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現在完全就是兩副面孔,一邊派心腹來華舉行戰(zhàn)略對話,一邊又加入了稀土“混戰(zhàn)”,究竟想干什么?
根據外交部網站消息,法國總統(tǒng)外事顧問博納訪華期間,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了第27次中法戰(zhàn)略對話,這次對話主要聚焦于兩國關系和合作兩個大的方面。王毅外長強調,中法應該攜手維護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局勢的穩(wěn)定性。聽到王毅外長的講話,博納也提到了加強戰(zhàn)略溝通,增強互信、強化合作的重要性,博納還強調,要與中方開辟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眾多新興領域的合作。
法國搶稀土:看著兇,其實底氣不足
稀土這東西,聽著好像離咱們挺遠,其實是現代工業(yè)的“命根子”——手機震動、風力發(fā)電、戰(zhàn)斗機隱身涂層,甚至導彈制導,都得用它。
而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煉能力都在咱們中國,這就讓西方各國心里發(fā)慌,法國作為歐盟的核心國家,更是急得不行。
早在2025年7月的G7加拿大峰會上,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就舉著塊稀土磁鐵喊“要擺脫對中國依賴”,還推出了《關鍵原材料法案》,目標是到2030年把稀土進口依賴度降60%。
法國在這事兒上特別積極,歐盟列的47個戰(zhàn)略項目里,法國占了9個,其中2個直接跟稀土有關。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特別骨感:法國本土最大的稀土回收企業(yè)MagREEsource,計劃到2027年一年才產1000噸磁鐵,這點量連歐洲每年從中國買的1.6萬噸的零頭都不夠;另一家叫索爾維的企業(yè),雖說重啟了稀土氧化物生產,可技術還是咱們中國幾十年前就玩熟的那套。
更尷尬的是,法國政府還得倒貼錢——給本土企業(yè)發(fā)高額補貼,還得勸買家接受比中國貴30%的“本土價”。
為了防中國,2023年8月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還出臺政策:外國企業(yè)想收購法國稀土相關企業(yè),只要股權超10%,就得政府審批,明擺著針對咱們。
同時法國還加入了美國搞的“礦產安全伙伴關系”,跟澳大利亞、加拿大簽協(xié)議,想繞開中國建供應鏈。
可繞來繞去,還是繞不開技術依賴:比如法國Carester公司計劃2026年生產重稀土氧化物,核心的“從舊磁鐵里提稀土”技術,還得用中國的專利。
說白了,法國想在稀土領域跟中國“掰手腕”,手里的牌其實不多。
派心腹來華談合作:表面和氣,實則怕丟了中國市場
就在法國忙著在稀土領域“折騰”的時候,馬克龍卻派了自己的心腹——總統(tǒng)外事顧問博納來中國,跟王毅外長開了第27次中法戰(zhàn)略對話。
會上說得全是合作的話:王毅外長說中法得一起維護多邊主義,別搞陣營對抗;博納也跟著應和,說要跟中國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這些新興領域加深合作。
一邊在稀土上跟咱們對著干,一邊又派心腹來談合作,這表面的和氣跟稀土領域的較勁,反差也太大了。
其實馬克龍心里打得是“利益算盤”:中國可是法國的大市場啊——法國的葡萄酒、奢侈品,一半以上的出口都靠中國;還有法國電力公司(EDF)在華投資的臺山核電站,光這一個項目就超100億歐元;空客每年賣給中國幾十架飛機,占全球訂單的15%。要是因為稀土的事兒跟中國鬧僵了,這些生意不得黃?
而且法國跟美國也不是一條心。雖然加入了美國的“礦產伙伴關系”,可美國根本不把核心技術分給法國——2024年美國國防部拿4億美元支持本土稀土精煉,法國想沾點光都沒門。
馬克龍也不傻,知道光靠美國靠不住,還得跟中國保持聯系。就像法國汽車巨頭Stellantis,跟咱們寧德時代在法國建了電池廠,可工廠里用的稀土永磁體,還是得從中國進口。
所以博納來華談合作,說白了就是想“兩邊不得罪”——既不想丟了中國的市場和技術,又想在西方陣營里裝樣子。
背后的地緣小算盤:想當歐盟“稀土老大”,可麻煩不少
法國這么折騰,不光是為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更想在歐盟內部當“稀土老大”。
你想啊,歐盟的《關鍵原材料法案》里說了,誰能在稀土這些領域實現自給自足,誰就能拿到更多歐盟補貼。
法國仗著自己在稀土回收上有點先發(fā)優(yōu)勢,就想搶這個名額——比如跟日本合作,今年3月法國Carester公司跟日本的JOGMEC機構簽了協(xié)議,日本投了1.1億歐元幫法國建稀土回收廠,未來工廠70%的產品要供給日本和Stellantis。
這么一來,法國既能拿到資金和技術,還能打通亞洲市場,在歐盟里的話語權自然就高了。
可這小算盤沒那么容易實現。首先,法國在非洲的“傳統(tǒng)地盤”被中國搶了不少——尼日爾政變后,法國沒法在當地采鈾礦了,咱們中國企業(yè)卻通過“一帶一路”拿到了新的開采權;
美國也防著法國,去年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不讓法國企業(yè)參與澳大利亞的稀土礦項目。
說白了,美國只想讓法國當“小弟”,不想讓它真的強大起來。
所以馬克龍現在的處境挺尷尬:想靠西方陣營擺脫中國,可西方不真心幫它;想跟中國保持合作,又怕被西方罵“胳膊肘往外拐”。
這種“兩邊討好”的做法,其實也能看出來法國現在的難處——既想保持自己的大國架子,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的制約。
這事兒不光是法國,現在很多中等國家在中美之間都得這么小心翼翼地找平衡,畢竟誰都不想真的得罪重要的合作伙伴。
說到底,稀土領域的“混戰(zhàn)”本質上是利益的爭奪,法國一邊談合作一邊搞對抗,不過是想在這場爭奪里多撈點好處。
可咱們中國手里有技術、有產能,法國想繞開咱們建供應鏈,短期內根本不現實。
未來中法在稀土上的博弈還會繼續(xù),但只要咱們保持優(yōu)勢,法國最終還是得回到合作的軌道上來——畢竟做生意講究的是互利共贏,光靠“裝樣子”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觀察者網——歐洲企業(yè)還是不夠,法國稀土制造商:產能跟不上,太沮喪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法舉行戰(zhàn)略對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