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報時評
本文共749字,閱讀大約需3分鐘
近日,江西景德鎮(zhèn)一位炸雞排的攤主李俊永火了。
“做完你的,我做你的,做完你的做你的!”這句接地氣的口號,搭配“四點半后不接散客只賣學(xué)生”“學(xué)生便宜1元”等原則,讓他被網(wǎng)友親切稱為“雞排哥”“雞排主理人”。如今,不僅大量游客前來排隊打卡,當(dāng)?shù)匚穆貌块T還專門成立了“雞排哥”專班,打算用一攬子計劃接住這撥流量。
同樣是炸雞排,為啥“雞排哥”就能做成行業(yè)的“頂流”?
答案或許,就藏著他對“認真”二字的堅持里。
“雞排哥”在售賣雞排。圖源新聞晨報
別人賣雞排靠撒料,他賣雞排靠“撒真誠”。每天收攤后,夫妻倆都會備料至凌晨兩三點,僅睡三四個小時又起床準(zhǔn)備,下午3點準(zhǔn)時出攤。他堅持雞胸肉必須新鮮采購腌制,且火候必須到位,他說,“不到位我是不會原諒我自己的”。9年不換攤、不漲價、不玩套路,當(dāng)一些店鋪執(zhí)著于濾鏡包裝,他偏用一次次重復(fù),炸出平凡日子最樸實的香味。這種不糊弄的勁兒,恰恰是消費社會中最呼喚的品質(zhì)。
除了品質(zhì)過硬,“雞排哥”更提供了滿滿的情緒價值。“你可以拒絕我,但是請你不要拒絕美味”“雞排免費,塑料袋6元,如果你的袋子被風(fēng)吹走,那我可不承認收了你的錢”類似金句被他信手拈來,風(fēng)趣又暖心。他還會在天熱時給排隊顧客發(fā)水,記得老客喜好,把6元生意做出“私人定制”的儀式感。你說,面對這種飽含心意的服務(wù),你能不點贊嗎?
這兩天,隨著“雞排哥”的火爆,網(wǎng)友們也結(jié)合著“雞排哥”的金句開啟各種玩梗,稱“雞排哥”演繹出自己忙碌的生活狀態(tài)。的確,追著農(nóng)時勞作的農(nóng)民、奔波在職場的打工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攤位”,都是在自己的賽道“炸雞排”。或許我們擠不進景德鎮(zhèn)的排隊人潮,但不妨偷師下“雞排哥”的生活智慧——把小事做到極致,平凡日常也能“炸”到滋啦作響。
人生如炸雞排,火候不到,滋味不足;誠意不夠,回味不長。從“雞排哥”這里,你品出了怎么樣的人生?在評論區(qū)說說吧。
作者:饒雪平
視頻主播:李蕓聰
拍攝&剪輯:伊冠聞
監(jiān)制: 梁冰清 朱一鳴 編輯:杜娟 李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