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茉莉花開·蘇舞飛揚”江蘇省群眾廣場舞展演在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qū))體育館上演。來自江蘇全省各地的22支群眾舞蹈隊伍,以靈動舞姿展示群眾文藝的鮮活生命力,也為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雙節(jié)奏響了藝術序曲。
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常勝梅,新華社江蘇分社分黨組成員劉兆權,東南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顧永紅,江蘇省文聯領導劉軒明、何超、黃俊、韓軍,新華網總裁助理、長三角中心主任、江蘇公司總經理徐壽權等出席活動。此次展演還通過江蘇文聯視頻號、江蘇文藝網、江蘇省舞蹈家協會視頻號、新華云、現代+APP等平臺同步直播,累計觀看人次近110萬。
本次活動由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江蘇省舞蹈家協會、新華網江蘇有限公司承辦,江蘇全省13個設區(qū)市舞蹈家協會聯合協辦,旨在為基層群眾搭建展現藝術風采的平臺,展現江蘇地域文化和新時代群眾精神風貌,并以此為紐帶,串聯起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起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活動在所有參演隊伍帶來的齊舞《一起來跳廣場舞》中拉開了序幕。在現場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聲中,22支隊伍依次登臺,每支隊伍的亮相都與臺下的熱情碰撞出溫暖的火花。
南京市建鄴區(qū)星荷歌舞團帶來的《拔根蘆柴花》,仿佛將觀眾帶入春日里的水鄉(xiāng)田間,盡顯群眾文藝的質樸之美。
在鎮(zhèn)江江河高級中學、鎮(zhèn)江舞叁仁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工作室共同表演的《青春舞曲》中,年輕舞者們踩著明快的節(jié)奏跳躍、旋轉,整個舞臺洋溢著蓬勃的青春力量。
常熟旗韻芳馨藝術團表演的《茶韻》,將茶文化的溫潤內斂演繹得淋漓盡致,展現出群眾文藝對地方文化的傳承。
無錫市老干部藝術團帶來的《江南春》中,舞者們以從容的姿態(tài)、細膩的動作,勾勒出江南春天“草長鶯飛、花紅柳綠”的詩意畫卷,舉手投足間皆是歲月沉淀后的優(yōu)雅與豁達。
揚州市邗江區(qū)凱之韻天之韻藝術團帶來的《運河頌歌》,將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揚州的水鄉(xiāng)情懷融于一舞,臺下掌聲不斷。
《古韻漢風》中,徐州玉蘭民舞團的舞者們舉手投足間透著雄渾厚重,好似連接古今的文化橋梁,帶領觀眾跨越千年。
淡雅舞裙似茉莉綻放,輕柔舞姿伴旋律悠揚。丹陽市藝軒藝術團表演的《茉莉花》更是引起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獲得陣陣掌聲。
南通市崇川區(qū)姊妹藝術團帶來的《黃海漁歌》中,滿是黃海之濱的漁家風情與質樸喜悅,盡顯生活溫度。
《水鄉(xiāng)豐收歌》中,南京市棲霞區(qū)文化館的舞者們以熱烈舞姿,再現江南水鄉(xiāng)“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熱鬧場景,仿若百姓幸福生活的縮影。
南通市通州區(qū)文化館群星藝術團帶來的《映日荷花》,則為舞臺增添了夏日荷塘的靜謐與高潔,充滿了詩意質感。
由江陰市音樂舞蹈家協會等帶來的《蝦鼓聲聲》中,舞者們將傳統(tǒng)鼓點與現代舞步結合,精彩的表演中,水鄉(xiāng)靈韻盡現眼前。
揚州市博愛藝術團表演的《茉莉花開》,將揚州的溫婉氣質與茉莉的清雅之美融合,讓人仿佛聞到了芬芳。
《洪澤湖漁鼓》中,淮安市洪澤區(qū)文化館水之夢舞蹈團的舞者們手持漁鼓,以鏗鏘有力的動作演繹洪澤湖漁民“與湖共生、向湖而歌”的生活。
無錫市濱湖區(qū)榮巷街道太康秋韻舞蹈團帶來的《漁鼓聲聲情悠悠》,似一首流淌在時光里的民謠,讓人產生情感共鳴。
鎮(zhèn)江依蘭舞蹈團帶來的《我家在鎮(zhèn)江》中,舞者們的每一個動作都透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滿是煙火氣與歸屬感。
舞蹈《揮灑》中,鎮(zhèn)江市文化館的舞者們以自信飛揚的神態(tài),演繹出“揮灑汗水、擁抱生活”的積極姿態(tài),傳遞出對美好生活的熱忱。
楚香星塵舞蹈隊帶來的《豐收的喜悅》,以跳躍的步伐、燦爛的笑容,將顆粒歸倉的喜悅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觀眾。
由金湖縣文化館與金湖縣健身秧歌舞協會共同表演的《蓮湘秧歌格咚代》,充分展現出鄉(xiāng)村生活的熱鬧與鮮活。
南京京鴻舞團帶來的《莫尼山》似將莫尼山的雄渾、草原的蒼茫呈現在舞臺上,讓人心生向往。
青藍舞裙似水田波光,輕快舞姿展農耕風情。南京市鼓樓區(qū)文化館與南京市精品藝術團共同演繹的《五月栽秧花鼓響》,以舞姿呈現了江南水鄉(xiāng)的農耕文化與百姓的勤勞智慧。
無錫市歌舞劇院藝術培訓中心(圓夢藝術團)帶來的《無錫景》則將無錫的靈秀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精彩的舞步好似城市名片的生動注腳。
太倉市文化館帶來的《竹籃青青 花香漫舞》,演繹了“采花入籃、花香滿徑”的田園場景,為整場演出增添了清新與詩意。
演出最后,當《茉莉花》的悠揚旋律響起,所有參演群眾隊伍再次登臺,來自江蘇各地的舞者們手拉手、心連心,傳遞著江蘇文藝的底蘊與溫度。活動還評選了金茉莉之花、銀茉莉之花、玉茉莉之花作品和優(yōu)秀組織單位。
“這份榮譽不是終點,而是我們繼續(xù)用舞蹈傳承文化、傳遞力量的嶄新起點?!币晃猾@獎團隊成員的感慨,道出了所有參演舞者的心聲。舞臺上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個笑容,都是百姓熱愛生活、鐘情藝術的真實寫照,更是江蘇省文聯打通文藝惠民“最后一公里”,讓文藝惠民活動落地落實、觸達群眾的生動縮影。
茉莉花開香不絕,蘇舞飛揚意未盡。未來,江蘇省文聯將繼續(xù)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搭建更多文藝舞臺,讓老百姓當主角,讓藝術之花綻放在街頭巷尾,讓文化藝術成為點亮群眾美好生活的“光”。這份“文藝之光”將進一步激活基層文化生命力,為江蘇文化強省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讓文藝惠民的初心在持久發(fā)力中書寫出更動人的篇章。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藝蘅/文 趙杰/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