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發(fā)生了交通事故,打電話讓我去幫忙,去了后發(fā)現(xiàn)朋友正在跟對方爭吵,對方實線變道導致了追尾,主要責任在對方,朋友為了快點處理愿意主動擔責,但對方卻糾纏不清。
后來交警表示協(xié)商不成就把車拖走,朋友覺得這樣是增加無意義的成本,“真的很蠢,讓保險處理就好,幾百塊錢的事”,但他沒辦法。
最后對方終于是算明白賬了,然后走了快速處理,但辦完后還是忿忿不平,“我車一百多萬,你破車才多少錢……”
簡直不可理喻。回去的路上聽朋友吐槽,“這樣的腦子不知怎么發(fā)財?shù)摹?,我哈哈大笑?/p>
是啊,你比他聰明但你為什么還開二十來萬的車而買不起一百多萬的車呢?
朋友的車開九年了,他一直想換輛很熱門的新能源車,去試駕幾次了,但因為不想分期買,所以只能望梅止渴。
在身邊人中,朋友是公認的聰明人,幾乎什么都知道,是大家眼里的“百科全書”。
舉個例子,網(wǎng)上有陣子流行美國一個網(wǎng)紅的人生成長哲學,朋友看得很透徹,他說這跟國內(nèi)那幾個天天販賣知識的人是差不多的套路。
“簡單說就是告訴你怎么提升‘認知’,構(gòu)建所謂的核心競爭力,然后不斷提升復利效應,最后讓自己變得遙遙領先……這跟我們古人‘日日新’的理念是一樣的?!?/strong>
有理論有實踐有方法,反正我沒有朋友這么聰明,沒有他看得透。在他看來,網(wǎng)上的人都還是慕強,外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大家都是遠香近臭的心理,老覺得陌生人才是高手。
“其實都是平常的普通人,你看他們除了在網(wǎng)上忽悠之外,還能干成什么事?”
聰明人的陷阱。
朋友告訴我,網(wǎng)上的“情感專家”幾乎都是忽悠人,或者是自己騙自己,他們最擅長的是迎合別人的情緒,“主要是銷售做得好,如果他們自己遇到情感問題,他們照樣抓瞎”。
網(wǎng)上的雞湯幾乎一樣,聽起來很有道理,你知道他所說的都對,但實際上根本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