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區(qū)的老人們笑著喊“解疙瘩能手”時,陳素英總會想起第一次調解婚姻糾紛的場景。那是十年前,剛被選任為社區(qū)婦聯(lián)主席不久,一對年輕夫妻吵得面紅耳赤,摔門聲震得窗玻璃嗡嗡響。陳素英突然明白:婦聯(lián)主席的工作,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簽文件,而是要鉆進家長里短的煙火氣里,做那個為家庭縫補裂痕的人。
社區(qū)里少數(shù)民族居民較多,有一次調解婆媳矛盾,婆婆是老一輩牧民,堅持“媳婦應該多做家務”,兒媳卻認為“新時代就要男女平等”,兩人見面就嗆火。從走進她家的那一刻,陳素英就聞到了奶茶的清香,所以,附和著說道:“奶茶里不放嚼口肯定沒那么好喝吧,咱一個家里過日子,哪有鍋碗不碰的,再說,本來就是兩個不相干家庭的人組成了一個家,生活習慣都得需要慢慢去磨合的,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苯柚滩璧臒釟猓屍牌胖v講過去的不易,也讓兒媳說說工作的壓力,互相道出了心里話,解開了疙瘩。臨走時,兒媳主動給婆婆續(xù)了杯奶茶,杯沿相碰的輕響,比任何道理都動聽。
后來陳素英發(fā)現(xiàn),調解不是“斷官司”,而是搭座橋。最難忘的還是調解娜仁一家的事。娜仁丈夫喝酒不顧家,她抱著老大護著老二,哭著來找陳素英“我實在找不到別人訴說了。”陳素英一邊安慰著她,一邊給她做心理疏導。時刻關注她的情況,引導娜仁妥善處置夫妻矛盾?,F(xiàn)在娜仁找到了一份工作,能夠很好地養(yǎng)育孩子,生活也過得很安穩(wěn)。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它們不是冰冷的案例,而是一個個正在重新發(fā)光的生命。
婚姻調解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zhàn)斗。這些年,陳素英拉著社區(qū)里懂法律的退休老黨員、會說貼心話的“老阿姨”、擅長心理疏導的老師,組成了一支“調解小分隊”,還培養(yǎng)了幾個年輕的法律明白人,一起學習,一起工作,用居民身邊的故事講“如何好好說話”;在微信群里開了“悄悄話”欄目,讓不好意思當面說的煩惱有處安放;甚至給年輕夫妻設計過“互換角色體驗日”,讓丈夫試試一天買菜做飯接孩子,讓妻子感受下在外奔波的壓力。
如今,社區(qū)里吵架的少了,互相搭把手的多了;冷戰(zhàn)的少了,一起參加社區(qū)活動的多了。那一刻,陳素英覺得,所有的奔波和委屈都值了?;檎{員守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家庭的“完美”,更是煙火氣里那份“好好過日子”的勇氣。
這條路,陳素英走了十年,還要繼續(xù)走下去,只要能讓更多人相信“家是港灣”,這條路就永遠有意義。
鑲黃旗新寶拉格鎮(zhèn)滿都拉社區(qū)婚調室地址:錫林郭勒盟鑲黃旗新寶拉格鎮(zhèn)新寶拉格街南滿都拉社區(qū)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qū)婦聯(lián)權益部
供稿:孫娟
編輯:劉海林
審核:趙琳
聲明: 原創(chuàng)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于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lián)系我們刪除或支付稿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