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講究入土為安,一旦死去,就該下葬,不能耽誤,千百年來都是如此。
孝莊太后是清朝初期的關(guān)鍵人物,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都很尊敬她,若是沒有她,整個清朝的歷史都會被改寫。
但就是這樣一位重要人物,卻在死后37年都未能下葬,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公元1613年3月28日,博爾濟(jì)吉特·布木布泰也就是孝莊太后,出生于蒙古科爾沁部,她雖然是清朝的太后,但她并不是滿人,而是蒙古人。
而她之所以能成為皇太極的福晉,是因為當(dāng)時的滿清為了拉攏蒙古人,正在大力推行“滿蒙聯(lián)姻”政策。
萬歷年間,努爾哈赤統(tǒng)一了滿人的三大部落,建立了后金政權(quán),打算與明廷對抗。
但是光靠滿人的力量,是不足以與明廷相抗衡的,畢竟他們只是偏遠(yuǎn)地區(qū)的小勢力,即便他們已經(jīng)有了各方面的巨大進(jìn)步,但在明廷眼中,他們依然是蠻夷草寇。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要想干大事,必須要尋找盟友和外援。
而與明朝有世仇的蒙古人,就成了努爾哈赤的首個拉攏對象。
為了蒙古人達(dá)成合作,努爾哈赤選擇了最簡單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聯(lián)姻”。
他將自己這邊的女子嫁給蒙古貴族,又讓自己的兒子迎娶蒙古女子。
布木布泰的父親是蒙古科爾沁部的一個貝勒,所以她也算是貴族大小姐。
其實在不久之前,博爾濟(jì)吉特家已經(jīng)與滿人聯(lián)姻過一次了,當(dāng)時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博爾濟(jì)吉特·哲哲嫁給了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
當(dāng)時只有兩歲的布木布泰肯定不會想到,將來自己也要嫁給這個人。
公元1625年二月份,十三歲的布木布泰在家里過完了最后一個蒙古春節(jié)“白節(jié)”后,便被哥哥吳克善送到了盛京,與當(dāng)時已經(jīng)三十四歲的皇太極完婚,被封為側(cè)福晉。
當(dāng)時皇太極的大福晉就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因為有她的照顧,所以布木布泰在后宮中的地位排名第二,僅次于她。
但是由于哲哲“年老色衰”,她在后宮中的地位也在逐漸下降。
而且皇太極還在不斷納妃,等海蘭珠、娜木鐘來了之后,問題就更嚴(yán)重了。
哲哲和布木布泰的地位飛速下降,再也沒有了之前的風(fēng)光。
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稱帝之后自然要選后封妃。
當(dāng)時皇太極身邊有“五大妃子”,布木布泰排名第五,是地位最低的一個。
雖然布木布泰無法用美貌來吸引皇太極,但布木布泰也有著自己的優(yōu)勢。
布木布泰對后宮里的事并不感興趣,她比較喜歡朝前的事,喜歡官員之間討論的政治問題,從她后來的表現(xiàn)來看,確實如此。
皇太極在世之日,布木布泰的生活其實并不好,雖然她也是一位福晉,但皇太極不太喜歡他,也不怎么寵幸她。
因此,布木布泰與皇太極之間并沒有什么感情。
皇太極將她視為一個與蒙古科爾沁部聯(lián)合的工具,那么布木布泰也將皇太極視作成就自己一世英名的墊腳石。
公元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由于他生前沒有留下任何與立嗣有關(guān)的東西,因此繼承人問題就成了現(xiàn)在最大最關(guān)鍵的問題。
為了選出下一位皇帝,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以及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鬧得不可開交,就差打起來了。
皇太極支持者的意思是:立豪格為君,福臨為太子,但多爾袞的支持者不同意。
多爾袞這邊的人認(rèn)為,多爾袞作為皇太極的弟弟,同樣享有繼承權(quán),而且多爾袞也有當(dāng)皇帝的實力,憑什么不給他一個機(jī)會?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布木布泰出手了。
她先是找了皇太極這邊的人,勸他們做出一些讓步。因為如果事情真的鬧大了,真的不好收場,萬一真的引發(fā)了內(nèi)戰(zhàn),后果不堪設(shè)想。
這些兩黃旗的老臣覺得有道理,于是便放寬了他們的限制,他們覺得繼承人只要是皇太極的子孫就行了,至于是不是長子豪格,他們不在乎。
之后布木布泰又私下聯(lián)系了多爾袞,希望多爾袞同意這個條件,并支持福臨當(dāng)皇帝。
當(dāng)然,想讓多爾袞支持福臨,布木布泰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這些代價差點讓多爾袞將皇位從福臨手中搶走。
本來奪權(quán)篡位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shù)氖铝?,可多爾袞非要出去瀟灑,結(jié)果喝酒騎馬摔死了。
多爾袞死后,福臨才成為真正的順治皇帝,布木布泰也才成為真正的孝莊太后。
順治皇帝其實挺有本事,但他這一生經(jīng)歷的事情太多,身上的壓力太大了。
他沉迷于佛教,其實是一種逃避壓力的方式,獨愛董鄂妃,也是一種排解壓力的方式。
可惜他受限于自己的身份,沒法一直沉迷佛教,而他最愛的董鄂妃,也年紀(jì)輕輕就病逝了。
壓力大且心情悲極的順治皇帝正好又遇上了天花疫情,結(jié)果就是他英年早逝。
幸運的是,在他去世之前,找到了一個戰(zhàn)勝過天花的孩子玄燁,也就是后來的康熙皇帝。
順治皇帝去世后不久,玄燁的母親佟佳氏也去世了,撫養(yǎng)這個孩子長大的任務(wù),就落到了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的身上。
這個奶奶又當(dāng)?shù)之?dāng)媽,好不容易才把康熙皇帝拉扯大,為了讓玄燁順利當(dāng)上皇帝,布木布泰不得不重操舊業(yè),跟朝上的大臣們玩起了心眼。
雖然布木布泰基本不出后宮,但是她對朝上之事非常了解,要不是有她在后面幫忙出主意,康熙皇帝還真不一定能解決鰲拜這個大麻煩。
鰲拜是當(dāng)年追隨多爾袞的戰(zhàn)將之一,如今他想要以臣子的身份登上皇位,估計就是跟多爾袞學(xué)的。
在孝莊太后的幫助下,康熙皇帝戰(zhàn)勝鰲拜、平定三藩,成為了清朝最賢明的君主。
公元1687年,七十五歲高齡的孝莊太后病重,康熙皇帝每天都親自來照顧。
他甚至親自走到天壇去為奶奶祈福,甚至說出了“若大算或窮,愿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shù)年之壽”這種話。
雖然康熙皇帝已經(jīng)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孝莊太后還是沒能堅持住,在一個多月后病逝于慈寧宮,享年七十五歲。
孝莊太后臨死前,說出了自己最后的心愿:“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dāng)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strong>
孝莊太后是皇太極的妻子,按理來說應(yīng)該與皇太極合葬于盛京清昭陵。
但是孝莊太后說太宗皇帝都已經(jīng)去了這么多年了,不要再去打擾他了,而且她比較喜歡和自己的兒孫在一起,因此她想讓康熙皇帝將他跟順治皇帝葬在一起。
既然是孝莊太后的臨終遺言,康熙皇帝自然是要照辦,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辦成這件事的阻力居然這么大,這些朝中老臣全都站出來阻止。
康熙皇帝不打算將孝莊太后的梓宮送到盛京,但是安排下葬又被人阻止,只好一直拖著,但是這一拖就是三十七年。
這件事一直拖到康熙皇帝去世也沒辦成,不過他在臨死前將這個任務(wù)交給了雍正皇帝。
康熙皇帝比較溫和,不敢與這些老輩大臣撕破臉,但雍正皇帝可是個狠角色,他可不管這個那個,登基之后立馬讓人為孝莊太后修建陵寢。
雍正三年,也就是公元1725年,昭西陵完工,去世了三十七年的孝莊文皇后終于能入土為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