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獲獎者坂口志文教授:20年內(nèi)癌癥可治
10月6日晚,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將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大阪大學特任教授坂口志文(74歲)等三人。這是繼去年日本原子彈爆炸受害者團體協(xié)議會獲得和平獎后,日本連續(xù)第二年獲得諾貝爾獎。
這是日本個人獲得的第29個諾貝爾獎,而在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領域,則是繼2018年本庶佑教授之后日本的第6位獲獎者。
坂口教授因發(fā)現(xiàn)抑制過度免疫反應的“制御性T細胞”而獲獎。這不僅僅是日本科學界的盛事,更是人類對免疫系統(tǒng)認知的一次飛躍。坂口教授發(fā)現(xiàn)的“制御性T細胞”,就像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剎車”,它像免疫系統(tǒng)的“保安隊”,能抑制過度反應,避免自身免疫暴走或腫瘤逃逸。這項發(fā)現(xiàn),不僅顛覆了免疫學的傳統(tǒng)認知,還為癌癥、自身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等領域的治療開辟了新路徑。
坂口志文教授出生于1951年,是在日本滋賀縣的一個小村莊里長大。那是琵琶湖畔的一個寧靜地方,姉川河水靜靜流淌,坂口小時候常常騎自行車去湖邊玩耍。家庭環(huán)境樸素,父親是高中教師,曾夢想成為研究者,卻因二戰(zhàn)從軍八年而放棄。母親淑子女士則是一位長壽的老人,直到104歲才離世,她一直期盼兒子能獲得諾貝爾獎,可惜只差一年。
坂口從小就是個優(yōu)等生,文理皆通。中學時,他加入美術部,夢想成為畫家,還沉迷于文學,甚至對哲學感興趣。希臘哲學家田中美知太郎的書和物理學家渡邊慧的著作,讓他著迷。他一度想學精神科醫(yī)學,因為那里融合了哲學元素,能探討“二律背反”的神秘——比如血液在傷口凝固卻不能在血管內(nèi)凝固,這種矛盾讓他聯(lián)想到免疫系統(tǒng)的“自我”與“非自我”辨識。
不過,母親家系多出醫(yī)師,勸他走理科道路。坂口妥協(xié)了,考入京都大學醫(yī)學部。大學時代,他對病理學著迷,尤其對自身免疫疾病感興趣。那時,京都大學正值學園紛爭后,秩序尚未重建,他中途退學,轉去愛知縣癌癥中心做無薪研究生。為了生計,他每周幾晚在醫(yī)院值班,剩下的時間鉆研免疫。1983年,他獲得博士學位后,赴美留學,輾轉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等四家研究所。那是艱苦的日子,他像“烏冬面一樣遲鈍”的性格,讓他不受外界干擾,專注研究。1985年,在美國留學期間,他通過小鼠實驗發(fā)現(xiàn),如果移除某些T細胞,自身免疫疾病就會發(fā)作。這讓他提出“免疫抑制細胞”的假設,當時學界主流認為免疫只負責攻擊,不存在“剎車”細胞,他的觀點被視為異端。
坂口教授的妻子教子女士(下圖),是他的研究伙伴。兩人相遇于1977年愛知縣癌癥中心的一次夏日參觀會。教子是名古屋市立大學醫(yī)學生,第一眼覺得坂口“認真樸素,但眼睛里閃著饑渴的光芒”。
婚后,他們一同赴美,教子作為助手參與實驗,兩人像小團隊一樣,照顧實驗動物、解析細胞。1990年回國后,坂口教授在京都大學再生醫(yī)科學研究所任職。1991年,他確認了“CD25”蛋白作為控制性T細胞的標志物。1995年,正式證明其存在。2003年,發(fā)現(xiàn)Foxp3基因是其核心開關。這一系列發(fā)現(xiàn),讓他從“異端”變成免疫學先鋒。2011年,他轉至大阪大學免疫學前沿研究中心,擔任特任教授至今。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創(chuàng)辦了初創(chuàng)企業(yè)RegCell,旨在將研究轉化為治療藥物。坂口的職業(yè)生涯,如同一場長跑:從無薪研究生,到諾貝爾得主,他獲獎時已是74歲高齡,卻仍活躍在實驗室。
坂口教授的核心貢獻,是發(fā)現(xiàn)“制御性T細胞”。免疫系統(tǒng)分為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后者以T細胞為主。T細胞包括幫手T細胞(指揮攻擊)、殺手T細胞(直接消滅異物)。但如果免疫過度,會攻擊自身,導致關節(jié)風濕、1型糖尿病、多發(fā)性硬化癥等自身免疫疾病。坂口發(fā)現(xiàn),T細胞中約10%是“制御性T細胞”,它像巡邏隊,抑制異常反應,確?!白晕摇辈槐徽`傷。這被譽為“免疫學最后的大發(fā)現(xiàn)”,因為它揭示了免疫的“平衡”機制:攻擊與抑制的雙向調(diào)控。
這項研究的價值與意義,遠超基礎科學。首先,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療上,增強T細胞能“剎車”免疫暴走。目前,歐美已開展臨床試驗:從患者體內(nèi)提取細胞,轉化為T細胞后回輸,針對1型糖尿病、肝炎、重癥皮膚病。坂口團隊與中外制藥公司合作,解明Foxp3蛋白機制,使T細胞更穩(wěn)定,炎癥環(huán)境中不失效。這可能實現(xiàn)個性化醫(yī)療,副作用遠低于傳統(tǒng)免疫抑制劑,后者會削弱整體免疫,導致感染風險。
其次,在癌癥治療上的應用更令人振奮。癌癥細胞會偽裝“自我”,吸引T細胞聚集,抑制免疫攻擊。坂口的研究表明,減少腫瘤周邊的T細胞,能讓殺手T細胞“解鎖”,猛攻癌細胞。目前,日本從2022年起開展抗體藥臨床試驗。坂口教授預測,結合現(xiàn)有免疫療法(如PD-1抑制劑),治愈率可從30%升至50-60%。20年內(nèi),癌癥將不再是可怕疾病。此外,在器官移植中,T細胞能針對性抑制排斥反應,而不影響整體免疫,避免感染癥。
更廣義上,坂口教授的這項發(fā)現(xiàn)革新了免疫學范式。從前,免疫被視為“一刀切”的攻擊系統(tǒng)。如今,它是精密網(wǎng)絡,平衡是關鍵。坂口教授強調(diào):“免疫太強或太弱都麻煩,T細胞能讓調(diào)控如手臂般自由靈活?!边@不只醫(yī)學生物,還影響哲學思考:生命如何在矛盾中求存?現(xiàn)代人過潔環(huán)境導致過敏增加,正是免疫未“鍛煉”所致。坂口教授建議,多接觸自然,增強免疫韌性。他的研究,還催生了光免疫療法等創(chuàng)新,已在日本臨床應用。
獲獎當晚,坂口在記者會上說:“能夠以這樣的方式獲得諾貝爾獎,我深感榮幸。這些年來,我與許多同仁共同開展研究,感謝學生們、共同研究者以及各方的支持,真心對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諾貝爾獎不僅是我的榮譽,更是學生和合作者的功勞?!?/p>
他剛說完這句話,石破首相的電話就打了進來,石破說:“恭喜坂口教授!您是日本第29位個人獲獎者,感謝您的偉大研究?!彪S后石破問了坂口教授一個問題:“大家都以為制御性T細胞不存在,您為什么堅信?”坂口教授回答說:“我從現(xiàn)象出發(fā),堅持驗證,頑固地做了40年,最終連結到了疾病成因與治療?!笔铺岬搅思胰艘虬╇x世的事情,追問坂口教授:“夢想時代何時能夠到來?”坂口教授樂觀地說:“20年內(nèi),癌癥可治?!笔乒膭钫f:“政府將全力支持你,請您再健康20年!”
專家們的評價同樣熱烈。2012年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iPS細胞發(fā)明者)在X上發(fā)文:“坂口先生顛覆免疫學常識,對自身免疫、癌癥、移植貢獻巨大,我由衷敬佩?!?018年獲獎的本庶佑教授(免疫細胞PD-1發(fā)現(xiàn)者)也發(fā)表談話說:“坂口是京大后輩,同在T細胞領域,我特別自豪。早年他未獲認可時,我介紹他回國任職。他的研究仍有謎團,期待未來解開?!北臼€說,細胞學研究領域日本是“家傳技藝”,從早石修、石坂公成到岸本忠三,研究者層厚,坂口是結晶。
與坂口教授長期合作的中外制藥公司社長奧田修說,坂口教授引入“剎車”理念,顛覆了免疫學的一維觀,Treg細胞的發(fā)現(xiàn)研究成果,已開啟臨床試驗,這次獲獎,證明日本細胞科學研究再次獲得世界認可。我們將與坂口教授合作,盡快將基礎研究轉為新藥,給患者希望。
坂口教授在獲獎記者會上說了這么幾句話:
科學如繪畫,新觀點初遭批判,后成常識,面對逆風,“頑固”堅持很重要。
年輕人要珍惜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這樣就能看到新的可能性。只要堅持下去,不知不覺就會到達令人興奮的境界。
當我得知獲獎的消息,第一時間最想告訴我的妻子,她和我一起努力了這么多年,我想她會為我感到高興。
未來只要還能工作,我就想繼續(xù)努力研究。如果要說具體目標,就是希望盡快將基礎研究能真正應用于疾病的治療和預防,讓癌癥不再是絕癥。
東京銀座的“銀座威士忌博物館”,是亞洲最大的威士忌酒店,不僅出售各個年份的日本與歐洲的威士忌,還出售很難入手的“十四代”、獺祭等日本頂級清酒。就說是徐靜波的“靜說日本”推薦,說不定會有意外的喜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