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資料來源:《楞嚴(yán)經(jīng)》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佛經(jīng)記載與傳統(tǒng)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觀世音菩薩,這位在東方世界家喻戶曉的大菩薩,其修行法門究竟為何?
為何千百年來,無數(shù)修行人對其推崇備至?
在《楞嚴(yán)經(jīng)》中,世尊曾召集二十五位大阿羅漢和諸位菩薩,讓他們各自講述自己的修行法門。
就在這場殊勝的法會上,觀世音菩薩站了出來,講述了一個震撼古今的修行秘法——耳根圓通。
這個法門一經(jīng)道出,連文殊菩薩都贊嘆說:"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
可耳根圓通到底是什么?我們每個人都有耳朵,每天都在聽聲音,這和修行又有什么關(guān)系?
觀音菩薩又是如何通過耳根證得無上菩提的?這其中的奧妙,恐怕不是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那是在靈山法會上,佛陀住世的年代。世尊釋迦牟尼正在為眾弟子宣講《楞嚴(yán)經(jīng)》,講到了修行的種種法門。當(dāng)時在座的,有摩訶迦葉、阿難等大弟子,也有文殊、普賢、觀世音等諸大菩薩。
佛陀環(huán)顧四周,對眾人說道:"你們各自都有所證悟,今日不妨講講,你們最初是從哪個根門入道,又是如何證得圓通的?"
于是,二十五位圣者依次站起。有的說從眼根入手,觀色相而悟空性;有的說從鼻根下功夫,調(diào)息而得定境;有的說從舌根品味,知味性本空;還有的從身根、意根入手,各有各的門徑。
這二十五種法門,每一種都是實實在在的修行之道,都曾讓無數(shù)人因此證果。聽著這些尊者的講述,在場的人無不心生敬畏。
輪到觀世音菩薩時,只見她從座位上緩緩起身,向佛陀行禮后,開口說道:"世尊,我憶往昔,恒河沙劫之前,有佛出世,名為觀世音。"
眾人一聽,都感到好奇。觀世音菩薩,竟然是因為一位同名的古佛而得名?
菩薩繼續(xù)說:"那時我在那位觀世音如來座下修行。如來教我從'聞'字入手,讓我進(jìn)入一種叫'聞性'的境界。"
"什么是聞性?"有弟子在心中這樣問。我們平時聽聲音,不就是耳朵在聽嗎?這和聞性有什么不同?
觀世音菩薩似乎看穿了眾人的疑惑,便開始詳細(xì)講述自己的修行經(jīng)歷。
"起初,我和普通人一樣,聽到聲音就分別:這是好聽的,那是難聽的;這是鳥鳴,那是水聲。耳朵追逐著外面的聲音,心也跟著聲音跑。聽到贊美的話就歡喜,聽到批評的話就痛苦。"
"后來,我按照觀世音如來的教導(dǎo),開始返觀自己的聽覺本身。不再去分辨外面的聲音是什么,而是觀照'能聽'的那個本體。"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妙的事情:聲音有生有滅,有大有小,有遠(yuǎn)有近,可是那個'能聽的性',卻從來沒有變過。"
這話一出,在場的許多人都愣住了。是啊,我們平時只注意到聲音本身,卻從來沒有觀察過"聽"這個行為的本質(zhì)。
菩薩接著說:"鐘聲響起時,我聽到了;鐘聲停止了,我還是能聽。夜深人靜,萬籟俱寂,難道我的聽覺就消失了嗎?沒有。那個'能聽的性'依然在那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明白了,聲音是外境,會生會滅;耳朵是肉身,有成有壞;只有這個'聞性',才是真正不生不滅的。"
阿難聽到這里,忍不住問道:"菩薩,那我們平時聽聲音,和您說的觀照聞性,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觀世音菩薩微微一笑:"平常人聽聲音,是耳根攀緣聲塵,心隨境轉(zhuǎn)。聽到好聽的聲音就起貪心想要多聽,聽到不好聽的聲音就起嗔心想要逃避。這樣一來,心就被外境牽著鼻子走了。"
"而我修行的方法,是'反聞聞自性'。不去追逐外面的聲音,而是把注意力轉(zhuǎn)回來,觀照那個'能聽'的本體。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
"初于聞中,入流亡所。"菩薩說出了這八個字。
什么叫"入流亡所"?在場的人都豎起了耳朵,生怕漏掉一個字。
菩薩解釋道:"入流,就是逆著平常的攀緣流,返回到聞性本身。亡所,就是不再執(zhí)著于外面的聲音,忘掉了所聽的對象。當(dāng)我不再追逐聲音時,就進(jìn)入了一種非常寧靜的狀態(tài)。"
"在這個狀態(tài)中,聲音和聽覺的對立消失了。不是聽不到聲音,而是聲音來了也不動心,聲音去了也不掛念。就像鏡子照物,物來則現(xiàn),物去不留,鏡子本身從來沒有動過。"
有弟子問:"那這樣修行,會有什么境界呢?"
觀世音菩薩說:"我當(dāng)時按照這個方法修下去,漸漸地,產(chǎn)生了一些變化。"
"第一個階段,我破除了動靜二相。平時我們覺得有聲音就是動,沒聲音就是靜。動和靜是對立的??僧?dāng)我觀照聞性時,發(fā)現(xiàn)聞性本身不動也不靜。聲音的動靜變化,根本影響不了聞性。就在這個時候,我對動靜的執(zhí)著消失了。"
"第二個階段,更微妙。連'動靜已經(jīng)消失'這個覺知,也被我看穿了。因為如果還有一個'我已經(jīng)超越了動靜'的念頭在,那還是有執(zhí)著。所以我連這個覺知也放下了。"
"就這樣一層一層深入,我經(jīng)歷了六個階段的突破。動靜滅了,根塵滅了,能所滅了,覺與不覺也都滅了。到最后,連'滅'這個相也不存在了。"
"等到所有的對立全部消融,忽然之間——"菩薩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在場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忽然之間,我的身心、世界,一切一切,全部化為虛空。整個宇宙就像一顆晶瑩剔透的摩尼寶珠,內(nèi)外通透,無有障礙。"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原來所謂的'我'和'世界',都是虛妄的分別。真實的本性,是圓滿光明的,是清凈無染的。"
"從那以后,我獲得了兩種殊勝的能力。第一種,是上合十方諸佛,與佛同一慈力。第二種,是下合十方眾生,與眾生同一悲仰。"
說到這里,觀世音菩薩看著在場的眾人,語氣變得更加莊重:"世尊曾經(jīng)問我,圓通法門的根本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四個字——"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這八個字一出,整個法會現(xiàn)場一片寂靜。所有人都明白,這八個字里,藏著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核心秘密??蛇@八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要怎樣才能做到"反聞聞自性"?
具體的修行步驟是什么?
文殊菩薩在一旁點(diǎn)了點(diǎn)頭,似乎要說些什么。
而佛陀也露出了贊許的微笑。很明顯,耳根圓通這個法門,有著極其殊勝的地方。
那么,究竟該如何修這個法門?
如何才能像觀音菩薩一樣,通過耳根證得圓通,獲得無上菩提呢?