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教育部審定、一些省份試點推行的小學語文課本中,四年級上冊的第一課就是《觀潮》。趁著農(nóng)歷八月十八大潮汛,一些家長也帶著剛學完這篇文章的孩子來到浙江海寧,親身體驗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
在海寧的鹽官觀潮勝地公園,記者遇到了不少專程跟著課本來觀潮的學生。大潮還未到,孩子們就舉起手機等著錄像。
學生:我是第一次來,感覺挺開心的。
有父母帶著來的,也有跟著老師來體驗的。孩子們除了在江邊觀潮,還能到沿江的歷史景點游覽,了解錢江潮涌的形成原理,探尋其背后的文化底蘊。
海寧鹽官古城負責人 鮑龍:把傳統(tǒng)文化活化,并通過動態(tài)展示,讓親子能夠在這個地方可玩、可互動,同時還能夠?qū)W到更多的歷史文化和當下的知識。
此外,親子游與研學團還帶動了當?shù)孛袼蕖⒉惋?、零售等產(chǎn)業(yè)的消費熱潮。
某民宿工作人員 蘇江:小學四年級第一課,學完來打卡的很多,旺季的時候入住率還是比較高的。
“弄潮兒”追潮而騎
一路向上
在錢塘江邊,有一條公路與江堤平行數(shù)十公里,它叫翁金線,曾是連接上海和杭州的主干道。如今這條公路正從交通要道“切換”成休閑綠道,不少人在這里跑步、騎行。每逢大潮汛時,騎行者們會一路沖到尖山頂追潮、觀潮,海寧人把他們叫作“弄潮兒”。下面就跟著“弄潮兒”一起,去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
騎行愛好者 祝驊驊:騎車騎了有三年,剛開始說實話就是想運動,買了一輛車,騎騎蠻開心的,出汗很舒服。
我們這邊的騎行環(huán)境特別好,翁金線上有“百里錢塘”,它那段12公里是沒有機動車的,感受一下大自然,人與自然的融合。我們跟著海寧錢江潮去騎,差不多每小時20多公里。剛開始兩三公里就追不上了,整個人身體很喘。錢江潮很壯觀,它的聲音好像一直在給我喊加油,要追上它。
騎行愛好者 祝驊驊:海寧錢江潮來的時候,魚在潮前面,我們的父輩跑在潮頭之前,把魚撈上來,搶潮頭魚。這是我們江邊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追潮、弄潮,已經(jīng)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形成我們海寧人這種性格。
海寧人的性格,就和錢塘江一樣,勇往直前,猛進如潮,勇立潮頭。錢江潮不會停的,我們能停嗎?我們也不能停。這是我們海寧人的狀態(tài),生活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