擊穿了受害人的心理防線,讓她誤以為終于找到了可以托付真心的朋友。
關系逐漸升溫后,控制與綁定也隨之升級。
這位“閨蜜”開始頻繁勸說受害人出售原有住房,搬至自己所在的重慶某小區(qū)居住,理由是“方便照應”“感情更深”。
為了進一步加深依賴,當受害人面臨資金緊張無法償還房貸時,她甚至主動提出借款幫助還款。
這一舉動讓受害人深感感激,內(nèi)心涌起強烈的虧欠感,徹底放下了應有的警惕。
一旦信任的大壩筑成,寄生式的關系便悄然滋生并迅速擴張。
在表面親密的背后,隱藏著長期的精神壓迫和經(jīng)濟剝削。
該女子素有酗酒習慣,每逢飲酒過量便會情緒失控,對受害人進行惡語辱罵,言辭極端侮辱人格。
可每當酒醒之后,她又立刻換上一副痛徹心扉的模樣,流淚懺悔、跪地求饒,博取同情。
受害人就在這樣反復循環(huán)的“傷害—安撫”模式中逐漸麻木,自我判斷力被嚴重削弱。
經(jīng)濟上的索取更是變本加厲,無孔不入。
兩人共同用餐實行AA制,但在無消費憑證的情況下,她總是虛報金額。
一份實際花費50元的外賣,她會聲稱總價為60元,多出的部分盡數(shù)落入自己腰包。
這些細節(jié)雖小,卻清晰映射出其貪婪自私的本質(zhì)。
若說上述行為尚屬隱性掠奪,那么在購房與裝修等重大事項上的操作,則徹底暴露了她的算計之心。
她極力推薦的房產(chǎn)中介,以所謂“避稅操作”為由,額外收取受害人1萬元費用,收據(jù)上卻赫然寫著“中介服務費”。
她引薦的裝修施工人員,在收取1萬元定金后直接失聯(lián),杳無音訊,項目就此爛尾。
嫉妒點燃的毀滅欲
當受害人開始展現(xiàn)出獨立傾向,或無意間觸及對方敏感神經(jīng)時,那長期壓抑的嫉妒與掌控欲望終于全面爆發(fā)。
6月10日晚,受害人出于善意邀請閨蜜及其丈夫到家中吃火鍋聚餐,席間飲酒助興。
酒至半酣,閨蜜再度陷入醉酒狀態(tài),先是與丈夫激烈爭吵,隨后竟在社交媒體公開發(fā)布辱罵受害人的不當言論。
趁受害人外出之際,她謊稱自己丟失了一條“高仿愛馬仕項鏈”,利用此前騙取的門禁密碼擅自闖入住宅,將衣帽間翻得一片狼藉,衣物散落一地。
受害人回家目睹此景,憤怒質(zhì)問,雙方隨即爆發(fā)激烈口角。
此時,這名女子竟第一時間聯(lián)系受害人的男友,當面編造謊言,稱其準備與他人前往深圳發(fā)展,企圖以此離間二人感情。
面對如此卑劣的挑撥,忍耐已達極限的受害人終于亮出底牌:她手中掌握對方婚內(nèi)出軌的視頻證據(jù),并明確表示不會將其公之于丈夫。
這句話如導火索般引爆了對方的情緒。
只見她瞬間暴起,沖進廚房抓起一把鋒利菜刀,直奔受害人頭部猛砍而去。
行兇過程中,她歇斯底里地嘶吼:“死了更好!”、“大不了一起死!”聲音中透出極致的瘋狂與怨毒。
這場暴力已非一時沖動,而是源于內(nèi)心深處根深蒂固的毀滅沖動。
這份沖動,既來自她自身投資失利、財務困頓的現(xiàn)實窘境,也源于對受害人擁有穩(wěn)定戀情、體面生活所滋生的深切嫉恨。
暴力落幕之后,人性中最陰暗的一面被徹底揭開。
受害者不僅要承受頭部創(chuàng)傷帶來的持續(xù)疼痛與恢復壓力,還要直面來自施害者家庭的巨大精神壓迫。
案發(fā)初期,施害者的丈夫曾在醫(yī)院走廊當眾下跪,淚流滿面地哀求原諒,聲稱“家里已走投無路”“求你別追究,別讓她坐牢”。
彼時眾人皆以為這個家庭已認識到錯誤,或?qū)⒄嫘幕谖颉?/p>
但隨著傷情鑒定結(jié)果出爐,劇情急轉(zhuǎn)直下。
盡管受害人頭部長達5厘米的傷口縫合十多針,醫(yī)學評估仍判定為“輕微傷”,未達到刑事立案所需的“輕傷二級”標準。
這一結(jié)果成為轉(zhuǎn)折點,施害者一家態(tài)度驟變,之前的哭天搶地仿佛一場戲劇表演,瞬間煙消云散。
他們轉(zhuǎn)而拿出2萬元,姿態(tài)強硬地宣稱這是“全部家底”,要求“一筆結(jié)清”,企圖用金錢抹去罪責。
受害人聽后怒不可遏,當場嚴詞拒絕。
更令人憤慨的是,在被拘押前,施害者還在朋友圈發(fā)文陰陽怪氣,暗指受害人“心腸太狠”“喜歡把事鬧大”,暗示其小題大做。
拘留期滿僅十天,她便重新活躍于社交群聊,語氣更加猖狂。
她在聊天中冷嘲熱諷,警告受害人“做人別太絕”“別忘了咱們曾是朋友”,甚至指責對方“丟臉、不體面”。
尤為惡劣的是,她對受害人與男友的感情依舊穩(wěn)固表現(xiàn)出強烈不滿,憤然表示這才是她最難以接受的事實。
這赤裸裸地表明,她的暴力行為并非突發(fā)情緒失控,而是蓄意破壞他人幸福的情感報復。
整起事件不僅給受害人留下身體上的疤痕,更在其心理留下深遠陰影,長期處于焦慮與恐懼之中。
受限于傷情鑒定結(jié)論,施害者僅被處以行政拘留10日,未承擔刑事責任。
對于受害者而言,這樣的懲罰遠遠無法彌補身心雙重創(chuàng)傷。
目前,她已正式委托專業(yè)律師團隊,啟動民事訴訟程序,誓要通過法律途徑追索賠償,捍衛(wèi)尊嚴與正義。
這起案件為所有人敲響警鐘。
它提醒我們:任何一段人際關系中,若出現(xiàn)糾纏不清的金錢往來、反復無常的情緒勒索以及難以掩飾的嫉妒心理,都應被視為高度危險信號。
真正健康的朋友關系,必須建立在平等、尊重與真誠的基礎之上。
面對那些不斷索取、踐踏邊界、消耗你能量的“偽友”,及時抽身、果斷切割,遠比維系虛假情誼更為重要。
法律或許能懲治暴力行為,但識別人心的能力,終究需要我們自己用心修煉與積累。
參考信源
齊魯壹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