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2日電 題:沙海變綠洲 荒漠綻新顏——庫布其沙漠治理紀實
新華社記者劉偉、恩浩、王靖
在祖國北疆的遼闊版圖上,庫布其沙漠如一條黃色巨龍,盤踞在黃河“幾字彎”南岸。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代代治沙人接續(xù)奮斗,庫布其沙漠已有6000多平方公里披上“綠裝”,入黃泥沙量顯著減少,實現(xiàn)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歷來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國際社會治理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了中國經驗。庫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實踐。
今年9月,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舉辦。記者深入這片中國第七大沙漠,探訪和記錄沙區(qū)人民改善生態(tài)、守護家園、保衛(wèi)黃河的時代壯舉。
母親河畔褪去“黃衫”披“綠裝”
75歲的白七勞,生活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柴登嘎查,這里南鄰沙漠,北依黃河。庫布其沙漠曾以每年10米的速度北侵,嘎查的農田和草牧場不斷被侵蝕吞沒,黃河也難堪重負。
20世紀80年代末,時任柴登嘎查黨支部書記的白七勞,帶領全嘎查村民栽下16公里長的林帶,有效遏制了沙漠北侵。白七勞感慨:“幾代人就謀了這一件事。”
庫布其沙漠長約400公里、最寬處約50公里,總面積約1.41萬平方公里。沙區(qū)干部群眾一代接著一代干,在庫布其沙漠北緣筑起420公里的鎖邊林草帶,讓沙漠逐年退離黃河。
在鎖邊林草帶和庫布其沙漠之間,一條長400公里、平均寬約5公里的“光伏長城”治沙帶正在拔地而起。
站在達拉特光伏發(fā)電應用領跑基地觀景臺,雄踞沙海的藍色光伏板一望無際,光伏板下沙生植被欣欣向榮。“我們通過摻拌紅泥和生物肥,改良了光伏區(qū)的土壤,為植物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達拉特旗能源局工作人員楊超說。
一藍一綠兩道“長城”并駕齊驅、互為補充、融合發(fā)展,共同筑起阻止庫布其沙漠侵蝕母親河的生態(tài)廊道。
在沙漠腹地,沙區(qū)干部群眾通過修建穿沙公路、開展“十大孔兌”生態(tài)治理,將寸草不生、飛鳥難越的浩瀚沙海分割成一個個治理單元。
行駛在今年5月通車的達拉特旗巴音至蒲圪卜公路,黝黑的瀝青路穿過沙漠,道路兩側草方格綿延不絕。項目施工負責人張皓科介紹,大型施工機械在庫布其沙漠的應用已十分普遍,這條約17公里的路僅用時37天就實現(xiàn)了通車?!盀榉乐箘傂藓玫穆繁伙L沙掩埋,路修到哪里,草方格就打到哪里?!?br/> 鄂爾多斯市林草局副局長柳天云說,當?shù)匦纬闪艘月穭潊^(qū)、路定沙阻、路進沙退、路通業(yè)興的“以路治沙”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穿沙公路總里程4247公里,推動生態(tài)治沙面積約433萬畝。
“十大孔兌”是指10條黃河一級支流,自南向北穿透庫布其沙漠直通黃河,是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qū)。
為協(xié)調好水沙關系,鄂爾多斯市對“十大孔兌”逐一“開方治病”。當?shù)乜偨Y出“山頂植樹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種草披袍子、山腰興修梯田系帶子、溝底筑壩淤地穿靴子”等綜合治理模式。內蒙古自治區(qū)水利廳數(shù)據(jù)顯示,“十大孔兌”水土流失面積,已由2011年的8223平方公里降低到2024年的4251平方公里。
如今,庫布其沙漠治理率已達40%。庫布其沙漠東段的準格爾旗,與沙漠“死磕”的數(shù)十年間,完成治理面積272.6萬畝,全旗植被綜合蓋度達到76.2%,實現(xiàn)了“沙中找綠”向“綠中找沙”的蛻變。
在鎖邊林草帶、光伏治沙帶、淤地壩、綠化帶等立體防護網絡守護下,全市水土流失面積較1995年減少570萬畝,近10年減少向黃河輸沙約3億噸。通過生態(tài)治理結合光伏治沙的模式,到2030年將實現(xiàn)庫布其沙漠沙化土地全面治理。
重新定義人與沙漠的關系
“沙漠能不能成為我們的朋友?”錢學森和第一代治沙人寶日勒岱對話時曾提出這樣的問題?,F(xiàn)在,庫布其沙區(qū)人民給出了肯定答案。
敖特更花出生在杭錦旗獨貴塔拉鎮(zhèn)道圖嘎查。在她的記憶中,家門口就是一座大沙丘?!霸谄炖镄薜谝粭l穿沙公路之前,我滿腦子想的只有逃離這里?!?br/> 1997年第一條穿沙公路在杭錦旗破土動工,為敖特更花的生活帶來轉機。從給修穿沙公路的司機做飯,到投身治沙造綠,建立合作社和綠化工程公司……敖特更花和許多留在沙區(qū)的農牧民一樣,在沙海中實現(xiàn)致富增收。“今年我?guī)ьI50多名農牧民參與8000畝治沙和20000畝灌木平茬項目,每人每天至少能掙300元?!?br/> 穿沙公路修通后,為建設“光伏長城”拉運物料打下了基礎。鄂爾多斯市能源局副局長劉瑞宗介紹,“光伏長城”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發(fā)電量可達1800億千瓦時,每年可節(jié)約標煤約5500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4900萬噸。
治理沙漠不僅重塑了生態(tài),更激活了沙區(qū)經濟。通過推行“以工代賑”“先建后補”等模式,農牧民廣泛參與生態(tài)治理、光伏板清洗、后期管護等工作,帶動沙區(qū)38萬農牧民就近就業(yè)。2024年,全市林草產業(yè)總產值達75億元,已建成碳匯林285萬畝。
綠海中“留白”的原始沙漠風貌,是寶貴的文旅資源。鄂爾多斯市依托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庫布其沙漠,打造沙漠生態(tài)文化旅游帶,每逢旅游旺季和節(jié)假日,響沙灣、七星湖、恩格貝、銀肯塔拉等沙漠旅游區(qū)便開啟“人從眾”模式。2024年,鄂爾多斯市沙漠類景區(qū)接待游客超220萬人次,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3.8億元。
“這幾年最大的感受是庫布其的風變溫柔了。”39歲的馮慧生長在沙區(qū),從9歲開始就跟著父親治沙植綠。在風沙肆虐的舊時光里,種下去的玉米種子時常被狂沙埋沒。“植被擋住了風沙,耕地有了生態(tài)屏障,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瘪T慧說。
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中國經驗
9月16日,站在鄂爾多斯“沙戈荒”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的光伏藍海前,烏茲別克斯坦林草發(fā)展和荒漠化防治局處長穆拉特巴伊·加尼耶夫感慨道:“看到庫布其沙漠的‘光伏長城’我感到很震驚,我的國家也有沙化土地,庫布其的治沙模式對我們有借鑒意義?!?br/> 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舉辦,正值全球荒漠化挑戰(zhàn)加劇之際。根據(jù)《聯(lián)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全球40%的土地已經退化,影響到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庫布其沙漠治理實踐證明:荒漠化防治與高質量發(fā)展可以同頻共振。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自2007年創(chuàng)辦以來,始終聚焦荒漠化治理和綠色經濟發(fā)展,推動達成了“國際社會應攜手努力讓荒漠造福人類”等重要共識,促成了多項雙邊、多邊合作倡議和協(xié)議,開展了“沙特百億棵樹灌木種質工程和立體光伏治沙工程”等國際合作項目,推廣了微創(chuàng)氣流植樹、草方格固沙等技術模式。
論壇開幕式上,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聯(lián)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執(zhí)行秘書亞絲明·福阿德在視頻致辭中高度評價中國荒漠化治理成效。她表示,中國政府、企業(yè)、社區(qū)并肩攜手,同心協(xié)力把荒漠變成生命之源,給予了世界啟示。
近年來,很多發(fā)展中國家向中國學習防治荒漠化的經驗。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局長劉國洪表示,中國政府將積極履行《聯(lián)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義務,落實“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動倡議,建設中阿、中蒙和中國—中亞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持續(xù)加大對發(fā)展中國家荒漠化防治技術和項目支持。
“現(xiàn)在我們治沙已經告別了人海戰(zhàn)術,飛播無人機、植樹機器人、灌木平茬機、沙障鋪設機等先進機械設備應用廣泛,75%的機械治沙率將治沙效率提升5倍以上。”柳天云說,科學治沙不僅依托技術的創(chuàng)新,更要堅持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深入推進防沙治沙新理念、新模式、新場景示范應用。
從人與沙對抗,到人與沙共生,如今的庫布其沙漠正書寫著生態(tài)美、產業(yè)興、百姓富的綠色發(fā)展新篇章。(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