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清,閔行區(qū)文史專家。長年研究鄉(xiāng)土歷史文化,著有《上海閔行文史叢書(第一輯10卷,第二輯11卷,第三輯3卷)》和閔行地情風物專集20多卷。史海鉤沉,“今日閔行”與張乃清老師攜手推出“乃清敘史”,讓我們在一段段閔行史話中,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
中華香樟一條街
閔行區(qū)江川路,原名“一號路”,曾俗稱“閔行一條街”,又因六車道林蔭蔥蔥,被上海市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局譽為“中華香樟一條街”。這“閔行一號路”,建于1959年,是上海人民獻給國慶10周年的大禮!
嶄新的規(guī)劃
1954年,在華東工業(yè)部主持下,閔行鎮(zhèn)市政規(guī)劃委員會作總體規(guī)劃,確定將閔行建設成以機械工業(yè)生產為主的小型城市。規(guī)劃人口規(guī)模6萬人,用地513公頃,工業(yè)布局主要沿黃浦江北岸沙港至竹港間。于是,被稱作新中國重工業(yè)領域“四大金剛”的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電機廠、上海鍋爐廠和上海重型機器廠先后在這里建成。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關注重工業(yè)生產,閔行堪稱“動力之鄉(xiāng)”,因此成為中央領導人頻繁來視察的地方。
1958年,按照上海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精神,上海市規(guī)劃設計院編制“閔行工業(yè)衛(wèi)星城”建設規(guī)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市第一個“成街成坊”住宅規(guī)劃設計。
1958年6月,為了配合“閔行工業(yè)衛(wèi)星城”建設,當地緊急開展大規(guī)模的征地拆遷工作。政府征用了盛家宅、賀家宅、高家宅、韓家宅、高家宅、董家宅、新河灣、陸家宅、荷花浜、石家里、謝家宅土地,共涉及本地區(qū)11個宅基。鄉(xiāng)親們積極配合政府工作,義無反顧地搬離世代居住的故土。
1959年3月18日,上海市建設委員會召開“閔行一條街”建設工程會議,確定了《閔行一號路成街建筑及街坊的規(guī)劃方案》。
神奇的速度
1959年3月18日,上海市建設委員會召開“閔行一號路”住宅工程會議。為了以社會主義建設新成就,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慶典,第一期工程趕在4月3日開始施工。
7月3日,沿街的11幢公寓式住宅樓同時開工,大多為四層至五層,其中6幢底層開設店鋪,建筑內部結構寬大,大廳、大陽臺、大廚房、大衛(wèi)生間。承建方上海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的建設大軍喊出“要與太陽比熱度,要與火箭比速度”的豪言壯語,創(chuàng)造了“一天一層墻,兩天一層樓”的“閔行速度”,僅僅用了78天時間建成11幢住宅樓,9月20日即交付使用,且質量優(yōu)良。
10月1日,建國十周年慶典之日,“閔行一條街”上16家上海著名商店的分店同時開門營業(yè),引來10萬人流。街的南面是美昌服裝公司、精益眼鏡店、迎賓茶葉店、光明食品店、聚商“老正興”餐館、幸福婦女兒童用品商店,北面是潔美理發(fā)店、曙光照相館、清真飯店、新華書店、閔行百貨公司等。閔行飯店是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服務性企業(yè)。
第一期工程剛收工,第二期工程又于10月份動工了。1960年初,在今江川路南北、蘭坪路東西兩側建成10幢住宅、5幢單身宿舍和1幢商業(yè)大樓,由此形成東風一村和東風二村。此后,繼續(xù)向西延伸,1960年2月至1961年7月,在今江川路南北、瑞麗路東西兩側建造住宅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商業(yè)設施1.18萬平方米,成為今日的瑞麗、蘭坪等新村的一部分。
一號路初貌
美麗的畫卷
在這條比上海南京路還寬闊兩倍的“閔行一條街”上,從早到晚,展現著幸福祥和的生活畫卷,成了媒體新聞焦點。報刊、廣播和新聞紀錄影片持續(xù)地作了深入報道,稱贊其為“新型的社會主義幸福街”。
1960年1月28日時逢春節(jié),剛建成的“閔行一條街”隆重舉辦“花燈會”。國旗插滿整條路,到處張燈結彩。當晚,氣溫降到零下一度,“花燈會”依然吸引了三四萬名觀眾。龍燈、蚌殼燈、獅子燈、蕩湖船等一路行街表演,人們縱情表達歡樂之情。
1960年初至1961年7月,工程向西延伸,在一號路南北、十號路(今瑞麗路)東西陸續(xù)建成各類建筑,閔行一條街形成新面貌。
1962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在“閔行一號路”拍攝立體故事片《魔術師的奇跡》,并以閔行老鎮(zhèn)為故事發(fā)生地,反映時代巨變,產生了極為廣泛的社會影響。
著名書畫伉儷謝稚柳和陳佩秋實地寫生的《閔行一條街》手卷
不朽的豐碑
1980年,“閔行一號路”更名為“江川路”。江川路繼續(xù)向西延長,橫貫江川路街道和馬橋鎮(zhèn),直至韓湘水博園,全長7200米,成為閔行區(qū)南部地區(qū)最著名的骨干道路。
1991年7月,長城(香港)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49—1989上海十佳建筑》圖書。在評選活動中,閔行一條街被評選為上海市30項精品建筑之一。
滬閔公路江川路口至竹港河,如今成為江川路東段的主路段,是上海解放以來老閔行地區(qū)的核心地帶,見證了上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最火紅的激情,承載著閔行區(qū)、上海市乃至新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時代印記。
共同的記憶
作者:張乃清
編輯:方佳璐
初審:高淑婷
復審:林心怡
終審:茅杰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