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這回出手夠快,前腳剛在國民黨中央登記參選,后腳就跑去接受專訪,直接把兩岸話題擺上臺面。有人說他是臨場發(fā)揮,其實看起來更像是事先準備好的劇本。
郝龍斌
一邊強調“中華民國”,一邊又談“對等尊嚴”,話說得挺溫和,聽起來像是在呼吁溝通,但細看內容,背后的意圖耐人尋味。
不是為了談和平,而是想借著“喊話”搶一波存在感,把自己推上臺面當成藍營的代表人物。
不靠突襲,靠老本:郝龍斌的底氣從哪兒來?
郝龍斌不是第一次參政,他也不是一個沒有根基的人。這次站出來爭黨主席,說白了也是看準了時機。他背后有不少深藍派的力挺,趙少康、戰(zhàn)斗藍這些標簽,給他加了不少分。
他也非常清楚自己在黨內的“傳統(tǒng)分”從哪來,所以頻頻提到“郝家精神”,一口一個“中華民國”,說到底還是在打情感牌。
他知道,國民黨現(xiàn)在不是在拼誰最有理,而是在拼誰更貼近那群“念舊”的選民。這些人可能不一定關心國際局勢怎么變,但只要聽到“中華民國”四個字,心里就多一分認同。
郝龍斌就是抓住了這個點,把過去的“政治遺產(chǎn)”當成今天的選票基礎。
但也正因為他綁定了這塊“深藍地基”,所以他的言論更容易激起爭議。每次談到兩岸,言語之間總是繞不開“對等”“主權”“尊嚴”這些詞。
聽上去是在維護臺灣的利益,但其實已經(jīng)在挑戰(zhàn)對岸的底線。這種做法看似聰明,實則很危險。政治不是喊口號,尤其是兩岸關系,喊得太猛,反而容易把自己送上懸崖。
賴清德
郝龍斌這次喊話,不只是選舉語言,更像是在替某個聲音發(fā)言。他不是孤軍作戰(zhàn),而是代表了一批人想拉著國民黨轉個方向。
這方向一旦偏了,不只是他個人的走向問題,而是整個黨未來的路要怎么走。
嘴上說“交流”,心里卻畫“界線”
郝龍斌在專訪中提到的那些話,聽起來好像是在提建議,但其實句句都在設前提。他說要“正視中華民國”,這不是簡單的表態(tài),而是想讓大陸承認臺灣的“政治身份”。
這不是在講交流的條件,而是在試圖改變兩岸的基本定義。
再看“對等尊嚴”這個說法,說白了就是在暗示兩岸是“兩個政府”,甚至是“兩個國家”。這種說法在島內聽起來沒什么問題,可放在國際上,根本站不住腳。
現(xiàn)在全球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承認一個中國,不承認臺灣是“獨立國家”,這是事實,不是情緒。
郝龍斌把這些詞兜在一塊講,目的是讓人覺得他是在求和平、講理性,但其實骨子里是在包裝一個更激進的立場。他沒明說“臺獨”,但他說的每一個前提,都在往那個方向靠。
更微妙的是,他刻意撇清“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的關系,意思是我們還是認“九二”,但不接受統(tǒng)一的說法。
這就有點像是換殼不換心,把“共識”變成了一個可以隨便解釋的空殼。這種做法表面上是為了維持兩岸溝通的可能性,但實際上是在模糊立場,甚至是試圖重新定義兩岸關系的底線。
郝龍斌這些話,不是說著玩的。他很清楚自己講的每一個詞都帶有政治重量。他在釋放信號,也在試探底線。如果沒人回擊,他就會把這套說法當成新的路線繼續(xù)講下去。
藍綠路線越來越像,國民黨還有什么區(qū)別可言?
如果只聽郝龍斌那番話,很多人還以為是哪位民進黨人士在發(fā)言。講“正視中華民國”、談“尊嚴對等”,這些詞匯過去都是綠營的慣用語,現(xiàn)在拿到藍營嘴里,竟然毫無違和感。
這不是巧合,是國民黨內部路線正在逐漸靠近綠營的表現(xiàn)。朱立倫之前訪美時也講過一些模棱兩可的話,像“九二共識沒有共識”這種說法,本來是為了討好美國和島內中間選民。
但說多了也容易把立場說糊了。郝龍斌現(xiàn)在這番話,更像是把這種模糊路線推向了明面。
過去藍綠之間的最大差別,就是一個還談統(tǒng)一,一個主張獨立。現(xiàn)在呢?綠的繼續(xù)走“實質獨立”的路,藍的則換了個說法,也不再強調統(tǒng)一。這樣下去,兩黨的立場界線越來越模糊,選民要分清都難。
郝龍斌這種喊法,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整個國民黨內部正在發(fā)生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與其繼續(xù)談統(tǒng)一,不如順著“維持現(xiàn)狀”這條路往前走。
他的父親郝柏村曾經(jīng)就很明確地反對參與大陸的大型活動,說那是“丟臉的事”。這種態(tài)度在藍營中看似極端,但現(xiàn)在看來,郝龍斌并沒有走遠。
他只是換了種說法,把老一套的“拒統(tǒng)立場”打包成“交流前提”,本質沒變。
誰在借兩岸議題拼權力,誰就得承擔后果
郝龍斌這次參選黨主席,說是為了國民黨重整旗鼓,其實更像是一場內部權力的重新洗牌。他不是唯一的競爭者,但他是最敢把兩岸議題擺上桌的人。
但問題也在這兒。把兩岸議題當成選舉工具,短期內可能能帶來關注度,長期看卻是在消耗黨內共識。國民黨本來就因為路線不清、立場模糊被批評了多年。
大陸的立場一直很明確,不管誰上臺,只要不碰“一個中國”的底線,就還有話好說。郝龍斌這些話,說白了就是在試探這條線。
他以為換個說法就能繞過去,但對岸看得清清楚楚,這不叫善意,這叫試探。
郝龍斌如果真的成為黨主席,他的這套說法就可能變成國民黨的新路線。那時候的國民黨,不會再是“談統(tǒng)一”的那個黨,而是另一個講“交流”但拒絕統(tǒng)一的政黨。
趙少康
對大陸來說,失去一個可以對話的藍營,對兩岸關系來說不是好事,對國民黨本身也未必是件好事。
喊得再響,也喊不出一個未來
郝龍斌的喊話,其實已經(jīng)把他自己的立場亮得一清二楚。他不是想當橋梁,而是想當裁判。但兩岸關系不是靠誰嗓門大就能決定方向的。
現(xiàn)實不會因為某個黨內選舉而改變,大勢也不會因為幾句喊話而轉彎。
如果國民黨真的打算靠這種方式爭取選票,那它遲早會失去最初的立場和價值。郝龍斌說得越多,就越顯得國民黨在路線上的混亂。過去還能左右逢源,現(xiàn)在只剩左右為難。
喊話可以博關注,但撐不起未來。如果路線選錯了,不只是選舉結果會不好看,更可能把整個黨送上不歸路。
郝龍斌這次看似是向大陸喊話,實則是向黨內喊話,向選民喊話,喊的是他自己的野心,也喊出了國民黨目前最尷尬的處境。
信息來源: 《聯(lián)合報》---郝龍斌在登記參選國民黨主席后,接受專訪并主動談及兩岸議題,釋放“正視中華民國”、“對等交流”等言論 聯(lián)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明確否定“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可能性。 《臺灣民意基金會》報告---調查顯示,多數(shù)國民黨支持者傾向“維持現(xiàn)狀”,但部分模糊表態(tài)被視為變相拒統(tǒ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