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被執(zhí)行死刑前一晚還能逆天改命,這不是小說而是真實事件。
窮兇極惡的死刑重犯似乎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與發(fā)明家搭上關系。
然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紅濤卻是個誤入迷途的天才發(fā)明家。
曾經的他因為詐騙罪兩次被拘留,兩次逃脫,還重新犯罪。
最后一次被警方抓捕歸案,法院直接數罪并罰判處其死刑。
面對失去生命的時候,這個走錯路的天才終于害怕了,他幡然醒悟,開始拯救自己。
在監(jiān)獄中,他每天都投入在發(fā)明之中,很多人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就在執(zhí)行死刑前一晚,他成功完成了一件事,這也讓他免于一死。
在李紅濤身上,究竟有怎樣的稀奇事?
人們總說勤能補拙,但事實證明聰明的孩子從小就能嶄露鋒芒。
1966年,他出生在湖北,腦子是天生的,他就是最好的代表。
他的父母對于這個孩子的降生是滿懷期待,更是希望他以后有所作為。
據李紅濤的父母回憶,他從很小的時候就對機械、電機等東西感興趣。
當時同齡的孩子還啥都不知道的時候,李紅濤已經開始了有條理的拆解玩具。
他拆的可不是那些普通的布娃娃的玩具,而是有著機械結構的那種。
剛開始父母聽到他要玩具,還以為李紅濤是羨慕別人家孩子有玩具。
但是看著李紅濤把到手的玩具都給拆了,這讓父母兩人摸不著頭腦。
殊不知,李紅濤此時就已經開始為自己將來的事業(yè)打基礎了。
李紅濤的父母還是比較開明的,讓孩子自由發(fā)展著興趣。等到李紅濤上學以后,他的光芒就遮掩不住了。
1980年,他更是一舉拿下了數學競賽的二等獎,那時他才14。知道的人們都夸他,說這一看就有大出息。
隨后的求學時間里,李紅濤一路高歌,最終通過高考順利進入浙大。這有多高的含金量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
而在這所知名高校里,李紅濤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電子系。在浙大求學的過程中,李紅濤可謂求知若渴的進行學習。
更讓他高興的是,在這里他還收獲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女朋友。
兩人不僅感情穩(wěn)定,而且還被一同分配到了一個不錯的工作單位。順理成章的,1988年,兩個適齡青年就這樣在大家的祝福中結婚了。
故事發(fā)展到了這里似乎將要迎來一個非常圓滿的結局了。但也許是生活的過于順風順水,讓李紅濤產生了可以掌控一切的錯覺。
所以,他開始走錯路了。
夫妻是最親密的人,他的妻子總覺得丈夫有些奇怪。有了疑心就會多了關注。
最終,妻子發(fā)現了讓她心碎的事實,李紅濤有了二心,在外面有了別人。
她不是那種肯吃虧的人,即使兩人已經結婚了,她也不愿咽下這口氣。
面對李紅濤赤裸裸的背叛,妻子鄭重的向他提出了離婚。
李紅濤見妻子心意已決也徹底的慌了神,他覺得自己只是一時的糊涂。
況且如果妻子跟自己離婚了,那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出軌的事。
幾番掰扯下來,李紅濤還是沒能挽回妻子的心,婚姻慘淡收場。
或許是這一次的打擊過于突然,讓李紅濤整個人都變得有些魔怔。
同事突然發(fā)現他不再來上班,了解了才知道他竟辭掉了這么好的工作。
而這邊辭掉工作的李紅濤并不是選擇遠離傷心地開始新生活。
自從離婚后,他整個人都非常的萎靡不振,不知道繼續(xù)生活的意義。
有現在比較流行的話就是說,李紅濤在當時陷入了人生低谷期。
人在低谷期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出現判斷不足的情況。
李紅濤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是有個他的同學想創(chuàng)業(yè),叫他一起,他也正好想要趁著這次機會改變。
但是兩個人腦袋一拍就想創(chuàng)業(yè),卻發(fā)現最基本的資金都沒搞定。
在這種情況下,李紅濤竟然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想法:騙銀行。
要說那時的李紅濤真的是豬油蒙了心,曾經的天之驕子竟做出這種事。
李紅濤畢竟是有些聰明在身上了,還真就讓他研究出了騙銀行的方法。
他通過潛心研究,成功弄出了一個足以以假亂真的銀行印章。
第一次犯案的他也是十分緊張,但是對金錢的渴望壓過了那股緊張。
8萬塊,李紅濤第一次出手犯案就拿到了整整8萬塊。
他簡直太興奮了,貪欲被滿足后一時間已經來不及思考其他事情。
除了得手非???,李紅濤第一次被捕也來的非常快。
李紅濤面對警察的抓捕表現出了一種無法想象的淡定與從容。
或許他就預判到了這一天,在第一次被捕后他十分隨意的就逃走了。
當時的警察在吃飯,他竟大模大樣的從公安局里自己的走了出來。
重獲自由的他并沒有珍惜,逃亡路上很快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犯罪。
這次的他不是騙錢了,而是利用自己的“專業(yè)”開始偷車了。
逃到貴陽后,他在路上相中了一臺車,只用了一根鐵絲就偷了這臺車。
此時的他已經渾然沒有對于法律的敬畏,而對自己信心滿滿。
明明是個逃跑的罪犯,竟然還敢開著偷來的車去見自己的情人。
意料之中的,這次的逃亡并沒有持續(xù)太久,很快他第二次被捕歸案。
本以為這次被捕可算能挫一挫他的銳氣,沒想到他還在醞釀著逃脫。
這次他沒有著急,用上了迷惑警察的緩兵之計。
面對警察的審問與調查,他是相當之配合,也讓警察放松了警惕。
直到這天,監(jiān)獄里傳來消息:李紅濤帶著兩個在押犯又跑了。
這無疑讓警察有些顏面掃地。
他的這些行為無疑就是在挑釁警察的權威,也算是徹底的惹惱了警方。
1992年,第三次組織抓捕李紅濤,警方發(fā)動了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和警力。
在這樣的抓捕規(guī)模下,李紅濤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三進宮”。
而不少人也因為李紅濤的這一行為,戲稱他為“越獄之王”。
調侃歸調侃,法律的威嚴是不允許任何人挑釁的。
而李紅濤很快也將親身感受到這份威嚴的重量,悔不當初。
李紅濤歸案之后,法院也很快就展開了審判工作。
1993年11月,考慮到李紅濤多次越獄、多次犯罪的行為,最終數罪并罰判其死刑。
聽到法院判處自己死刑時,一向傲氣十足的李紅濤內心終于感覺到了恐懼。
此時此刻的他才發(fā)現,自己還有很多很多事情沒有完成,他還想活著。
或許讓他再回首看之前自己的各種行為,他也終于知道了自己可笑。
于是他提出,他要做實驗,能為社會國家做貢獻。
最終,所里領導同意了,算是發(fā)揮他的價值。
爭取來的機會來之不易,他每天都很忙碌,不停的發(fā)明研究。
好像一直到臨死的時候,他才想起自己對于電子機械的熱愛和投入。
之前的幾年放縱,也讓他丟失掉了對于專業(yè)知識的純粹。
監(jiān)獄的相關人員了解他的具體情況之后,也沒有對他的研究加以阻攔。
他們知道李紅濤是個聰明的人,說不定他真的能夠在這里創(chuàng)造些什么。
一種無形的氛圍在監(jiān)獄蔓延開,隨著死刑執(zhí)行日期的臨近更為緊張。
一直到臨近執(zhí)行死刑的前夕,在監(jiān)獄中所有人都忐忑的時候。
李紅濤拿出了自己震動全國的發(fā)明:無刷電勵磁電機。
這項發(fā)明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而李紅濤的價值也讓他的死刑得已暫緩執(zhí)行。
在原本生命的最后時刻,李紅濤好像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之后的幾年,他由死緩變成17年有期徒刑,又兩次減刑。
2009年,通過多年的改造,李紅濤完全端正了自己的態(tài)度,出獄后收獲新生。
故事的結尾,我們希望他能夠將自己的智慧用在該用的地方,那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