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大壽那天,我坐在陽臺上等了一整天。電話靜悄悄的,門鈴像壞了似的。老伴兒端來長壽面,嘆了口氣:"連樓下收廢品的老王都回老家吃席去了。" 我盯著那碗坨了的面條,突然笑出聲——這哪是過壽啊,分明是給自個兒辦了個"人際關系展銷會",結果展廳里就剩倆工作人員。
年輕時總嫌親戚扎堆煩人。記得二十年前老家拆遷,八竿子打不著的表侄都能扛著半扇豬肉上門,現(xiàn)在倒好,對門住了十年的鄰居見面還靠猜:"剛才電梯里戴口罩的是302還是301?"
人情賬簿泛了黃
上個月整理舊物,翻出本紅綢面記賬簿。1988年正月十五,李科長家嫁女隨禮5元;1995年重陽節(jié),車間老王父親白事湊了20元?,F(xiàn)在手機支付秒到賬,可人情往來卻像舊鈔票,揣兜里都嫌占地方。社區(qū)小劉開玩笑:"趙叔,您這賬本夠進歷史博物館了。" 我心想,博物館里至少還有人參觀呢。
有個周三下午,我特意買了二斤糖炒栗子——年輕時工友老周最愛這口。結果他孫女隔著貓眼說:"爺爺在網(wǎng)上下棋,您有事微信喊他?" 那袋栗子最后被我一顆顆剝完,涼透的栗子肉像橡皮擦,把四十年的交情一點點擦淡了。
小區(qū)成了"鴿子籠"
我們這棟樓交房時號稱"親情社區(qū)",現(xiàn)在每家防盜門都像保險柜門。去年物業(yè)搞中秋茶話會,橫幅底下就坐了六個人,四個還是物業(yè)自己的工作人員。新搬來的年輕人發(fā)明了個詞叫"社交距離",要我說,這距離都快趕上銀河系了。
倒是流浪貓比人熱鬧?;▔叺娜ㄘ埳烁C崽,全樓的陽臺都能看見有人偷偷放貓糧。有回我看見九樓的律師和五樓的快遞員蹲在草叢邊商量給貓搭窩,那親熱勁兒,比他倆在業(yè)主群里為停車位吵架時近多了。
手機里的"虛假繁榮"
女兒給我買了智能手機,現(xiàn)在我有三個家族群五個興趣群。重陽節(jié)那天微信群下起了紅包雨,我搶到個最大的——8塊8毛8,順手給外甥發(fā)了條語音:"下次直接拎二鍋頭來舅舅家!" 他回了個齜牙笑臉,然后朋友圈曬起了帶女朋友度假的照片。
去年住院做個小手術,病房里來看望的人走馬燈似的轉。臨床的老哥盯著我床頭柜上的果籃直樂:"老兄弟,你這果籃夠開水果店了。" 其實里頭大半是我自個兒網(wǎng)上訂的——總不能讓人看見柜子空著,那多像戲臺子沒了鑼鼓點兒。
時代卷起的塵埃
弄堂口修鞋的老陳前年關了鋪子,他說的實在:"現(xiàn)在人都網(wǎng)上買新鞋,九十九包郵,誰還修???" 人情往來也像這修鞋鋪,過去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現(xiàn)在感情出了窟窿,直接換新的比修補省事。
不過也有例外。社區(qū)圖書館的棋牌室永遠人聲鼎沸,老伙計們?yōu)閭€象棋子能爭得面紅耳赤。有回老李輸急了掀棋盤,第二天卻抱著新買的磁力象棋來道歉。你看,吵架也是種熱乎氣,總比對著冷冰冰的屏幕點贊強。
裂痕里的微光
今年雨水多,我家老房子墻角滲水。正發(fā)愁時,樓上的年輕租客帶著堵漏劑來敲門,他靦腆地說:"叔,我在裝修公司干過。" 等他忙活完一身泥點子的樣子,讓我想起三十年前車間里搶著幫我抬鋼坯的徒弟。
現(xiàn)在我和幾個老哥們定了"茶攤例會",每周三在涼亭碰頭。退休教師老孫說得在理:"咱這不叫聚會,叫定期給感情賬戶存錢。" 上周下大雨,以為沒人來了,結果老錢撐著破傘蹚水過來,從懷里掏出包沒淋濕的花生米:"說好今天我做東。"
尾聲:門鈴終會響起
前天突然收到一箱煙臺蘋果,是二十年沒見的堂妹寄來的。附的紙條上寫著:"三哥,夢見咱小時候偷摘青蘋果吃了拉肚子。" 我握著那張便條在客廳轉了半天圈,最后把蘋果分給了樓上樓下——當然都是敲開門送的。
今晚散步時,看見小區(qū)新裝的智能門禁閃著藍光。物業(yè)經(jīng)理炫耀說能人臉識別自動開門,我卻在想:這高科技能不能識別出想串門的心呢?拐過花壇時,401的年輕夫妻正教孩子學自行車,車把上掛著的韭菜盒子飄著香,那味道和我老伴兒做的一模一樣。
或許人情從來就沒消失,它只是換了件衣裳。就像我陽臺上那盆茉莉,你當它枯死了,一場春雨后又冒出嫩芽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