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實踐“活水”入校園課堂
——上海法院為培養(yǎng)新時代高素質法治人才提出“上海方案”
七月流火,涼意漸起。開學后的高校校園又恢復了往日的喧鬧,學子們不禁回憶起上一個學期時巡講的熱鬧。
珞珈山上的百年殿堂、滬上的法理思辨、京畿的學術高地、鷺島的開放海風、巴渝的智識沃土、錢塘的求是之光、長安的紅色印記……不久前,“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以下簡稱系列巡講)首輪收官。在過去的兩個學期里,51名上海法院實務專家奔赴全國9地26所高校(科研院所)開展104場專題講座,吸引超20000名師生參與。
“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yǎng),更好發(fā)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人才培養(yǎng)?!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加強法院隊伍建設”,而源源不斷的后備法治人才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源頭活水,也是法院隊伍建設的活力之源。
如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指示精神,打破院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
如何將司法機關的優(yōu)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推動法學教育與法治實務深度融合?
上海法院立足“司法機關要承擔起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共同責任”核心命題,為培養(yǎng)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新時代高素質法治人才提出“上海方案”。
跨越山河湖海的“雙向奔赴”
初冬的武漢已有涼意,時值周末,本應安靜的武漢大學櫻頂圖書館卻熱鬧非凡。
“3……2……1,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正式啟動”,時間拉回到2024年11月24日,來自司法實務、法學理論等領域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專家教授、高校學生們共聚一堂,見證系列巡講正式啟航。
“當前,理順法學教育中的知行關系,促進法學知識教育與實踐教學有機銜接,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共同課題?!睍r任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在系列巡講啟動會上,談及法學實踐教學的重大意義時說道。
“面對新形勢、新變化,需要我們及時更新刑事司法理念,進一步改變重刑主義思想,充分發(fā)揚‘以人為本’的慎刑理念,融合好治罪與治理,貫徹好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鄙虾J懈呒壢嗣穹ㄔ狐h組書記、院長,二級大法官賈宇在“珞珈講壇”帶來了系列巡講首講。
作為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刑法學領域的專家,賈宇深耕刑法領域四十余載,授課聚焦當前刑事司法若干疑難問題,帶來“新理念”與“活案例”,吸引了校內外百余名聽眾,現(xiàn)場座無虛席。
“授課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其中的問題和案例充分說明了法學作為實踐科學,需要做到法學原理和司法實務高度統(tǒng)一?!笔谡n后,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周葉中這樣評價。
如何在系列巡講活動中達到良好的授課效果,師資力量是關鍵。
上海高院面向全市三級法院精心挑選法學專業(yè)知識功底和實踐經驗深厚的師資,特別是注重發(fā)揮全國審判業(yè)務專家和上海法院審判業(yè)務專家的輻射作用。
首輪系列巡講遴選51名實務專家組成師資隊伍,其中,大部分專家榮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全國審判業(yè)務專家”“上海法院審判業(yè)務專家”等稱號,課程內容則涵蓋立案、刑事、民事、商事、海事、金融、行政、執(zhí)行、知識產權等11個類別近60門課程,為系列巡講的高質量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案例教學等方式傳遞司法經驗,讓我們有機會梳理審判思路、規(guī)范授課內容,反向推動司法行為更趨嚴謹?!薄敖柚c高校師生的思想碰撞,對我們優(yōu)化裁判理念和方法很有助益?!笔谡n專家在“教學相長”中也感受到良性循環(huán)。
各高校普遍對系列巡講給予了高度肯定?!跋盗醒仓v這種‘案例進課堂、法官上講臺’的模式,將有效破解‘黑板法學’的困境?!敝袊ù髮W黨委副書記黃瑞宇對系列巡講評價道。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形象地比喻道:“將法院殿堂的‘源頭活水’引入校園講堂”。
在聽完實務專家的授課后,不少學生也深有感觸。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碩士研究生何韻玥說:“司法應秉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確保每一個案件都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薄胺ü僭趯徖戆讣^程中,面對法律空白、價值沖突以及利益平衡,要作出符合我國國情、解決實際問題的判決與結論?!敝袊嗣翊髮W知識產權法博士研究生黃翌對司法審判中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一校一策”精準匹配
“我們前期在和高校對接時,不少高校提出了自己的需求,有要求刑事、民事等基礎法學領域的實務交流,也有希望分享上海司法前沿領域的實務經驗?!鄙虾8咴焊刹颗嘤柼幵诨I備系列巡講時,進行了充分調研。
不同高校的法學學科條件不一樣,對授課主題的需求不一樣,如何更好地通過系列巡講將師生們更感興趣的課程帶到各高校?
系列巡講基于各高校的不同需求和特點,從活動策劃、專班組建、嘉賓邀請、課程安排等方面,對不同高校分別研究制定巡講工作計劃。
“我們多次組織專題研討會,并積極與巡講高校進行了多輪線上和線下溝通,確保巡講達到最大效果?!鄙虾8咴赫尾扛刹颗嘤柼幪庨L張平告訴記者。
在授課課程設置上,同樣按照“一校一策”的工作原則,對標法學專業(yè)核心課程“1﹢10﹢X”分類設置模式,結合上海法院海事審判、金融審判、知產審判、涉外司法等前沿一線審判實務經驗定制巡講課程內容,既深耕核心課程,強化司法實踐導向,又輸出上海審判特色課程,滿足多元需求。
例如,面向“五院四系”這類法學學科建設早、體系豐富的高校,系列巡講注重講授《賄賂犯罪司法實務中的疑難問題》《民事法官的裁判思維與方法》等匹配學科體系的理論課程。對于此次系列巡講過程中新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的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同樣事先做足功課,精心準備了《司法裁判是怎樣煉成的》等適配需求課程。
又如,聚焦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師范類高校不同的法學學科優(yōu)勢,系列巡講相應匹配《守護1/10: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實踐與思考》等課程。針對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專業(yè)性較為明顯的法學院校,系列巡講則對應專業(yè),以《以涉外商事海事審判現(xiàn)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思考與實踐》《防范金融風險的司法實踐》等為主題開展授課。
除此之外,系列巡講還聚焦數(shù)字經濟、低空經濟、生態(tài)司法等新興領域,采用“理論講解﹢案例剖析﹢互動研討”三位一體的授課模式,甄選具有典型意義的最新案例,為學生打開觀察現(xiàn)實法律問題的新視角。
契合高校師生需求,是增強系列巡講吸引力、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講座提出的問題與建議,前瞻性與針對性強,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痹谑谡n后的與談環(huán)節(jié)中,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學院副院長、教授曹陽表示。
“通過此次講座,能夠發(fā)現(xiàn)司法實務需要敏銳感知社會變遷,讓我對法律在適應社會發(fā)展中的靈活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痹隈雎牎稊?shù)字時代裁判方法的解構與重塑》這一課程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李娟麗有感而發(fā)。
“在信息化時代,法律人已不再是單純的糾紛解決者,更應成為產業(yè)創(chuàng)新的規(guī)則護航者、全球治理體系的積極構建者?!鄙虾=煌ù髮W凱原法學院碩士研究生陳藝瑄深受啟發(fā)。
師生們肯定評價的背后,是這種“量體裁衣”的設計,讓法治養(yǎng)分實現(xiàn)精準滴灌,也讓院校合作從抽象共識走向具體實踐。
“期待在上海法院系統(tǒng)的支持下,通過共同開展前瞻性研究、共建法治高端智庫的有效方式,全面提升上海高校法學教育質量和法治人才培養(yǎng)質量?!鄙虾J薪逃瘑T會副主任趙震對這一法學教育與法治實務相互融合的探索也提出了更高的期許。
種下千萬顆“法治理想”的種子
“我將把這樣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精神融入未來的理論學習和實踐中,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貢獻力量?!鄙虾I鐣茖W院法學研究所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碩士研究生葉飄雪說道。
“在夯實基礎的同時,保持對前沿問題的好奇與敬畏,讓法學學習真正成為連接理想與現(xiàn)實的橋梁?!闭憬髮W光華法學院法學本科生丹增央宗說道。
還有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學子們也都表示,要立足時代發(fā)展,從“活的法律”中汲取成長養(yǎng)分,實現(xiàn)專業(yè)素養(yǎng)的進階提升。
首輪系列巡講自江城武漢出發(fā),在北國春城收官。但收官不是終點,而是司法實務與法學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起點,正如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蔡立東在巡講收官時所講的:“期待雙方合作不斷開枝散葉,共同以優(yōu)異的合作業(yè)績?yōu)閲医洕鐣母哔|量發(fā)展凝聚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指出,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yǎng)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并強調“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為開展新時期法治人才培養(yǎng)指明了方向。
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法學院校與法治工作部門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定、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學生實習實訓等環(huán)節(jié)深度銜接”,為開展新時期法治人才培養(yǎng)指明了具體路徑。
組織開展系列巡講,是上海法院對前期院校合作成果的進一步深化。從與全國26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到開展全國首個高級法院牽頭開展的實習法官助理項目,再到設立教授工作站……上海法院承擔共育新時代法治人才的使命一直在路上。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車浩對系列巡講促進法學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方面頗有感觸:“作為上海法院首批教授工作站的掛職專家,上海法院不斷通過這種柔性引才的方式,為專家學者提供更多、更靈活、更有特點的實體化研究平臺。此次系列巡講又是一大創(chuàng)新舉措,必將切實有力地推進理論與實務的貫通,促進高校與司法機關的深入交流。”
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漢民對系列巡講同樣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表示“對推動法學教育具有示范作用”,希望借助此次系列巡講,“教育引導學生夯實專業(yè)知識,拓寬國際視野,提升實務能力”。
為將系列巡講打造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法治人才培養(yǎng)品牌項目,上海法院以“理論﹢實踐”“課堂﹢案例”的立體化法治教育模式,聚焦“緊扣中央要求、深耕核心課程、輸出特色課程、關注前沿熱點”四大特點,搭建起院校協(xié)同育人的橋梁。同時引入“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雙維度評估,通過學生問卷、教師訪談、跟蹤調研等方式,及時聽取高校師生對系列巡講的意見建議,形成“評估—改進—提升”的良性循環(huán),并以“同一主題滾動打磨、同一精品迭代升級”的匠心精神,不斷打磨巡講課程。
這些種子正在生根發(fā)芽。今年6月底,上海法院第三期實習法官(行政)助理項目啟動,26所高校的180名學子經過推薦選拔獲得了實習法官助理資格,深入全市三級法院開啟為期3個月的司法實踐。
“我在學校聽了系列巡講之后,對法院工作產生了濃厚興趣,所以積極報名了此次實習法官助理項目?!鄙虾:J麓髮W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南嘉奧對能親歷司法實務充滿憧憬。
正如上海高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理秋在巡講時說的:“我們熱烈期盼,能為全國范圍內的司法機關與高校合作提供更多、更有益的借鑒,讓越來越多的法科學子,受益于司法實務與法學教育的緊密結合,為法治中國建設添磚加瓦?!?/p>
為了讓系列巡講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結合數(shù)字法院建設,上海法院正在探索完善實務專家選課系統(tǒng),優(yōu)化按需配課功能,同時探索搭建精品視頻庫、教學案例庫等數(shù)字化共享平臺,為面向合作高校以及中西部等更廣泛地域的法學高校努力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后續(xù),上海法院將在此次系列巡講首批師資的基礎上,結合上海法院人才庫、專家?guī)臁熧Y庫“三庫”建設,篩選出一批優(yōu)質師資和課程,并以此為標準面向全市法院擴充組建100人左右的師資隊伍,為一體推進“教師、教材、教學”進校園筑牢根基,持續(xù)為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yǎng)貢獻上海法院智慧。
知識在傳遞中生長,理想在講臺間流轉。學子們路過校園內的報告廳,眼神中綻放著與實務下一次相遇的期待光芒。
來源:人民法院報·1版
記者:張巧雨 | 通訊員:胡明冬
責任編輯:賀晴 |聯(lián)系電話:(010)67550939|電子郵箱:fyxw@rmfyb.cn
新媒體編輯:于淏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