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集寧區(qū),有一位被群眾認可和稱贊的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員史振杰,她以專業(yè)素養(yǎng)與為民情懷深耕基層調解工作,創(chuàng)新“援調對接”雙向機制,用法律與溫情化解矛盾,為千家萬戶筑起和諧防線,她以實際行動詮釋婚調員的責任擔當,成為守護社會穩(wěn)定的“平安使者”。
創(chuàng)新機制,構建“調解+法律”雙輪驅動模式
史振杰深知,調解工作既要“解心結”,也要“明法理”。她率先推行“援調對接”機制,讓法律援助律師提前介入調解,實現法律咨詢與矛盾化解無縫銜接。通過“調解前置+法律護航”,她帶領團隊將法律條款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調解依據,引導當事人依法維權、理性協(xié)商。例如,在處理一起因遺產繼承引發(fā)的家庭糾紛時,她運用民法典繼承編條款,結合家庭情感疏導,既明確各方權利義務,又緩和親人間的對立情緒,最終促成和解。這種“雙輪驅動”模式不僅提升了調解效率,更讓法治精神融入基層治理。
巧解糾紛,化解矛盾促和諧
面對復雜矛盾,史振杰始終秉持“以情動人、以法明理”的原則。2024年,一對中年夫妻因經濟壓力與育兒觀念沖突瀕臨離婚。史振杰多次走訪,發(fā)現男方因失業(yè)焦慮而沉默寡言,女方則因長期獨自承擔壓力心生怨懟。她沒有簡單評判對錯,而是先引導雙方回憶婚姻中的溫暖瞬間,再結合法律規(guī)定剖析溝通誤區(qū)。同時,聯動人社部門為男方提供職業(yè)培訓資源,最終夫妻雙方重拾信任,家庭回歸和睦。此類案例不勝枚舉,她以耐心傾聽、精準分析和專業(yè)指導,讓“火藥味”轉化為“理解聲”。
普法宣傳,源頭預防固根基
史振杰認為,調解是“治已病”,普法才是“治未病”。她依托法學會宣講團身份,深入社區(qū)、企業(yè)、學校開展普法講座,年均授課20余場。針對婚姻家庭領域,她創(chuàng)新“案例+互動”普法模式,用身邊事解讀婦女權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引導群眾樹立法治思維。她還牽頭編寫《家庭矛盾預防手冊》,免費發(fā)放至村(社區(qū)),將法律知識與調解技巧送進千家萬戶。通過源頭預防,轄區(qū)婚姻家庭糾紛發(fā)生率同比下降15%。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踐擔當
史振杰常說:“婚調員調解的不僅是矛盾,更是人心?!彼冀K保持著對法治事業(yè)的熱愛與執(zhí)著,無論寒冬酷暑,只要群眾有需要,她總是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微信里存著數百個求助者的聯系方式。這份堅守,源于她對職責的敬畏——每化解一起糾紛,就可能挽救一個家庭,維護一片安寧。
集寧區(qū)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室地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qū)科技文化中心A4號樓集寧區(qū)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qū)婦聯權益部
供稿:孫娟
編輯:吳日東
審核:趙琳
聲明: 原創(chuàng)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于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系我們刪除或支付稿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